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5年穿越戈壁沙漠上百次 捡到600颗“星星
新浪图片 2018年05月10日
我叫杨可欣,是一名90后苗族女孩,来自贵州省印江自治县。自2012年以来,我和同伴曾上百次穿梭在新疆的沙漠、戈壁中,行程10万多公里,搜寻了600多颗陨石带回贵阳,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家陨石文化科普馆,成为了中国首位 90后女“陨石猎手”。摄影/林城
所谓陨石猎手,是指在世界各地以寻找坠落陨石为工作的人。现今,世界上共有一万余名陨石猎手。因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法律规定陨石的所有权,寻获人有义务将20%的陨石无偿捐献给学术机构进行研究,剩下的那部分陨石,则由有关部门登记,并分析罕见程度,然后便可拿到市场上出售。
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煤矿设备销售企业工作,被派驻到新疆哈密。有一次,我跟朋友一起吃饭时,看到他有一块黑乎乎的东西,朋友告诉我:“这是来自天上的陨石,在太空中历经多次爆炸和燃烧剩下来的,能够抵达地球已是万幸。”出于好奇,我回去查阅了关于陨石的很多资料,被这些“天外来客”深深迷住,于是加入了“陨石猎人”的队伍。
此后,每到节假日,我和队友都会驾车去找陨石。我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猎陨团队,配备了对讲机,GPS,卫星电话等装备。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罗布泊,因为罗布泊里面有陨石散落带。罗布泊离哈密往返一趟近千里,还要顶着烈日在沙漠和戈壁滩中徒步几十公里,地毯式搜寻陨石。比烈日更可怕的是沙尘暴,戈壁滩上的沙尘暴说来就来,说散就散。因此,每次出发前都要充分准备。
在沙漠里面找陨石非常艰苦,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都很高。但因为干的是我喜欢的事,我觉得自己“累并快乐着”。夏天的夜晚,在戈壁滩的帐篷里打开天窗,满天的繁星就在眼前,真是无比浪漫。所以我常说“新疆是我的诗和远方,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新疆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沉淀,让我的心变得更宁静更坚强。
其实,陨石落在全球每个地方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一些含铁类金属的陨石,如果掉在山区和森林中,就很难被发现,而且容易被氧化。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又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滩,空气非常干燥。因此,在这里发现的陨石也就比其他地方更多。
刚开始猎陨时,由于缺乏经验,我经常把陨石和铁矿石搞混,后来通过不断摸索,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小技巧。比如:陨石坠落时,会穿过大气层,燃烧爆炸坠落到地面。所以,它们都会有熔壳、气印、龟裂纹等特征。通过这些特点,大致可以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陨石。
2014年,我和队友在新疆阿拉塔格山发现一块石头,队友们说有很多人在这一带搜寻过陨石,这么大的陨石早就被人带走了。但经验和直觉告诉我,这就是陨石。我坚持把这块石头带回来请专家鉴定,最后这块重达30多公斤的陨石成为我的“镇店之宝”。(图中所标“300千克”系展出陨石总重量)
在哈密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去过库木塔格、阿拉塔格山和土牙这三个陨石散落带,也去过吐鲁番,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的茫崖等,捡到各类陨石600多块,重量近400公斤。常有人叫我“陨石小猎手”,其实,我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沙漠里,陨石并非随处可见,有时候走20公里路,也捡不到一块,甚至找三四天,还一无所获。遇到刮沙尘暴时,在帐篷里一呆就是一周。
陨石非常稀有,因此对很多人来说,它要么只是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要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在我看来,陨石在科研方面是无价之宝。因为在目前,陨石是人类唯一能获得的来自地球之外的岩石样品,它能够提供来自其他星球的信息。通过研究陨石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获得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相关信息,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必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