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国家级贫困县“穷人”20年之变
新浪图片 2018年10月15日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地处麻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罗甸县的董王乡是县里的贫困乡,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里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多山、多石头、极少平地,加上历朝历代的过量砍伐和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生态不断恶化。1994年,麻山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人民币,最贫困的乡仅100多元。在董王乡,很多农民的衣服都破烂得不足以蔽体,有人家房子四处透风甚至没有屋顶,过年连一块肉都吃不上;上学不要钱也有人家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如今,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怎样呢?摄影|袁东平
1994年,村民蒋孝忠。他身后就是当地的庄稼地。从山上往下看,能看见石缝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土地,最小的地块只有脸盆大,只能种一棵玉米。这里是特有的石灰岩地貌,雨水大了会将土壤、庄稼冲走,不下雨又会干旱,旱得厉害时,人畜吃水都很困难,何谈用水去浇地。
2013年,蒋孝忠的儿媳开了旅店和小卖铺,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了。
1994年大年三十,陈志强家一家7口人煮了一锅青菜过年,一块肉都没有。他家的房子四面和屋顶都透风,家里找不出一件值钱的东西。这样家境的人在当地并非少数,许多人家甚至没有最起码的生活资料。有的人家里八九口人,只有两三只破碗,还有的人家除了一个残缺的罐子,根本就没有碗。
2013年,陈志强的新家。到2013年,董王乡70%以上的人家都盖了砖瓦房。
1994年,周大刚和他腿部感染了的儿子。这孩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周大刚就找了一点草药和泥敷在孩子的腿上。当年麻山地区缺医少药,农民有病很难就医。
2014年,周大刚的大儿子周天军已经结婚生子,在路边盖了新房,开了一家小卖部,家里已用上电饭锅做大米饭。当年脚上受伤的那个孩子,是周天军三弟,在广东打工。可惜,周大刚已然去世。
1994年,陈王保(左二)和母亲及兄弟、妹妹。他家里住木板房,缺衣少穿。在董王乡,有的人家,蜷曲在破床上的孩子们,身下只有一堆烂草和烂棉絮,棉絮的颜色黑黢黢的,不仔细看会以为那也是一堆烂草。
2013年,陈王保(右)和妻子在看20年前和家人的合影,他是兄弟姐妹中最先盖新房的。
1994年,何应富和家人的合影,这一年他40岁,家里没肉过年。当地有许多人家即使是在比较好的年份,收获的粮食也不够半年的口粮。
2013年,何应富的小儿子何少福刚和妻子从浙江打工回来,骑着摩托车在村里转,正准备买地盖新房。董王乡70%以上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或有打工的经历,他们的思维、审美、生活习惯和人生追求都会有异于他们的父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