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1

重阳节的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5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阳节的起源

搜狐>其它
2017-10-24 18:31

a525.jpg

重阳节的来历

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的起源——丰收祭天

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如《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起源——祭祀大火

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如今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依稀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重阳节诗词精选一十九首 此心无闲可登高,倦望天涯聊咏诗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8-10-15 02:06 PM 编辑

历代重阳节诗词精选一十九首 此心无闲可登高,倦望天涯聊咏诗

搜狐>文化
2018-10-09 19:25


秋才过几日,而天气转凉,叶黄草衰,蝉声歇,雁南翔,桂花开,菊花黄,重阳又近矣。天涯倦客,孤身游子,宁无乡愁之思也。人生何处,同此节候。此心眷眷,将何归休。此身无成,不知何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珍重天涯,相望咨嗟。几日归去,做个闲人,饮酒赋诗,菊边篱下。

a626.jpeg

1.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魏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a627.jpeg

2.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南北朝:江总《长安九日诗》

a628.jpeg

3.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代:王勃《蜀中九日》

a629.jpeg


4.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a630.jpeg

5.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唐代:李白《九日》

a631.jpeg

6.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唐代: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a632.jpeg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a633.jpeg

8.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a634.jpeg

9.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a635.jpeg

10.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唐代:王之涣《九日送别》

a636.jpeg

11.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五代: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a637.jpeg

12.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a538.jpeg

13.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a639.jpeg

14.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元代: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a640.jpeg

15.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元代: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a641.jpeg

16.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明代:文森《九日》

a642.jpeg

17.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明代:赵时春《原州九日》

a643.jpeg


18.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a644.jpeg


19.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现代: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a645.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8 02:55 PM , Processed in 0.0773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