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以暴制暴
2009年云南第一女子重刑监狱中,223位服刑人,有173人是因为被家暴,选择了杀人。
2007年陕西因家暴犯罪的女性达171人,其中163人暴力杀夫。
某种意义上,她们可以说是恶的集合。
可其实每一个人,又都不是什么以杀戮为乐的嗜血狂魔。
在反抗之前,她们都忍受过长期的非人对待。
杨焕莹,在外人看来是个标准的贤妻:除了自己打工赚钱,还要伺候公公,照顾两个孩子,自己挣来了两套房。
她的丈夫什么都不做,却对她并不满意。

做生意失败,他对着妻子发泄:把她绑在床上,用鞭子一次次地抽,用臭袜子堵住她的嘴,不让她发出声音来。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丈夫的施虐,杨焕莹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有一天,沉默中滋生出了愤怒:
丈夫放黄色录像给女儿看,还让儿子去舔他的脚指甲。
时近年关,丈夫被债主逼到了家门口。他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把自己的妻子送给债主。
杨焕莹拒绝后,丈夫扬言说要和她同归于尽。

当天晚上,杨焕莹半夜醒来,她发现屋内一片通红,床边有十几块已经烧得通红的煤炭——丈夫想烧炭,把全家人弄死。
在把两个孩子拖出屋外,确认他们安然无恙后,她拿起刀,走向熟睡的丈夫。
在采访中,她哭着对记者说:“我不是坏女人,真的不是坏女人,你看我像坏人吗?”
“我这一次跟你们哭了,以后再也不会哭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
对于这种结果,她无能无力,却并不后悔。

有人或许要说,过不下去,离婚不就好了?
可现实是,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不是不想离,而是不敢离。
周玉茹的父亲去世得早,孤儿寡母经常被人欺负。
她从小就期望着,要找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20岁那年,镇上一个以斗狠出名的男人,替她出头,教训了经常欺负她一家的人。
周玉茹天真地以为,自己找到了期待已久的保护伞。
可她很快发现,丈夫是一个好吃懒散又挥霍无度的人。每次她辛苦赚来的钱,都会被丈夫全部拿走。
怀孕后,周玉茹为孩子偷偷存钱。丈夫发现后,对她拳打脚踢。
他把玻璃摔碎在地上,然后按着周玉茹的头,往玻璃上压。
拿刀子,一刀一刀割她的手,逼她把钱交出来。

周玉茹提出离婚,这样的做法更激怒了丈夫。
他说,“你要离婚,那我就卖掉你女儿,让你永远也见不到她。
我不会让你死,我会让你看着,你家里人一个个地死。”

有次在婆婆家吃饭,周玉茹的丈夫再次向她要钱。
周玉茹说,实在拿不出钱来。
丈夫当时就把桌子掀翻,从沙发垫下抽出一把刀来:不给钱,就拿命。
周玉茹婆婆把刀夺走,丈夫紧接着又从床底下掏出刀来。
居委会主任上门劝架,周玉茹丈夫就拿着刀立在门口,说这是我的家务事,今天你要是劝她跟我离婚,那你就死了算了。
吓得主任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周玉茹曾在被打时,哭着求围观的邻居,帮她报警。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
她也曾在被打后跑到派出所求助。却被告知:你现在来报警有什么用啊?
“等你丈夫动手伤人的时候,再来报案。”

无路可走的周玉茹,在丈夫举起刀砍向她时,拿过刀,砍杀了他。
命运的逆转,都在一刻间完成,等待她们的是长久的监狱生涯。
或许,在监狱里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反而是久违的平静。
4
别去调侃她们的痛苦
以暴制暴并不值得提倡。
可事实是,在某一刻,她们成了罪大恶极的杀人犯;
更多时候,她们也是受害者。
加拿大的研究表明,当一位遭受家暴的女性终于拿起电话向警方求助时,她遭到的暴力次数,平均达35次。
而向中国救助组织求助的女性,遭受家暴的时间,最短的是三年,而最长的,已经达到了四十年。
比起男人,女性总是更善于隐忍。
爱情,家人,孩子,总是系在心头的牵挂。
但这些不该成为她们理应承受暴力的理由。
公益短片《看见淤青》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爸爸经常家暴,儿子从出生起,就不得不学会躲躲藏藏,逃避爸爸随时可能挥过来的拳头。

妈妈被打的场景,他看过无数次。

当他有了心爱的姑娘,他一遍遍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但很快,他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的身体里仿佛住着另一个暴虐的人。像他父亲一样,他动手打了妻子。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2次,第100次,1000次……

在片子末尾,孩子用稚嫩的童音缓缓说道:
“如果你希望我家庭幸福,我不得不泼你一盆冷水。我会走上,和你一样的老路。”
“因为我,我的存在,就是暴力。”
“我希望自己没来过这个世界,可我知道,妈妈爱我,她还是想生下我,她会为了我变成战士,把暴力说出来。”
家庭暴力,是有“代际遗传”的。
经历过家暴、或者目睹过家暴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长中,也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样虐待他的伴侣和孩子。
家暴毁掉的,远不只一代人。

2014年,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播出后,家暴这个问题终于受到重视。
两年之后,中国出台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
纪录片最后,我们终于看到,当有一天,女性的身体,尊严,精神遭到践踏的时候。
人们能够拥有的,除了自己勇于反抗的思想之外,还有更强大的武器。

忍受家暴的女性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反家庭暴力法
但这一切的一切,是无数女性用自己的前半生、甚至一生作为代价换来的。
“反抗这条路”,并不轻松。
做不到感同身受,起码,别去调侃她们的痛苦。
这些被命运亏待的人,需要你的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