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崔永元拒绝被贴上任何标签。“别天天推我当什么民族英雄”“我就是报私仇”,他在最近的采访中说。
粉丝们却不买账。崔老师这是“谦虚”“口是心非”。他们说。
人们渴望英雄。
阅读量4.6亿、帖数1.8万余条的新浪微博#崔永元超级话题#里,5万粉丝每天从这里源源不断向外输出话题;与崔永元有关的百度指数,5月27日还只是3535,一个星期后的6月6日,就跳到峰值713209。

▵新浪微博#崔永元超级话题#
“英雄”应该被歌颂,于是,《崔永元之歌》出现了。
词作者叫赵良田,今年54岁,在四川省盐亭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工作,业余常写诗。赵良田有些骄傲地对火星试验室提起自己的选题标准,“不正经、对国家社会没有贡献的人,我不给写歌”。在他的自我简介中,代表作品还包括《诫子书》《退伍军人之歌》《不为台独去扛枪》等。
他说,看到“阴阳合同”新闻后,百度了一下“崔永元生平”,便被他“自断生路”的勇气点燃。
创作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到凌晨3点。赵良田一边写一边读,从“天地间有一个男子汉 人民利益铭记心间”,写到“啊,崔永元,崔永元 不用担心 不用抑郁……我们都是你的铁粉丝 我们都是你的亲友团”,对“浩荡乾坤正气在,昂首行走天地间”这一句,赵良田最满意,觉得“慷慨激昂,很有激情”,他自己都热泪盈眶。
之后,赵良田花了300元谱曲,又掏了1600元制作和推广,把歌传到了网上。
▵崔永元之歌
6月6日这天,刘莎正在辽宁西丰为一个电视剧写插曲。那里天亮得早,她5点多在微信群看到这首歌,“哇,歌词写得真好,把崔永元的本来面目写出来了”。
刘莎退休前是小学音乐老师。她用一个多小时谱了曲,急匆匆去打印店把谱子打印下来。
“应该揭露这些人的嘴脸。戏子能救国吗?救不了国的。”刘莎声音洪亮,像在进行一场义愤填膺的演讲。
她今年71岁,一生几经时代剧变,对越来越多的事不能理解。
外孙爱玩手机,爱看《熊出没》,四年级时,还不知道毛主席,也不知道董存瑞。这让刘莎觉得,“我们的教育很失败”。她给外孙买《上下五千年》,“你看了这个心里就有英雄了,你看熊出没,知道谁是英雄啊?”但外孙就是不看。
刘莎回忆起自己的黄金时代,形容是“一颗红心,哪里艰苦去哪里”。她最早是体操运动员,文革中,投奔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割麦子,种玉米,一天三班倒,一干就是八小时。
一次,她自告奋勇给上夜班的同事送饭。那天没月亮,十一点的戈壁黑乎乎的,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光,刘莎拎着灌着洋油的小马灯,扁担上挑着的面条、馒头、开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黑暗中传来此起彼伏的狼嚎声。
家里是富农,“成分不好”,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刘莎想表现积极,才揽下这个男生干的活。
本来四十分钟就能走到,但那天晚上,刘莎被狼叫声吓怕了,兜兜转转了三四个小时。最害怕时,她唱起了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饭送到时,天已经亮了。
采访刘莎时,她又完整地唱了一遍当年支撑她熬过长夜的语录歌。
从某种意义来说,崔永元就像是新时代的语录歌。

▵崔永元之歌的曲谱
刘莎对崔永元的好感,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实话实说》时期,“只要有他的节目,都会去看”。
据央视的收视调查,《实话实说》的观众中,50岁以上占38.3%,排名第一。不少“崔粉”将崔永元与那时的《实话实说》合二为一,其共同的标签是“贴近百姓”“诚实”“正气”。
然而世事变迁。崔永元因收视率焦虑,深陷抑郁症之苦,离开了《实话实说》,转战电影纪录片、成为反转基因斗士,又勇斗影视大咖和商业大佬……在粉丝的叙事中,崔永元的形象,渐渐从亲和主持人,被不断强化为“直捣恶龙”式的英雄,并唤醒了他们对逝去理想的记忆。
“中国太需要崔永元这样的人了。”在去沈阳机场的路上,刘莎对万先生说。万先生出生在60年代,在网上看到刘莎为崔永元谱的曲后,打来电话,说想见一面,“我们都爱我们的国家,但这些年……”
他们谈到世风日下,语气沉重,低沉的夜幕从车窗外一帧帧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