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美女学霸放弃专业 在纽约摄影界闯出一片天
新浪图片 2018年06月08日
我叫林海音,是名时尚摄影师,在纽约、北京都有工作室。我18岁考入复旦大学,成为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后来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却迷上摄影。两年自学,我从摄影“小白”变为纽约知名摄影师。如今,我的作品发表在ELLE、《国家地理》等刊物上,也为张曼玉、王力宏等明星拍过照片,并于2016年有幸荣获大本钟奖全球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编辑:芦苇 新浪图片出品)
去美国读书前,我从未想过从事摄影。改变发生在2012年,我帮一位美国朋友拍摄中国乞丐现状的课题。期间,我在西安街头遇到位女乞丐。她脸上因长七个肿瘤严重变形,路人对她指指点点。我很想帮助她,于是在不懂任何摄影技巧的情况下,花2天跟拍完成名为《七个肿瘤》的纪实照片。照片在网上发布后引起很大反响,上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后来当地政府免除了她60多万医药费。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影像的巨大力量。从那时起,我完全被摄影的“魔力”迷住了,似乎是人生第一次对一件事抱有那么大热情。回到美国后,我去了西雅图,每天花超过18个小时在摄影上,开始去Youtube上看大量的摄影视频。每天看完大师的风光照,就在网上寻找驴友去西雅图实地练习。慢慢的,我也开始尝试拍人像,找不到模特,就自己当模特,学习各种创意p图。
从西雅图回到纽约,本该继续在新浪财经实习,但已经爱上摄影的我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老板很理解我,还推荐了一份拍摄纽约时尚周的工作。我拿着相机兴奋地去各大秀场,见到很多超模和摄影大神级人物。这是份拼体力的工作,我需要扛起大相机,和无数膀大腰圆的外国摄影师抢机位。半天下来,手酸到不行。时装周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人像摄影热情很高,于是便常扛着相机去街上搭讪女生拍照。
在哥大的第二年,我完全沉浸在摄影中,几近疯狂。每天睁开眼,我就开始构思拍摄怎样的照片,一有空就去研读摄影大师的构图,去哥大图书馆“刷夜”,看国外摄影师的访谈.....很多人问我,仅仅在2年时间,我是如何变成职业摄影师的。我觉得,这不是天赋,只是我太爱摄影了。我一年的摄影练习远超一般摄影师三四年的量。
我开始无偿为周围同学拍摄照片。那段时间,我们班同学脸书的头像几乎都是我拍的作品,以至于学院的同学都知道了我这个“摄影狂人”。有一天,一位哥大毕业的学长邀请我帮他拍婚纱照。我们从早上一直拍到晚上,累到快吐血了,但这种认真劲得到了客户的好评。在那之后,就有更多人找我拍照。渐渐的,我通过拍照就能担负自己和一只猫的开销了。
快毕业时,我决定放弃所学做名摄影师。经济学教授知道后问我,这是你喜欢的事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笑着说:“我女儿过阵办婚礼,到时请你来拍照可好?”我感到很庆幸,作为摄影师,我的职业生涯起步于纽约。这是个典型的“没有人在乎你在做什么”的城市。这个城市最大限度地包容了自由的个性,鼓励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它教给我勇气,让我学会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负责。
为了攒经验,我曾去给专业摄影师做助手。为了给工作室租房子,我用两个月时间疯狂接工作,付清了一年房租,但也因此得了腰肌劳损。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中做时尚摄影,摄影新人、女摄影师、华人摄影师,这些标签会带来一些困难,我只能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靠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独特的拍摄风格,我的工作室逐渐积累了一些人气。
我钟爱自然的拍摄风格,喜欢女生皮肤在阳光下的健康质感。镜头前,很多人都容易紧张,所以摄影师除了按快门,还需要让他们放松下来。我在每次拍摄前都会尽可能花一些时间去了解熟悉对方,找到他们最美的一面。不过,我也曾遇到过难以对付的情况,例如有些模特在过去的拍摄经验中,习惯了摆一些比较俗气、自以为性感的pose,很难通过短时间的沟通改变。
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性契机,是获得拍摄张曼玉的机会。一次国内某媒体打电话给我,说临时需要位身在美国的摄影师去迈阿密为张曼玉拍照。拍摄当天,品牌方竟也请了美国摄影师。我没气馁仍按原计划拍照,品牌方却要求我删照片。于是,我拿出拍的照片给他们看,最后品牌方说:你比我们的摄影师拍得好,可否把这组照片卖给我们?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人明星来美国拍片都会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