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3|回复: 2

对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4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fojiaoyixue.org/571.html
徐献军:对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反思

[摘要]:印顺法师是当代中国极有代表性的佛教学术家。他在海内外佛教研究界以及佛教信仰界都有极大的影响,但近年来,有关他的争论逐渐在增多。他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而这使得任何想要通读并把握他整个佛教研究体系的人,都会面临异常大的困难。然而,无论他整合了多少佛教研究资料,构建了多么宏大的佛教研究体系,他一生都奉行着对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作为佛教徒,他首先有对佛教的信仰,但基于他自身的禀赋,他天生就具备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甚至当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他的佛教信仰发生冲突时,他更加坚持的是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他整个佛教研究体系,由于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身的局限性,或者说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佛教本身的不兼容性,变成了一个无法成立的体系。换言之,他开始时想要通过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为佛教信仰奠基,但最终的结果是:科学人本理性思维,解构了他的佛教信仰。这恐怕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关键词] 印顺 佛教 科学人本理性思维 大乘非佛说


印顺法师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僧人学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复兴,因此无论是在佛教界还是在学术界,他都被奉为佛教的楷模。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全23卷的《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因此,他的佛教研究著作,有可能是当代想要了解佛教的中国人,最容易接触到的著作。另外,他的佛教研究体系,囊括了小乘(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中观、唯识);其中还整合了很多现代的研究资料与观点(如日本佛教)。任何人想要了解当代中国佛教的研究,都不得不读他的著作。笔者最初涉足佛教研究时,首先就选了他的《唯识学探源》与《中观论颂讲记》,来做为佛教研究的入门指南。笔者在学术界的一些朋友,在最初接触佛教时,也选读了他的著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学术思维,让学者感到亲近,而他的信仰,也令学者称道。

然而,有关他的争议一直是存在的。中国佛教界在引入他的佛教研究著作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略了有关他的争议。2016年10月,召开了中国第二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印顺法师佛学思想:反思与探讨”。在这次会议上,佛教界的很多法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纷纷发表了各自对于印顺法师佛学思想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的特点在于:不只是高度评价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而且对印顺法师的学术观点及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反思。这使得人们可以更为全面与深入地认识印顺法师的佛学思想。

在佛教信仰界,对印顺法师提出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印顺法师所主张的委婉的“大乘非佛说”。很多法师认为,委婉的“大乘非佛说”,在根本上摧毁了中国佛教的根基。在佛教研究界,对印顺法师提出质疑的一个焦点是:印顺法师在佛学研究中所贯穿始终的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文将主要致力于解析:一,印顺法师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二,哲学视域中对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局限性的批判;三,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与佛教的关系。

。。。。。。


三、佛教与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关系

印顺法师运用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去研究佛教的原因在于:他相信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具有绝对的有效性;而很多人相信印顺法师所建构的佛学体系,其原因也在于:印顺法师的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是当代一种非常流行(甚至是主导的)的思维方式。然而,流行性(主导性),是否就意味着绝对正确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上述对于科学人本理性思维三要素的哲学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在哲学家们的视域中(即运用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去分析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本身),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并不具有绝对的正确性,而仅仅在有限的范围中有效。

如果是一个对于佛教没有信仰的学者,去运用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研究佛教,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当印顺法师运用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去研究佛教时,从一开始就有了内在冲突性。因为印顺法师宣称他是信仰佛教的,而且他是为了维护佛教的信仰,而去进行佛教研究的。“以佛学来说,我对无信仰无思想的佛学,从来不表同情。”(印顺. 华雨集(五). 印顺法师著作全集[M]. 第12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160页)但如果说他真是要从佛教出发,就应当是运用佛教思维,而非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去研究佛教。因为用科学人本理性思维去研究佛教的有效性前提在于: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比佛教思维更可靠。这样的一个前提,与他的佛教信仰以及他自己所要求的“以佛学研究佛法”(印顺. 以佛法研究佛法.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M]. 第7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9,第1页)原则,有无可回避的冲突。

如果说他的佛教体系从一开始以及纵观他的一生都存在着这样的内在冲突的话,那么这个体系就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任何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内在的一致性,才可能建立;这本身也是科学人本理性思维的要求。

当然,佛教本身也不排斥科学人本理性思维。首先,就科学主义要求的经验实证而言,佛教也提供了一整套经验实证的训练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禅定训练。佛教认为,在禅定状态中,人们可以进入更加细微的知觉状态,从而获得超出日常知觉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证实佛教所说的思想。例如,在日常知觉中,是通常人认为的“五蕴皆有”,而在最深度的禅定中,是佛教所主张的“五蕴皆空”。因此,就对超常知觉要求而言,佛教是一种真正的实证主义,而这种实证主义是超越实证主义。

其次,就人本主义而言,佛教也讲“以人为本”,即佛教认为,人道具有相对于天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优先性。因为天道与阿修罗道以乐为主,其中的生命在生活的快乐中不容易发起修行佛道的心。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以苦为主,其中的生命在极度的痛苦中,无暇修行。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既有修行的动力,又有修行的闲暇。在这个意义上,人道是佛教中的一个基本度化与修学道。但佛教不是只局限于人道,佛教也讲超越人道,或者说,以人为本是为了超越人本。小乘佛教追求脱离生死,达至涅槃,而这就超出了人道;大乘佛教追求无住涅槃,即使形在人道而心不在人道,而这也超越了人本。

再次,就理性主义而言,佛教也讲“理证”,以接引较为理性的人。佛教将认识分为三类:正教量、比量、现量。正教量是圣者(阿罗汉、菩萨、佛)对实相的开显;现量是圣者的亲证境界;比量是理性的功能。对于佛教中的核心概念“阿赖耶识”,既有如《解深密经》这样的正教量与现量,也有如《瑜伽师地论》第51卷这样的比量证明。佛教将不依正教量、比量、现量的信仰,称为迷信、盲信,将依据教量、比量、现量的信仰,称为智信。因此,理性在佛教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但佛教也是一种超越理性主义。因为普通人的理性,仍然是有限的,最多只能达到“世间极成真实”与“道理极成真实”,而不能达到“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与“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佛教对于科学人本理性是有清醒认识的,既知道科学人本理性的有效性,也知道科学人本理性的有限性。因此,佛教主张的是超越科学人本理性主义,而这是比一般的科学人本理性更为“科学人本理性”的思维。



结语

科学人本理性思维,是当今时代的共识思维方式。佛教当中有世俗谛,因此科学人本理性是有作用的。但佛教当中还有第一义谛,而这就是科学人本理性所不能把握的了。印顺法师是信仰佛教的,但他对佛教当中超越科学人本理性的内容,充满了困惑。他对于科学人本理性的有限性或局限性,也缺乏清醒的认识,这可能与他一生都没有接触到西方哲学对于科学人本理性的反思批判有关,但也有更为深刻的根源,即他始终不能实现逻辑理性的根本要求(一致性、无冲突性)。在佛教看来,以出世智为基础的信仰,是科学人本理性的有效补充。即在科学人本理性无法到达的领域,必须依赖以出世智为基础的信仰。印顺法师是一个典型的“信弱慧强”的人,即他有很强的世间慧,而这使他能够驾驭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并建构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宏大体系,而他的正信很弱,而这使他无法把握超越科学人本理性的佛教真义。他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即把他的科学人本理性所无法把握的东西,统统删去或者解构。但这样建构出来的佛学体系,虽有佛学之名,却无佛学之实。这真不是他原来的意图,因为他的本意是要维护佛教信仰。因此,对于那些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说,印顺法师的研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当然,对于不涉及佛教信仰的学术研究,印顺法师的研究真算得上是一个让人叹服的体系。所以我们绝不否认印顺法师佛学体系的学术价值与学术能力,我们批判的只是他体系中的内在冲突,而这种冲突也是不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所认可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1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做清理工作,把毁谤大乘佛法的言论和一些不必要的回复删除掉,还板块一个清净。这样就有机会再回过头阅读当初的文章。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牛Steve 发表于 2018-8-18 11:12 AM
正在做清理工作,把毁谤大乘佛法的言论和一些不必要的回复删除掉,还板块一个清净。这样就有机会再回过头阅 ...

赞叹师兄,如果看到末学有什么帖子和言论容易引起歧义或者争论也请删除,这也是帮末学消除了口业,末学感激不尽。一个清净的论坛是修行的好道场。

阿弥陀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1:34 PM , Processed in 0.0390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