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分享的第85本书:《罗杰疑案》
《名侦探柯南》中有一集,侦探们收到邀请信,聚集在别墅里。 一见面,他们互相问起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家。 “哎,你最喜欢哪个作家?” “我最喜欢柯南·道尔。” “巧了,我也最喜欢柯南·道尔。” 这时,有人问毛利小五郎的喜好。从不看推理小说的小五郎,礼貌又不失尴尬地笑着说: “哈、哈哈,我也最喜欢柯南·道尔!” 
侦探三连问从不会就此打住,众侦探继续追问: “那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呢?” 毛利满脸是汗,抓耳挠腮,憋出一句: “我最喜欢他的《西方快车谋杀案》!” 这招来众侦探一致嘲讽: “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吧,而且这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根本不是我们敬爱的柯南·道尔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然后我就掘了她的坟,把阿婆的小说、资料,翻了个底朝天。 推理小说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人,女爵士,从30岁到80岁,50余年间创作了80余部作品,当之无愧的丰产女王。粉丝们亲切地叫她“阿婆”。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
阿婆的小说,大致可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侦探波洛系列。这是阿婆最有名的一个系列,侦探波洛也常和福尔摩斯一并提起。 在阿婆早期的作品,例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罗杰疑案》中,可以看到波洛身上带有不少福尔摩斯的痕迹。
例如助手配置上,福尔摩斯有华生,波洛有黑斯廷斯。波洛夸张的八字胡,也和柯南·道尔本尔颇为相似。 
第二类是侦探马普尔小姐系列。马普尔小姐的人设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处女。
除了处女这一点外,她的形象与阿婆的晚年时期很接近,因此很多评论家认为,阿加莎自身,就是马普尔小姐的原型。 与侦探波洛的走访调查不同,在马普尔小姐身上,我们能看到安乐椅神探的特点。 
图片来源:《马普尔小姐探案》第四季 有种福尔摩斯前来串场的既视感
第三类是汤姆、杜本丝系列。这个系列一共只有五本书:《暗藏杀机》《犯罪团伙》《桑苏西来客》《煦阳岭疑云》和《命运之门》。 这五本书里,除了推理,还有狗粮。我们可以看到汤姆和杜本丝从牵手成功到白头偕老的全过程。 除了上面三类之外的作品,被划分在第四类,每本书都有不同的主角,没有形成体系。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罗杰疑案》,属于第一类,侦探波洛系列。 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罗杰疑案》是阿加莎出版的第四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作。 这本书的人物关系虽然稍显混乱,但读到最后,你一定会震惊。 故事一开始,就死了两个人:一个有钱的寡妇,和寡妇的情夫。 在寡妇死后的一天,情夫被人用匕首,从后背插入,一刀毙命。情夫的名字叫罗杰·艾克罗伊德,本书以他的名字命名。 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个寡妇也不例外。 
二人原本即将举办婚礼,携手一生。但有一天寡妇告诉罗杰,自己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并且有人一直以此勒索她,她很害怕,不能与罗杰结婚。 在侦探小说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场景,受害者临死前,会说:“凶......手……是……”然后断气,留下一脸崩溃的我们。 《罗杰疑案》里就是这样,寡妇还没来得及说出勒索者的名字就死了。但她是个机灵的寡妇,留了一封信给罗杰,里面有她的全部秘密。 罗杰将此事告诉了好友谢泼德医生,医生想知道信上的内容,但是罗杰表示,这信只能他一个人看;他看完后再做决定。 天有不测风云,在谢泼德医生离开后的两个小时内,凶手潜入罗杰家,将他杀害,并带走了那封信。 之后的内容按常规流程进行,大侦探波洛闪亮登场,对犯罪嫌疑人逐一进行问询,然后将所有人聚在一起,揭露真相。 由于整个过程较为枯燥,人物关系颇为复杂,我又不方便说出凶手,详情在此按下不表。 
读完全书,不禁感叹,我们永远不能从一个人的外表判断他的内心。 例如书中的拉尔夫,被大多数人怀疑和唾弃,品行似乎不端正,但最后发现他与厄休拉深深相爱,二人的可疑之举只是误以为对方是凶手,因此互相包庇。 而凶手,外表光鲜,风评尚可,人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居然会杀人。但他直至最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忏悔之意,反而感叹自己时运不济,遇上了波洛。死到临头,想的只有掩盖罪行。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批判凶手,说他是恶人。因为他对自己的亲朋表现出了关怀,担心自己死去后,亲人得不到照顾,会为他的死无比悲痛。 这就是阿婆小说中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个人完全清白,每个人都有些见不得光的丑事,并试图掩盖不堪的过往。 
电影《烈日灼心》截图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句台词: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不仅仅是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现实生活中亦如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好人和坏人,当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某个人时,也应当反思,自己有没有相似的行为。 时刻保持对未知事情的敬畏和体谅,尊重与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之一。 Warning:前方没有剧透 看侦探小说最怕被剧透。 《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刚上映的时候,我朋友积极地去看了首映,回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凶手是XXX!” 朋友,你能感受到我当时崩溃的内心吗?试问,这样我去电影院看的时候,还有什么意思? 
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剧照
如果说被剧透《可恶的新娘》,你只是想把朋友打一顿,那么被剧透了《罗杰疑案》,你们即将面临“双删危机”,以后直接靠漂流瓶联系。 《罗杰疑案》在凶手设置上,极其出人意料。 这种凶手设置,并非阿加莎首创。 1843年,爱伦·坡发表的《黑猫》中就有类似的设定,但由于篇幅限制和恐怖氛围的营造,当凶手浮出水面时,并未给读者带来很大震撼。 
爱伦·坡的《黑猫》,看着怪可怕的
《罗杰疑案》不同,前文的伏笔埋得神不知鬼不觉,对审讯过程的描述将读者带向错误的方向,因此凶手最终暴露时,读者们都恍然大悟: “诶,原来是他!” 此后,这种凶手设置火了起来,横沟正史曾在他的作品《七面人生》中运用了类似的手法。这也算本格派推理作家对“推理小说十诫”和“推理小说二十守则”的打破。 与阿加莎其它几部著作一样,《罗杰疑案》也被改编成了电影,质量虽然无法与老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相媲美,但在豆瓣和IMDb上都取得了7.4分的评分,不想看书的朋友可以看看电影。 如果你既没有兴趣看书,又没有时间看电影,又想知道凶手是谁,建议你直接看《罗杰疑案》的23至25章。 对于大部分侦探小说,直接看结局,可能不知道凶手对应的身份是什么,跟死者什么仇什么恨,但《罗杰疑案》不存在这种问题。 看了结局,你一定会为阿婆的智慧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