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巴基斯坦领事馆为何遭遇恐袭?
原创: 张翃 世界说 2018-11-27
11月23日,中国驻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的领事馆遭遇恐怖袭击,巴方两名警察殉职、两名平民遇害,中方人员所幸并无伤亡。事后,一个名为“俾路支斯坦解放军”(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的反叛组织声称对此负责。
△ 恐袭当日现场 来源:视觉中国
BLA和俾路支斯坦其他反叛力量针对中国的袭击已有历史。今年8月,俾路支斯坦某铜金矿项目的中国工人在巴士行车途中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三人受伤,BLA声称负责。2006年,三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俾路支斯坦洽谈某水泥建设项目时遭枪击身亡,同样是BLA所为。2004年,负责建设瓜达尔港的中国交建三名工程师死于汽车炸弹袭击,九人受伤。近年来,俾路支反叛力量多次袭击中国在当地的油罐等设施。但针对中国官方机构的袭击,还是第一次。
中国在俾路支斯坦,面临着什么?
 △ 今年8月,遭到自杀式袭击的中国工人巴士 来源:视觉中国
俾路支斯坦:中巴经济走廊的险壑
俾路支斯坦是巴基斯坦四个省之一,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占其领土面积的40%以上。俾路支斯坦也是中巴经济走廊重中之重——瓜达尔港的所在地。该省几十年来时有反政府叛乱发生,BLA只是多支武装反叛力量中的一支,被巴基斯坦政府定性为恐怖组织。
要理解俾路支斯坦的问题,还要从巴基斯坦的建国说起。上世纪40年代英属印度脱离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一些穆斯林精英担心,独立后在印度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可能会陷于不利。在穆斯林领袖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的带领下,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属于穆斯林的国家,取名“巴基斯坦”(Pakistan),即由原英属印度五个穆斯林地区名(Punjab, Afghania, Kashmir, Sindh, Balochistan)组合而成。
但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生造”的国家,自诞生起便面临国家认同不足的挑战。特别在一些俾路支人看来,他们本不该成为巴基斯坦人。今日俾路支省的大部分地区在英殖民时代是四个较为独立的土邦,不受英属印度直接管治。1947年印巴分治之时,虽同为穆斯林地区,但四个土邦之一的卡拉特(Kalat)并不想加入巴基斯坦,曾短暂宣布独立。面对巴基斯坦的兼并要求,卡拉特首领在1948年发起了武装抵抗,两年后才平息。因此,俾路支斯坦是最晚才纳入今日巴基斯坦版图的地区。
 △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直面临干旱的打击,约50万人由于严重干旱而流离失所。图片摄于今年10月。 来源:视觉中国
这也为此后几十年的俾路支武装反叛写下序曲——1958年、1962-63年、1973-77年,2005-06年,俾路支的多次武装反叛都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严酷镇压。进入21世纪,虽然大部分俾路支人放弃了独立的诉求,只愿在巴基斯坦联邦框架下争取更大自主权,但他们与联邦政府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
俾路支斯坦传统的政治结构加剧了这一政治难题。俾路支斯坦有大大小小约130个部落,名为“萨达尔”(Sardar)的首领在部落中享有实质的政治权威,民族国家的现代治理对传统部落的渗透非常有限。一方面,由于这种传统结构的存在,俾路支人被视为“原始落后”,很长时间内在巴基斯坦的主流政治中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部落首领们对政治经济资源的掌控,也给了中央政府以不放权的口实,称放权的实惠将被其截留而无法真正惠及民众。
也由于历史原因,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机关、军队主要由占巴基斯坦人口45%的旁遮普人占据,以致其他族群认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总是偏向于照顾旁遮普人的利益。只占巴基斯坦人口3.6%的俾路支人,更是觉得自己应得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 BLA武装组织的统领与随从。摄于2014年12月。 来源:Inter Press Service
在这种不友好的政治氛围下,俾路支斯坦向来对中央政府在该省推行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疑虑重重。俾路支民族主义者们担心,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助于中央政府汲取该地区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俾路支人则得不到什么好处。他们也担心,随着基础设施的建成,其他族群会涌入地广人稀的俾路支斯坦,俾路支人将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为少数。而在巴中央政府看来,部落首领们拒绝基础设施建设,是害怕民众融入到现代经济中后,不再顺从他们的权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政府在俾路支斯坦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自然资源的举动,正是跨入了巴基斯坦政治的地震带。
不仅如此,俾路支斯坦的动荡更使其成为区域地缘政治的角力场。巴基斯坦主流舆论咬定,俾路支的反叛力量受到印度的支持。此外,由于俾路支斯坦与阿富汗接壤(阿富汗是俾路支人的另一聚居地),传统分析也认为,塔利班对俾路支斯坦多有渗透,支持反叛势力,以报复巴基斯坦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
以发展求稳定?
讽刺的是,一方面,如BLA这样的激进武装势力视中国为“侵略者”,不惜以暴力手段吓退中国投资;另一方面,俾路支斯坦的民选政治精英则怪罪中央政府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分配中厚此薄彼,要求加大中国投资对该省的倾斜。
中巴经济走廊规划早期的一大争议,就是走廊项目在经济较滞后的西部两省(俾路支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较发达的东部两省(旁遮普、信德)之间的分配。2013至2018年间执政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PML-N)政府,对走廊规划的不透明,受到了各方反对派的指责。前总理谢里夫(Nawaz Sharif)作为旁遮普的政治精英,对旁遮普省项目的优先投入,坐实了这些指责。
 △ 10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因涉嫌叛国罪出庭受审。 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7月大选中胜选执政的巴基斯坦争议运动党(PTI),上台后有意调整中巴经济走廊的重心。9月,巴基斯坦政府规划发展部会见中国发改委代表团时表示,将加速推进瓜达尔的几个项目,包括瓜达尔港和工业区、机场、高速路等。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10月在视察俾路支斯坦时,也保证要加大该省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的份额。
中巴两国高层的愿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使俾路支斯坦实现跳跃式的现代化。但如同巴基斯坦建国的教训,这样自上而下推动的过程,即便愿景美好,现实中却不一定能被人接受。
以瓜达尔港为例,这原本只是一个几万人的小渔港,在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中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和工业区。考虑到当地居民识字率都很低,即便项目顺利建成,或许也很难在“高大上”的现代经济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更可能,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将成为该地区的主人。这难免种下冲突的种子。
 △ 瓜达尔新建港口 来源:视觉中国
也许是意识到这些挑战,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中也包含了斥资1000万美元在瓜达尔建立一个职业技术学院,以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技能、参与就业。但这能否有效收获当地民心,建立起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还有待时间检验。
而在此之前,中巴两国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安全保障。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后,巴军方成立了一个一万人的特别安保师来保障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后在中方敦促下增加到15000人。各省也都被要求部署安保部队或警察来保障中国公民安全。为此,巴基斯坦人不论收入高低,都要在电费中多交1%,以支付这些安保成本。
只是,在那些原本就视巴基斯坦军方为压迫者的俾路支人眼里,被军队荷枪实弹严密保卫的中国项目,或许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