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3-29 02:04 PM 编辑
《在人间》第145期:来中国砍甘蔗的越南人
凤凰图片 2018-03-29
在广西,没有冬季,只有“糖季”。每年10月下旬,大面积的甘蔗地进入收割期,糖厂停转半年的榨糖机重新开动,一年一度的“糖季”(当地人俗称“榨季”)正式拉开大幕。在榨季来到边境小城崇左,你只会惊讶于漫山遍野的甘蔗地,如同地毯一样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峰林之间,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辛勤劳作的农人在砍甘蔗。但他们大多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越南的砍蔗工。在这里,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是在越南老家的3-4倍。王远凌/摄
崇左被誉为“中国糖都”,一半以上的人口靠种甘蔗吃饭。但是每到甘蔗收割季节,崇左市农村的劳动力就严重不足,村子里的青壮年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搬迁到城市生活,留守的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而相邻的越南却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每年榨季,种植户们都会雇佣越南工人过来砍甘蔗,高峰时越南蔗工的总人数能超过十万人。
在广西,越南蔗工们每天过着甘蔗地和住所“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七点起床,准备好早饭和午饭,就开始上工了。图为一名年轻越南蔗工的肖像。如果不是借助衣着服饰以及他们手中的砍蔗刀,你很难将他们与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区分开。
与本地人砍甘蔗不一样,越南蔗工清一色只用一种砍蔗刀。这种刀刀头弯曲,用来将砍倒在地的甘蔗直接钩起;刀刃极薄,用来砍根,将甘蔗从地里砍断;刀柄有开合,打开后将砍断的整根甘蔗夹在刀刃尾部的圆圈中,顺着甘蔗一刮,所有的枝叶刮得干干净净。所以砍甘蔗只有四个动作——砍倒,提起,刮枝、扔掉。越南蔗工的动作极为娴熟,所以效率比本地人高出不少。但成千上万吨的甘蔗都是靠蔗工这样几个动作一遍遍地重复收割得来,其辛苦可想而知。所以懂行的人都说甘蔗“好种难收”。
一位正在工作的越南蔗工。
为了抓紧时间工作,越南蔗工的午饭都是在甘蔗地里解决的。甘蔗种植户要领到糖厂收糖的“糖票”才会开始砍甘蔗,因此在同一个区域内,经常会出现一大片甘蔗没有人收,而另外一片早已收完,甚至开始翻土准备来年播种的景象。所以,一旦可以砍甘蔗了,所有人都会加班加点地尽快砍完,特别是家里雇了工人的。
一名越南蔗工吃完午饭后顺势在地里打起了盹。看越南工人砍甘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们每个人负责一行,自己砍自己绑成捆,今天自己砍了多少,别人砍了多少,能挣多少钱都是一目了然的。与甘蔗一样,远处的桉树林也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只是桉树成长周期要长一些,需要4年才能砍伐。不少越南工人如果运气好,砍完甘蔗后会跟着他们的中国老板去砍树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这位小哥身上穿的蓝色衣服是越南共青团的制服。蔗工并不都是农民,他们中也有刚毕业的学生。虽然砍甘蔗很辛苦,但一方面收入相对丰厚,另一方面,他们在饮食和文化上还比较习惯,中国老板普遍对他们很好,所以好多人几乎每年都来。
在甘蔗收割的季节,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甘蔗地,绵延不绝。在当地人看来,如果没有这些越南工人,广西的甘蔗是一定砍不完的。
砍完甘蔗之后,如果老板没有请到起重机或者机械化的运输设备来将甘蔗装车,蔗工们还得帮着把一捆捆砍好的甘蔗装车。要一遍遍地扛起35-40斤一捆的甘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