一个都不能少:起高楼住洋房在家门口赚钱
新浪图片 2018年12月06日
能住进这样的房子里,能拥有两个蔬菜大棚的分红权,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在家门口的合作社打工挣钱……贵州省毕节大方县凤山乡村民郭光华说,如今觉得日子像是做梦一样在变,毕节当地很多村民对此都深有体会。这是毕节大方县凤山乡的扶贫搬迁安置点:恒大幸福二村。这样的村,恒大集团在毕节建了50个。摄影|Stamlee
两个农民背着篓子从村子走到通车的马路边,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5年底贫困人口115.45万人。
三年前,恒大集团无偿捐赠110亿元,派出2108名扶贫工作人员,开启对贵州省毕节市的精准扶贫。其中,无偿捐赠30亿元,到2018年底帮扶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如今,一幢幢农民新居在乌蒙山区拔地而起。到目前为止,整个毕节市已搬迁10.7万人。
三年间,恒大的扶贫队员与大方县的扶贫干部一起在荒地上开拓天地,帮助毕节打造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搬入新居后,每家会得到两个大棚的分红权,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人担忧的生计问题。
入冬后,田里活少了。83岁的张正英老人一人在家,他的两个儿子外出工作去了。老人家的腿脚不好,原来住在山里时,门前就是一条很小的泥路,贵州冬季多雨,老人家的安全是两个儿子外出后最大的顾虑。自从搬入新居后,两个儿子就放心多了。
张正英家的墙上挂着老照片。自从最先搬迁的几户人家挂了这样的照片后,家家都这样做了,至今已有两年多,村民们说这是为了不忘记过去,感恩今天的生活。张正英说,照片里的老伴已经过世,就在新房快建好的前一年,老伴还专程来看过,他对地理位置非常满意,可惜没等到过好日子的这一天。说到此,张奶奶沉默了。
搬入新居后的王龙翔和饶贵云终于结束了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为了养活四个孩子,王龙翔夫妇以前常外出打工,还经常不在一个城市。自从家门口建了蔬菜大棚后,他俩不再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能挣到4000多块钱。以前因为没有资金和技术,当地农民只能靠在地里种洋芋和高梁来养家糊口,更多的年轻人则只能选择与外出打工,与家人长期分离。
王龙翔和饶贵云的床头,除了老房子的旧照,还有一张不久前补拍的婚纱照。王龙翔说,看着这照片,只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白天时,丈夫外出打工,孩子上学,只有李忠琴一人在家。见到陌生人,她还是有些害羞,搓着手,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之前住在深山里,一年也见不到几个陌生人养成的习惯。
墙上的老照片,是李忠琴一家要搬离前扶贫工作队的人拍的。当时拍照的小伙说,“纪念,纪念”。她觉得很奇怪,“这有啥好纪念的?”看到新居后,她激动地请村干部来给自己拍张照,说“这得纪念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