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商务部明确拒绝减少顺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4 05: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大豆加税是否考虑打击特朗普政治基础?官方回应

来源:中国网
2018-04-04 16:45:21

国继续一意孤行,北京时间今天(4月4日)清晨公布500亿美元拟对华征税清单。随后,中国商务部、外交部表示强烈谴责,中方并于下午时分决定进行回击,拟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关税。

据中国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还于今天下午4时30分举行吹风会,请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介绍中美贸易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提问称,中方公布的拟加征关税清单中14项和100多项产品,第一第二项就是美国的大豆,这些农产品对一些美国中西部农业大州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州也是特朗普上次大选的票仓。中方是否考虑要精确打击特朗普总统的政治基础,来迫使他不进行“贸易战”或者返回谈判桌呢?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CNN的记者要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美经济关系面临的这种挑战,我想我们还是在商言商,从经济本身来分析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朱光耀称,坦率而言,美国的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占美国全部出口大豆的62%,我们知道,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是希望中美经济关系友好发展的,因为他们可以从健康发展的中美经济关系中受益。美国2017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是3285.4万吨,占中国整个进口的34.39%,出口量太大,中国种植大豆的农民向相关协会提出了诉求,美国政府方面的补贴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种植大豆农民的利益,中国政府要尊重中国农民的要求,尊重中国大豆协会的政策诉求。所以在这方面,大豆就作为了这次我们反制的一个选项。

吹风会文字实录(直播)如下: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吹风会。最近一段时期,中美贸易很受大家关注。今天我们请来了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先生;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先生,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朱光耀:

各位记者,下午好,我简单说一句话,4月4日,美国方面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要对我们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今天下午3点30分,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是一个基本情况。

a563.jpg

主持人 胡凯红: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a564.jpg

华尔街日报记者:

从表面上看来,现在中美贸易冲突确实有升级的趋势,我们就想问一下,现在中方和美方到底有没有还保持着沟通和对话?您觉得双方达成协议,避免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现在有多大?还有一个问题,随着冲突的升级,现在市场上非常关心,中方会不会以减持美国国债或者让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方式来反击美国。请问朱部长有何回应?

朱光耀:

谢谢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首先,中方历来强调中美的经济关系是互利共赢的,这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实质。在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之初,中美贸易额只有25亿美元,到了2017年度,中美贸易额达到了5800亿美元,增长了232倍还多。这样快速的发展,反映的实质就是中美经济关系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人民意志的体现,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

朱光耀:

这么快的经济关系的发展,这么大的贸易额度,难免有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我们历来强调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政策沟通磋商加以解决,要按照WTO的规则加以解决,这是作为WTO重要成员的中美两国都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成功的合作,建设性的方式,解决了过去许多次贸易纠纷、贸易摩擦。坦率而言,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确实是巨大的,因为这个额度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我们不希望贸易战,因为结果只能是双输,损害中国的利益,损害美国的利益,也损害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在这个特殊的关头,我们希望中美两国都要以建设性的方式,以智慧和相互尊重的态度,来解决好问题,处理好挑战,使中美经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

朱光耀:

第二个问题,如果继续升级,记者朋友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对外部压力屈服,外部的压力只能使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外部的压力只能使得我们更加聚精会神,促进经济的发展。外部的压力在另一个方面看是动力,来促进我们的创新,促进我们的发展。当然,我们希望,我们都能够从双方各自的利益出发,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好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要用一种任性、冲动的行为举止来对待对中美两国人民福祉如此至关重要的中美经济关系。

朱光耀:

第三个问题,关于美国政府债券的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国际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我特别提醒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注意,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举办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时,对这个问题作了权威阐述。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具体的市场原则和多元化的原则,通过市场操作,来进行外汇储备的运作。中国是国际资本市场负责任的投资者。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两会”以后,在记者会上对世界的庄严宣告。

朱光耀:

理解李克强总理讲的“负责任的投资者”,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中国外汇储备运作的一个基本原则。首先,中国确实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人民的财产。中国外汇储备运作的原则首先是安全性,要确保我们投资的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是适度的盈利性。多年来,中国正是根据这些指导原则来进行外汇储备的运作,保护人民财产的安全,
这是从国内角度来看。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是国际资本市场负责任的投资者,就表现在我们对国际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尊重,我们是在这个原则下进行具体操作的。我想,李克强总理这个阐述就是对今天华尔街日报记者问题的一个非常明晰而且权威的回答。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朱部长说到中美目前的经贸问题时,用的形容词还是“贸易摩擦”。但是从4月2号中方宣布对30亿美元的自美进口产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到美国时间4月3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再到刚刚中方宣布对美国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税,这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贸易战”?双方是否还有进一步谈判解决的可能?双方谈判渠道目前是否畅通?还有下一步双方会怎么办?

王受文:

你对中美贸易摩擦跟踪得非常详细,谢谢你对中美贸易问题的关心。4月2日,中方公布了对进口美国的128项产品征收15%或者25%的关税,这是针对美方对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而进行的。美国对232项下的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出口采取的措施,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在采取限制措施的时候,只针对少数国家,排除了很多国家,所以可以看出来,他不是基于安全利益,而是采取一种歧视性的做法,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违背,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所以中国已经对232调查在WTO提起磋商。同时,为了捍卫我们正当的利益,我们也采取了你刚才所说的4月2日这30亿美元的措施。我们注意到,对美方的232措施,欧盟还有其他一些WTO的成员也在考虑采取措施。

对4月3日美国在301项下公布了对来自中国的近500亿美元的产品采取措施,我们认为它在根本上违背了美方的国际义务,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美方的这些做法危害了中国的利益,威胁了中国的经济安全,也危及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所以本着国际法的精神,按照中国的对外贸易法第7条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如果在贸易方面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类似的措施,我们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所以,正如光耀副部长提到的,刚刚也公布了我们的将近500亿的清单。必须说,我们的这个做法是被迫采取的,我们的做法是克制的。

a565.jpg

王受文:

刚刚你还提到了贸易战的问题,中方是不愿意打“贸易战”,因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但是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你刚刚谈到,是不是有磋商沟通的渠道,中方一贯的立场是,谈判、磋商解决问题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如果美方愿意谈,我们愿意在平等磋商、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磋商,解决分歧。所以简单地说,如果有人坚持要打,我们奉陪到底,如果有人愿意谈,大门是敞开的。谢谢。

美国有线电视CNN记者:

美方在公布这个清单的时候说到,要尽可使自己本国的企业和民众受到的影响最小化,中方公布的这个清单有什么考虑?您刚刚说到,这14项和100多项产品,第一第二项就是美国的大豆,这些农产品对一些美国中西部农业大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些州也是特朗普上次大选的票仓。所以我想问,中方在做这个考量的时候,是不是要打击特朗普总统的政治基础,做一些精确性的打击,来迫使他不进行“贸易战”或者返回谈判桌呢?

朱光耀:

CNN的记者要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美经济关系面临的这种挑战,我想我们还是在商言商,从经济本身来分析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因为,我们中方再三强调,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经济关系是整体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习近平主席倾注大量的心血,维护中美经济关系的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同美方反复严正交涉,提请美方注意,用所谓“301条款”、“国家安全”理由,来处理经济问题,最后会损害美国自身,损害中国,也损害全世界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迫作为反制行动提出了相关的产品目录,提出的这种目录和相关顺序是有依据的。坦率而言,美国的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占美国全部出口大豆的62%,我们知道,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是希望中美经济关系友好发展的,因为他们可以从健康发展的中美经济关系中受益。美国2017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是3285.4万吨,占中国整个进口的34.39%,出口量太大,中国种植大豆的农民向相关协会提出了诉求,美国政府方面的补贴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种植大豆农民的利益,中国政府要尊重中国农民的要求,尊重中国大豆协会的政策诉求。所以在这方面,大豆就作为了这次我们反制的一个选项。但是目前这些产品目录都还没有生效,双方已经把问题摆到桌上,现在是谈判合作的时间了,谈判合作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方向另一方面妄加、强加条件。

我们认为,这种任意妄为的行为解决不了问题,分歧只能通过建设性对话、务实协商加以解决。协商的前提要互谅互让,而不是漫天要价。中美在这方面长期的友好交往,坦率而言,我多年从事对美方面的工作,我和美国的同事也有很多争执。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各自的国家利益,我们要回到谈判桌,按照两国元首海湖庄园和汉堡会晤、北京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好贸易分歧,并使得中美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更加巩固,造福我们两国人民,其中就包括我们中美两国种植大豆的农民。我也非常感谢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和美国大豆协会。我知道这两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包括自费在美国的媒体发声,要求特朗普总统和美国行政当局,维护来之不易的美中经济关系。当然,他们是从中受益良多的。谢谢。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是,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中提出,希望中方每年减少一千亿美元的对美顺差,中方怎么看?

王受文: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贸易顺差是怎么形成的。贸易是两国企业、两国的消费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的结果。有时候,一个国家要买,另外一个国家要卖,所以出现顺差逆差,不是政府所能决定的,它是由两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来决定的。

在我看来,中美贸易为什么会出现不平衡,首先是美国经济结构问题,美国储蓄不足、储蓄小于投资,消费比较多,这决定了它一定在全球贸易上有逆差,所以美国不只是和中国有贸易逆差,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贸易逆差。第二,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也决定了美国必须要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维持美元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

王受文: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贸易顺差是怎么形成的。贸易是两国企业、两国的消费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的结果。有时候,一个国家要买,另外一个国家要卖,所以出现顺差逆差,不是政府所能决定的,它是由两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来决定的。

在我看来,中美贸易为什么会出现不平衡,首先是美国经济结构问题,美国储蓄不足、储蓄小于投资,消费比较多,这决定了它一定在全球贸易上有逆差,所以美国不只是和中国有贸易逆差,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贸易逆差。第二,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也决定了美国必须要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维持美元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

王受文:

第三,中美贸易出现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很多优势的行业,但是美国自我限制,不向中国出口,出口就少了,因此就有逆差。比如美国的高科技行业。美国很多产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政府不让它出口,有能力的不卖给中国,当然出口就少,就会有逆差。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能源产品、原油、液化天然气等方面,以前美国都不让向中国出口,特朗普总统上台之后,放宽了这方面的限制,我们从美国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大大增加,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措施,有助于解决我们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再说到贸易不平衡的数字。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中美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的数字,如果考虑统计的原因,考虑转口贸易的原因,考虑服务贸易的原因,中美贸易的顺差实际上只有美方公布逆差的三分之一,并不那么大。而且,就美国而言,最近几年,他们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达到了4.9%,现在只有2.3%,就是说他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已经大大减少了。就中国来说,2007年的时候,我们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占到GDP的比重9.9%,到去年只有百分之一点几。所以说我们两个国家在贸易平衡方面的发展都是取得成绩的,都是值得祝贺的。

具体你提到了一千亿美元的顺差让中国来减,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首先是因为办不到。贸易顺差逆差,我刚刚分析了原因,是市场力量决定的,是由美国整体经济政策、经济结构来决定的,中方一家是减不了顺差的。

王受文:

第二,我们不能接受,是因为减顺差是需要双方的努力,不是一家就能够减顺差的。我想买他的东西,他不卖,他继续限制自己的出口,那怎么能够减顺差呢?所以,希望美方能够放松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我们希望美方能够增加国内的储蓄率,也希望美方能够积极响应中国政府扩大进口的一些措施。比如说今年11月5日到10日,我们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希望美国的业界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向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进口商来展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贸易顺差或者逆差只有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步缓解,确定任何一个绝对的数字,人为的政府干预,实践中行不通,理论上也不可行。谢谢。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记者: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301”调查报告中,好像对“中国制造2025”颇有微辞,他提出了几方面的担忧,一是先进的技术中国如何获得,是否通过正当途径?还有让中国企业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没有排他性?最后是政府大量资助国内公司,是否符合国际经济规则?您对这些看法有什么评论?“中国制造2025”会不会调整它的做法,让它更符合国际经济规则?

王受文: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普通话比我的还好。我想说,对“中国制造2025”,中国是本着一个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来的,你了解得非常清楚,说明“中国制造2025”的倡议是公开透明的。它的目的是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些战略指引,提供一些信息指导,“2025”是透明的,是开放的,也是非歧视的,不仅仅中国的企业可以参加,外国的企业也可以参加,不只是国有企业可以参加,民营企业也可以参加,所以也欢迎美资企业参加“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在出台过程中,我们做了严格的合规审查,商务部根据我们入世的承诺,履行合规的职责,就是查查是否符合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义务。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符合在世贸框架下的义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30 01:03 AM , Processed in 0.0582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