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主要是想借Z平台好好锻炼一下讲课能力,并不在乎薪资的多少。后来我才明白,Z平台的薪资实在是低,要想请来货真价实的优秀教师,完全是不可能的。
那个离职的助教跟我说,平台规定:初三化学的课时费是每小时165元,依次递进,高一170元,高二185元,高三210元。可这么高的课时费从来落不到老师的手中。不管教哪个学段,我能拿到的就只有每小时60元,只有教高三,才能每小时多加10元。这个价格对于在职老师而言,还不够塞牙缝。
要想涨课时费,方法也很简单:连续两个月,每月至少上满48课时,下个月就可以每小时多涨10元,涨到每小时80元封顶。如果想要拿到100元的时薪,那就需要配合Z平台做宣传,比如介绍自己在Z平台上教出了多少几个考入“清北复交”的学生——这些宣传广告会挂在平台的官网首页,供学生和家长们了解该平台的“师资能力”。
去报到前的那个夏天,我教了快两个月,最后挣了3000块,想想那些助教们常常宣传的、每月拿3、4万课酬的“大神”,他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我曾看到过某位大学生在暑假期间的课程表:一天要连讲13个小时的课,中途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高强度的授课。
我曾经问她:“一天连上十几个小时能撑得住吗?”
“上到下午就已经神志不清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等上到晚上的时候,真的是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有一次我上着上着,困得眼皮子快抬不起来了,在手写板上一阵鬼画,等我清醒过来,看着屏幕上扭来扭去的字迹真是吓了一跳。幸好学生这个时候也是迷迷糊糊的,头都快磕到桌子上去了,我这才赶快把字都擦了,要是被学生看到,那可真是丢脸丢大了……
“不过咬咬牙也得坚持住啊——我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开学之后去日韩玩一圈,如果还有剩余的话,再买个包。”
她并不是个例,像这样拼命挣钱、不顾教学效果的大学生老师,在Z平台上比比皆是。对他们而言,Z平台不过是一个挣钱的地方。这些名校学生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不会从事中小学教育,更不会顾及职业成长和口碑累积,不过是“今朝有钱今朝挣”罢了。
有一位“老师”毕业后去了广州的一家外贸企业,在群里说,如今自己现在工作比较忙,不能像以前那样带7、8个学生了,只能抽出时间教3个学生。助教看见后,马上就给她推荐了几个学生,让她去教高中英语。
Z平台号称是“一对一”授课,但“老师”们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学习课件,我还看到有很多“老师”,都是直接把给上一个学生上课用的PPT,不作任何修改,直接拿给下一个上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大多数老师不过是从平台提供的课件库里直接下载已经做好的课件,大致看看就去讲了。
但一个小时挣这点钱,又如何能让老师们有动力花大量的时间去打磨课件呢?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会费些精力,教得久了,便逐渐没了最初那份教好学生的心气儿了。
这些非师范专业的“老师”们,为了多挣点钱,什么版本的教材都教,什么年级都带,自己根本不清楚有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有哪些知识又是根本不作考试要求的,常常拿着一个晦涩的问题,跟学生一起纠结许久。
芊芊在初中的时候,就在Z平台上找过一个化学老师,那个老师是广东人,就拿着广东的中考题跟芊芊讲,但实际上,广东的中考题目相比河南要简单很多。每次上在线课,芊芊都觉得做题好轻松,可一回到学校考试,成绩却还是提升不大。芊芊和她妈妈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在努力,怎么就是没效果?
好在芊芊用高一一整年的努力,让化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升入高二后,学校也变成了寄宿制管理,她每天住在宿舍,再没有时间补课了,结课后,她还专门从河南寄来小礼物给我,让我感动了好一阵。
我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离开Z平台了。
离开Z平台后,我曾教过的另一位学生的家长私下向我抱怨,说我离开后,托助教又找了好几个化学老师,但都不满意,她开始后悔当初头脑发热,一次性买了那么多课时。
我除了安慰她几句,实在给不了其他实质性的帮助了。只能说,现在在这些在线辅导平台上找老师,遇到满意的是运气,遇到不满意的才是常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