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徐克这几年的白月光。
据说,这个名字最初在徐克脑中出现,还是在2000年。同样产生要创作狄仁杰题材电影的还有陈国富,他拿着剧本找到徐克。徐克说:“当他的狄仁杰来的时候,我说‘好,把我的狄仁杰放进去’。”
▲ 第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刘德华扮演的狄仁杰
最近,第三部“狄仁杰系列“《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了,小岁月观影团再次出动。Moji酱看完,回来说了四个字:“魔幻唐朝。”
刘嘉玲的武则天扮相依旧很美,衣服换了很多套,眉毛也很抢戏。Moji酱试着统计她在这部电影中换了多少个眉型,最终看花了眼,被迫放弃。
当然,moji最喜欢的是电影最后那场大理寺之战,场面超燃,绝对值回票价,CG特效制作出的各种灵兽异形混战,看电影的我们都忍不住神经紧绷,期间还有观众时不时偏头躲开银幕上的飞箭暗器,真!老!怪!风!格!
有关狄仁杰题材的影视剧,这几年并不少见,徐克的狄仁杰,够大胆,也够大众。“中国第一神探”的这个形象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但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这个角色却第一次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狄仁杰很神,又没那么神。他怕死,也并不是无所不能。徐克导演特别强调了“恐惧感”:“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恐惧感的,所以这次给狄仁杰的恐惧感,是不想让自己突然间就消失了。”
扮演狄仁杰的依旧是《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的赵又廷,这当然和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狄仁杰很不一样,徐克导演说,赵又廷长得很像“知识分子”,跟他心中的狄仁杰长相重合。
问题来了,Moji酱更感兴趣地是:狄仁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好吧,阿舒老师的历史小课堂再次开课。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传奇小说中,狄仁杰的形象都是高大的,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曾经这样评价这位唐朝明星官员:“一个伟人。”但实际上,这位伟人在正史中所占的笔墨,是非常少的。
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出生于贞观四年(630年)的狄仁杰一开始从事的就是司法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汴州判佐,后来又当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主管司法刑狱。675年,46岁的狄仁杰被调入长安任大理寺丞,主管审判断案。(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故事背景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
大理寺丞狄仁杰在任的时候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断案17800 起。这个数字有多厉害呢?虽然我的数学不好,但用计算机掐指一算,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平均每天也要断案49起,并且请注意,是断案,不是审案。当时的唐朝官员,每一年年终都要接受考评,官员太多,有时候很难都细细考察,宰相觉得狄仁杰资历浅,又是新来的,还有上升空间,就给他判了一个低等级。狄仁杰的上级大理寺卿张文瓘一看,马上汇报:“这绝对不行,狄仁杰不能得这个成绩。”而后,张文瓘曝出了狄仁杰一年断案的数目,并且告诉他,判决之后,没人上诉,说明断案公道。宰相大惊失色,立刻把成绩改为上下等(就是A-)。
神探狄仁杰,大概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名声,有意思的是,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具体案例,这就为后来的创作者大大提供了便利: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闯作吧!所以,你们所熟知的李元芳,实际上是个明朝人,跟狄大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按照狄仁杰的出身,他本来是不可能做宰相的。不过,武则天的称帝给了狄仁杰晋升的机会。她打击关陇旧贵族,提高一批低级官员在朝廷的地位,狄仁杰的声望高,能力强,被武则天看重,理所应当。狄仁杰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宰相,他在任期间,曾经推荐了以下人才:张柬之、姚崇、宋璟、桓彦范……一言以蔽之,基本上,开元盛世之前所有的著名宰相,都出自狄仁杰的推荐。
不过,只当了两年宰相,长寿元年(692),狄仁杰遭人诬陷,从中央被贬到地方工作。当地发生大旱,种不了庄稼。狄仁杰就向朝廷反映,为百姓发声:
彭泽地狭,山峻无田。百姓所营之田,一户不过十亩五亩,准例常年纵得全熟,纳官之外,半载无粮。今总不收,将何活路?自春祖夏,多享亡者。检有籍历,大半除名,里里乡乡,班班户绝。如此深弊,官吏不敢自裁。仅以奏闻,伏候救旨。
朝廷于是免去了当地租赋,武则天夸赞“卿在汝南,甚有善政”。为了表达对狄仁杰的感激,村民们自发替狄仁杰建了祠堂。在一个人的生前就为他立祠庙,这在唐朝可被视为对个人的最高敬意。
据说,即便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神都”洛阳,狄仁杰也有专门的祠堂。根据康熙年间的《洛阳县志》记载,当地有两座狄仁杰祠堂直到清朝仍保留,一座在西关,一座邻近白马寺。
▲ 后人重新修立的狄仁杰祠堂碑
用现代语言来说,狄仁杰就是一个大IP,从唐朝到明朝,一直如此。
▲ 狄仁杰画像
比如,旧唐书中曾经说狄仁杰受酷吏诬陷,但始终不肯认罪,不惜“以头触柱,流血被面”。而在唐人刘肃撰写的《大唐新语》中,这个故事还有后续,说狄仁杰被抓起来之后,暗地里把冤情写在一块被面上,借着天热的理由,把被子拿给家人。家里人扯掉棉絮,就拿着这一袭陈情表向武则天伸冤,最终重获清白。
而旧唐书中提及狄仁杰敢于直言的部分,则在宋代话本《梁公九谏》里得到了体现:
则天问曰:“卿策立之事,卿如何将此比并诸大臣?”狄相奏曰:“且如紫微之殿不是陛下所居之殿,陛下是武家宗祖,唐家国后,缘太子年幼,权请陛下主国,太子长成,社稷合归唐家枝叶。今诸大臣未有一人劝陛下以母而立子,却贺陛下以姑而立侄,是大臣所见不胎,陛下所用非贤,故以此事比并诸大臣。据愚臣见解,能斩武三思仰祭奉天乾陵大帝东宫之位,合立庐陵王为储君。若立武三思终当不得。”
当然,这段故事还有其他版本,我更喜欢的版本是,武则天想要立侄子为太子,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祭祀的时候,有谁会祭奠姑姑呢?
在狄仁杰的众多标签中,没有比名侦探更突出的了,这个标签其实是明清时才给他贴上的。清朝小说《绿牡丹》里,狄仁杰就客串了一把判官,工作内容跟现代刑侦人员没什么两样。不只是静坐高堂,而是会派人进行调查取证。
《太平广记》和《广异记》的作者则脑洞大开,他们笔下的狄仁杰,不能可以人间断案,还拥有超能力,把夹在槐树中的雷公救出,与鬼魅对话,斩杀白羊精,我想,他们要是看到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一定会大呼知音。
但真正让名侦探狄仁杰出名的是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汉学家。我对于高罗佩这个人是非常敬仰的,因为他那本被很多人认为是黄书实则惊天地泣鬼神的著作《秘戏图考》真心是呕心沥血,不是真的热爱中国,是写不出来的。1940年,高罗佩偶然获得清末无名氏创作的《武则天四大奇案》,这部以狄仁杰为人物原型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公案小说一共64回,前30回讲的是狄仁杰断案的故事,后34回则着力描写狄仁杰和武则天在宫廷中的纠葛。1949年,高罗佩把《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30回翻译成小说《狄公案》,并于次年在东京出版。
▲ 高罗佩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据说,出版的时候,为了营销的考虑,日本人曾经企图在封面设计一个裸女,但被高罗佩严词拒绝了,因为,在他心中,狄仁杰就是“中国的福尔摩斯”:
前清末年,英国柯南道尔所著福尔摩斯之侦探小说译成华文,一时脍炙人口;是后此类外国小说即遍流国内,甚至现代人士多以为:除英、美、德、法四国所出以外,全无此类述作。果耳,中国历代循吏名公,岂非含屈于九泉之下?盖宋有《棠阴比事》,明有《龙图》等案,清有狄、彭、施、李诸公奇案;足知中土往时贤明县尹,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1953年新加坡版《狄仁杰奇案》序言
高罗佩的《狄公案》在欧美不断再版,被翻译成芬兰文、克罗地亚文等十几种文字,而正是这段“墙内开花墙外香”,直到20世纪80年初,才有中国学者重新把高罗佩的《狄公案》翻译成中文,并开始被不断翻拍成各种影视剧作品,名侦探狄仁杰从此站起来了。
在最新的这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不得不说的是一场著名的武则天色诱狄仁杰的戏。在这里,moji酱不想剧透,主演武则天的刘嘉玲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合适,“她就是有非常女人的那一面”。
实际上,徐克不是第一个猜测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否存在风流韵事的人,这事儿吧,明朝人就已经在琢磨了。明清时期,在各种有关武则天的艳情小说里,都有狄仁杰的身影。
作为常伴武则天左右的男人,狄仁杰常在武则天的艳情小说里打酱油,比如《武则天外史》《唐宫春武则天》。高罗佩翻译的《武则天四大奇案》也略有涉及。高罗佩翻译时只选择了前30回,因为后34回“有些地方则很色情,例如关于武则天和怀义的关系。”在艳情小说《浓情快史》中,书生狄仁杰多情善感,进京赶考的路上还赋诗一首:“翩翩出岫本无心,杳霭横空结影深。映日渐看成五色,随风还欲润千林。”
我们特意把这些小说里武则天和狄仁杰的对手戏找来看了一下,发现明清黄色小说作者们虽然很丧心病狂,给阿武加了很多床戏,但小说里的狄仁杰大人,一直是正面人物,他们的关系特别特别特别纯洁。
但是,那一声亲切的“国老”还是很容易让我们想入非非,那样冷酷无情的女皇,却独独在狄仁杰的问题上充满柔情,朝见时还特批狄仁杰不用下跪,狄仁杰好几次想告老还乡,武则天都不放人……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对他必定是痛惜不舍的。她大恸,哭道:“朝堂空矣!”
不过,历史向的阿舒和电影向的moji酱总算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即使在历史上,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经60岁了,但如果他长着一张赵又廷的脸,那和女皇安排一点爱情戏,还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
1. 李保华,荷兰高罗佩的汉学研究与《狄公案》,《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
2. 江慧敏、王宏印,狄公案系列小说的汉英翻译、异语创作与无本回译——汉学家
3. 马秀勇,试论唐代民间信仰中的当朝人物崇拜
4. 高罗佩个案研究,《中国翻译》2017年第2期
5. 汪达文,古代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流变研究
6. [唐]刘肃等撰,《大唐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 [明]嘉禾餐花主人编,《浓情快史》,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6 08:27 PM , Processed in 0.0535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