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赤壁(下)》
中国历史上发生有史料记载的战争最多的区域是哪里?
知友:Shan Ye(4200+ 赞同,地质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地球科学硕士,知乎编辑推荐)
首先说明,我的参考资料来自这套书:《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上下)》。
这套工具书里面囊括了从上古到清末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包括内战、外战、起义、以及比较大型的兵变等等。它的内容提要里说它覆盖了「历次战争」,所以我默认它把有记载(甚至有些没有太明确记载)的战争都包含了。
我从里面选取的是春秋开始到清末的历次战争。春秋以前的战争,有的记载不明确,有的属于传说,有的记载太简略,大部分找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因此我就直接全舍去了。
春秋之后的战争,我把它们的地点标在了地图上。其中有的战争地点不止一个(比如在这里打了一场,然后转移到那里再打了一场),这种情况我就取书上最明显的地名。
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事儿是我和几个老美前一阵突发奇想做的,完全不是严谨的研究,只是好奇之下弄着玩的,所以做得比较粗糙,对书里的内容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筛选验证,后面的网格划分以及空间矩阵的选择也没有进行太多的考虑。
再有,我自己只标了其中的一部分(没那么多时间 T T),其余多数是我那几个朋友标的,他们虽然都会汉语,有的还辅修中国历史,但毕竟不是母语,标注地图的时候有错漏或不准确之处也是难免的。
不过由于数据量比较大,就算有些标注得不准,大致的空间态势还是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下面开始看图:
第一步是我们把所有书里能用的战争地点标到地图上(用的 ArcGIS):

然后我们发现有许多战争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就用谭其骧的方法,把清朝 1820 年的疆域作为底图,这个范围内发生的事都算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于是大部分战争都被囊括进来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问题了。图上有几个红点明显比较密集的地方,我们可以放大看一看:

然后,为了方便统计,我们给清朝疆域做了 100km 乘 100km 的方格,作为划分空间的参考:

然后我们把战争的点状要素转换为栅格数据,方便后面的统计:

这张栅格图那些泛红的区域就是历代战争最密集之处。接下来我们统计一下每一个 100km 乘 100km 的方格内,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可以看出的战争高发区包括:辽西走廊(包括山海关、锦州等地)、山西北部到内蒙(包括云中、定襄、雁门、大同等)、陕西北部长城沿线、北京附近、河北南部(邺、邯郸等地)、陕西西安到潼关再到函谷关一线、河南中东部(洛阳、汜水、开封等)、江苏和安徽交界处(包括徐州、江淮、扬州等地)、湖北中部(荆襄地区)以及四川(成都附近)。这些地区可谓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总体分布上来看,中国古代战争是北多南少,而且在中原地区十分集中。我们通过这些方格来做了一下 Moran's I 检验,得到 Moran's I 的值为 0.79 左右,p-value 接近于 0。
Moran's I 检验是空间分析里的一种常用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手段,通俗说,它可以反映出某个空间变量是随机分布,还是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情况。
Moran's I 取值范围为 -1 到 1,其中 1 表示完全按照「物以类聚」的方式分布,0 表示随机分布,-1 表示按照「异性相吸」的方式分布。
我们得到的 Moran's I 是 0.79 说明古代战争次数网格是空间正自相关的,p-value 接近于 0 说明检验显著,因此中国古代的战争,在空间分布上有聚集性,也就是说,发生战争次数多的地点,都在向某几个地区聚集,会形成一些「战争热点地区」。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热点地区究竟在哪。我们继续做了 Getis-Ord 热点检验:

这种 Getis-Ord 做出的热点地图,和前面的分布地图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所反映的信息也有不同。
分布地图反应的是战争的绝对数目,而热点地图反应的是「哪里的战争相对周围地区来说更加集中」,这个需要注意区别一下。
比如,成都发生的战争次数,在绝对数上肯定比不过洛阳一带,但相对南方其它地区,成都的战争次数是很多的。因此,在分布地图上,成都的颜色并不是最深的,但在热点图上,成都就是颜色最深的热点之一。
其中,G 是检验值,w 是空间权重,d 是空间距离参数,而 i 和 j 代表任意两个不同的格子。如果 i 和 j 之间的距离小于 d,则 w 设为相应的空间权重,如果 i 和 j 之间的距离大于 d,则 w 为 0。
每一次检验,分母由于没有距离和空间权重,因此没有任何舍弃的格子,它的值是一定的;在分子里,所有距离参数之内的格子的值都会被相乘,并和上一步的值相加,而所有距离参数之外的值都会被舍弃。
这样,如果有几个距离相近的格子,观察值都很高,则会乘出很大的值,反之,如果相近几个格子观察值都很小,则会乘出很小的值。最后这些都会影响到 G 的值。
另外,这里的空间距离参数不一定是真的欧几里得几何上的距离,也可以是其它定义下的距离。
比如在我的运算里,我用的是 Queen 类权重矩阵定义的距离,即和格子 A 共用一条边或一个顶点的格子,都是格子 A 的邻居,空间权重 w 设为 1;否则空间权重设为 0。
Queen 在这儿其实是国际象棋里的王后,她可以横着走、竖着走、斜着走,而这种空间矩阵的定义方法和王后的走法很像,故得名。
然后,我们觉得中原这个热点太大了,因为历朝历代的战争数据太多。于是我们进行了分朝代的操作,就是每个朝代把上面的操作进行一次。
下面就放结果(每个朝代一张分布图和热点图),大家可以自己看看地图。解说我就简略一些了。
春秋: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齐、晋、楚在中原争霸,中原各国(卫、郑、宋、陈、蔡、鲁等)都是炮灰;
2)东南方向的吴越争霸;
3)楚国欺负汉水诸姬;
4)秦国在西戎发展;
5)齐国尊王攘夷,对抗北部的戎狄。
战国: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秦国、魏国争夺河西;
2)函谷关一带(历次合纵);
3)韩国、赵国和魏国都是四战之地;
4)齐国、燕国之间有过大量战事(田单);
5)秦国和义渠有过节。
秦、西汉: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徐州、彭城一带(秦末起义、七国之乱);
2)云中、雁门一带(和匈奴的战争);
3)河西走廊、河套(和匈奴的战争);
4)汉中、关中(秦末、楚汉战争);
5)新疆那边有个小热点应该是轮台;
6)岭南(秦、汉先后吞并南越地区)。
东汉: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东北辽西地区(和乌桓、鲜卑的战争);
2)云中、雁门(匈奴、鲜卑);
3)陇右一带(羌人);
4)西域(班超等人的经营);
5)河北(汉末曹操、袁绍等军阀);
6)关中(汉末西凉、董卓等军阀);
7)徐州一带(汉末吕布、刘备等军阀);
8)荆州到江东一带(汉末刘表、孙坚等军阀)。
三国、西晋: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东北(曹魏 vs 乌桓、高句丽、公孙渊等);
2)汉中、陇山(诸葛亮六出祁山);
3)江淮一带(吴、魏之间的历次战争);
4)浙江一带(吴国和山越人的矛盾);
5)荆州(三国争夺的焦点、西晋灭吴);
6)西南(诸葛亮南征、西晋氐人的动乱);
7)洛阳、关中等地区(晋朝八王之乱、西晋后期的刘渊等搞的各种事)。
东晋十六国: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东北(鲜卑各部及高句丽搅和在一起);
2)雁门一带(代国、北魏初期的战事);
3)中原,特别是邺城周围(各赵、燕、秦的混战);
4)关中(两赵之战、刘裕北伐、赫连夏)
5)四川(成汉、樵蜀);
6)江南(桓玄之乱等);
7)山东南部到江淮一带(东晋历次北伐、淝水之战、刘裕北伐南燕等)。
南北朝: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江淮一带重灾区(刘宋、南齐和北魏的历次战争;侯景之乱;北齐和陈朝的历次战争等);
2)潼关、崤山一带(东魏、西魏以及北齐、北周之间的历次东西对峙);
3)东北(高句丽、柔然);
4)北方(北魏的六座军镇,对抗柔然的历次战争;六镇起义);
5)西部(吐谷浑)。
隋唐: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河北(隋末窦建德等义军、安史之乱、河朔三镇等);
2)东北(高句丽、契丹、奚);
3)雁门、云中一线(唐初对抗劼利可汗、薛延陀等部;唐后期对回鹘等);
4)西南(吐蕃、南诏);
5)洛阳一带(隋末瓦岗军、王世充、宇文化及等;安史之乱);
6)关中陇右(隋末薛举等、安史之乱、唐中后期的吐蕃、黄巢之乱等);
7)西域(安西、北庭);
8)江淮(隋末杜伏威等义军;唐朝后期的割据势力等)。
五代、北宋: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河北(早期的宋辽之战);
2)西北(宋和西夏的战争);
3)南部(宋朝各地的起义军、宋朝统一十国的战争);
4)交州脱离中原王朝,并和宋朝有过战争。
南宋: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秦岭-江淮一线(宋金拉锯战);
2)荆襄一带(杨么起义、蒙宋之战);
3)金朝北方(蒙金之战);
4)蒙古灭西夏的战争;
5)蒙古灭大理并从西南包抄宋朝;
6)蒙古西征西辽;
7)南方各地的起义军以及后期的抗元战争。
元朝: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主要是后期,南方、江淮等地红巾军及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各部的混战,以及北方各军阀。另外贵州等地一直有抵抗元朝的起义。
明朝: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长城沿线,特别是山海关、居庸关、雁门、榆林等地;
2)陕西、湖北等地(李自成起义)
3)辽东(明和后金的战争)
4)东南(倭寇);
5)南方包括云南等地。
清朝:


能看出的主要战争区域:
1)山海关-北京(满清入关、义和团、八国联军);
2)江淮一带(清初和南明的战争);
3)南方、西南各地(三藩之乱、白莲教、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
4)西南沿海各地(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等);
5)山东、辽东(甲午战争);
6)新疆(初期击败准噶尔、后期左宗棠收复新疆);
7)陕西甘肃一带(同治时期)。
大势就是,南宋以前,绝大多数有记载的战争都发生在北方(包括西北和东北),而南方比较爱打仗的地方只有荆襄和四川;南宋以来,南方的战事逐渐多了起来。
这也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以及经济重心南移比较吻合。总体来说,上镜率最高的区域有关中、荆襄、中原(洛阳一带)、雁门-云中、江淮一带、辽西走廊这几处。
另外,大部分朝代的战争分布,都有比较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附一下历朝历代的 Moran's I 的检验值:
总体 0.79;春秋 0.734;战国 0.67;秦和西汉 0.439;东汉 0.464;三国和西晋 0.388;东晋十六国 0.41;南北朝 0.657;隋唐 0.441;五代和北宋 0.569;南宋 0.496;元朝 0.362;明朝 0.521;清朝 0.405。
春秋战国时期,周围区域还未完全进入中国人的活动范围,战争爆发的地点集中在中原地区,因此 Moran's I 很高。
秦朝两汉时期中国疆域大幅度扩展,战争的区域分布到了岭南和西域,在中原地区之外形成了新的密集区,因此 Moran's I 下降到了 0.45-0.5 之间,这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值。
三国两晋,天下分裂,军阀列国混战,战火几乎烧遍了全国,因此战争在空间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的聚团分布,所以 Moran's I 进一步下滑到 0.4 左右。
南北朝形成了局部统一,主要的战争地点只有三个:江淮(南北对峙)、崤山一带(北朝后期的东西对峙)以及北方对抗柔然的前线,因此 Moran's I 大幅度回升。
隋唐再度扩张,Moran's I 回落到和汉朝相似的水平,除中原以外,剑南、西域和东北也成了前线。
北宋时期战事再度集中,特别是澶渊之盟以后,北宋的主要精力都在对付西夏,而西夏和辽也并没有太多的外战,要不是北宋内部经常有小规模起义军的话,北宋的 Moran's I 甚至还要更高。
南宋时期,宋朝的前线退到了江淮、秦岭,并在此集中,此时 Moran's I 下跌的主要因素是蒙古的崛起和四处征伐。
元朝的 Moran's I 继续下跌,第一是因为其面积大,第二是因为后期南方乱作一团,势力太多太分散。
明朝回升到 0.521,因为明朝大多数时间里,主要的对手是蒙古各部,也就是长城一线,因此这一线集中了明朝大部分的战争;剩下的像中后期的倭寇,以及后期的后金、李自成等,一定程度上拉低了 Moran's I,但大局上,明朝的主要战争都是在长城一线(九边重镇)。
清朝的 Moran's I 再度回落,第一也是因为地盘大,第二是战争分布比较零散,像前期的三藩之乱、后期的太平天国,这两次大动乱,几乎席卷了整个南方;而义和团则是在北方遍地开花;加上周围列强的侵袭,战争的分布就比较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