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班上最皮的男孩,偷偷跑去了救人
网易图片 2018-05-12 08
汶川地震时,小洪瞒着学校偷偷到九洲体育馆为受灾着忙前跑后,十年来他很少向人提起这段经历。日子平静地流淌着,十年时光足以让这个勇敢少年成长为青年——而志愿者的标签,只不过是这场故事的背景。
十年前,小洪瞒着父母和老师,偷偷跑去九洲体育馆当地震志愿者。十年后,他很少向人提起这段经历,日子平静地流淌着,足以让这个勇敢少年成长为青年。
“这几天,同学都在笑我,笑我十年前的样子。”五月的绵阳,一到夜晚,成群结队的蚊子就像土匪进村,迫不及待进屋扫荡,小洪狠狠把客厅的纱窗关上。烦心的不止蚊子,还有突然找上门来的旧事 —— 不久前,摄影记者傅拥军在媒体发文,希望找到汶川大地震时他拍下的一位小志愿者。
报道发出后,同学和邻居纷纷认出,照片里那个头戴口罩、身贴“抗震救灾志愿者”标签的小男孩,就是小洪。原本一潭死水的同学群瞬间炸了,微信里不断涌出的消息和玩笑,让这个23岁的少年颇有些无奈。十年过去,男孩从一米三长到一米七,脸颊生出硬朗的线条。突如其来的关注,搅拌着原本平静的生活,他想起十年前那个冒险的决定。
2008年5月12日14日28分,绵阳八中,初一的小洪在学校四楼的多媒体教室上电脑课。闷热的下午令人昏昏欲睡,恍惚中,他看见灯管和风扇在晃。紧接着桌子也晃动起来,课堂瞬间一片死寂。老师的脸色一下白了,大喊快跑。小洪顿时惊醒,拔腿就往楼下跑。整个教学楼像大江大海一样上下波动,人根本站不稳,他跌跌撞撞冲到楼下。
位于市区的绵阳八中,裂开了几道浅浅的缝。惊魂未定的学生依偎在操场,哭声一片。有人说,重庆是震源,也有人说,成都是震源。还有人说,绵阳的房子倒了很多。天色渐渐变暗,余震来了又走。老师呼吁住得近的同学立刻回家,离学校远的,在广场上睡一晚。虽然被子都有了,但没几个人敢合眼。
第二天,学校宣布停课一个月,小洪被父母接回了家。闲来无事的他听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 地震发生后,仅能容纳6000多人的九洲体育馆成了绵阳最大的临时安置点,收纳来自北部和北川县近3万伤员。小洪瞒着父母和老师,骑着家里那辆破自行车,跨越八公里山路到市区报名。
就这样,班里那个最皮、最捣蛋的男孩,成了九州体育馆年纪最小的志愿者之一。这一幕被报道救灾的摄影记者傅拥军拍了下来。
小洪对那场拍摄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有许多举着相机的记者日夜蹲守在体育馆,啪啪按着快门 —— 但他顾不上这些。图为十年后的小洪,站在同一个地方。
源源不断的救灾物品从四面八方送来,小洪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沉重的物资,来来回回搬运,累了就倒头睡在成堆的衣物旁。听到有伤员需要帮助,又赶紧起身跑去帮忙。夜晚,偌大的体育馆是此起彼伏的哭声,难以入眠。白天,陆陆续续的伤员被抬进馆内。小洪听志愿者说,北川老县城成了一片废墟,伤亡严重。
5月26日,他偷偷爬上一辆自发开往北川的支援车。一路上,这个稚气未脱的13岁男孩,目睹了进城的道路被压成波浪状,高楼如纸糊般坍塌。路边摆满了遇难者遗体,空气里都是尸体腐烂发臭的味道,随处可见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喷洒消毒药水 —— 小洪竟然丝毫不感到害怕,“看多了就麻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