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0

[影乐之声]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叛国者”揭露俄罗斯反禁药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9 07: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叛国者”揭露俄罗斯反禁药内幕 

2018-03-05 夏偲婉 谷雨实验室

纪录片《伊卡洛斯》预告。时长2分钟


2018年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伊卡洛斯》获最佳纪录长片奖。


2016 年 5 月,《纽约时报》爆出俄罗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使用兴奋剂的丑闻,报道援引了俄罗斯前反兴奋剂实验室主任罗琴科夫(后逃至美国)的爆料,纪录片《伊卡洛斯》讲述的正是这一故事。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了从克里特岛的迷宫逃出,父亲用羽毛、蜡给伊卡洛斯做了对翅膀。但年轻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飞行兴奋不已,飞得太高,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最终导致坠海身亡。

 

撰文/ 夏偲婉「谷雨特约撰稿人」

编辑/ 杨文婧


 

《伊卡洛斯》式坠落:

俄兴奋剂主任如何操纵奥运冠军的诞生


《伊卡洛斯》的导演布莱恩·弗格尔是一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他的偶像曾是兰斯·阿姆斯特朗。


兰斯·阿姆斯特朗,这位十次参加环法大赛并实现环法车手七连冠的运动员,在2012 年被控服用禁药而被剥夺了冠军头衔,并且终身禁赛。

 

一个运动员,竟然能以某种方式规避药检,并且夺得冠军,欺骗世界十年之久。布莱恩开始怀疑,是兰斯出了差错,还是整个系统出了错。

 

“我喜欢拍电影,同时我也喜欢骑自行车,所以我开始了这个主动逃避药检的旅程,从更大的层面来验证反兴奋剂体系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拍出一部很酷的电影。”

 

2014年,布莱恩把自己化为“楚门”式的人物,置于真实世界和他自己的摄影机之下。他要“以身试法”,寻找到合适的帮手,通过服用禁药,参加全世界最困难的业余自行车比赛高路单车赛,躲避药检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比赛成绩。

 

他是摄像机下的“楚门”,同时又是被一针针药剂扎进屁股的“白鼠”。

 

这种将自己关入双重“牢笼”的试验性拍摄,只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甚至不惜“让”真相发生。

 

“他们全使用禁药,每一个都用,很遗憾用药很有效,有一定的知识,你就能逃过每一次药检。”



影片里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笑着说。

 

唐恩·卡特林将戈里·罗琴科夫介绍给了布莱恩。罗琴科夫当时是莫斯科的奥运会实验室主任。也正是在罗琴科夫的帮助下和监督下,布莱恩一步一步进行着自己的用药计划。

 

在罗琴科夫的帮助下,布莱恩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明显比上一年提高了,他期待着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可是不幸的是,比赛中途布莱恩的变速器坏了,导致保持领先的名次在那一天掉了半个榜单。长达一年的计划泡了汤。

 

但是毫无疑问,布莱恩成功证实了唐恩·卡特林的说法,像他的偶像兰斯·阿姆斯特朗一样,在罗琴科夫的用药指导下,他也成功躲过了药检制度。



 

为何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会同意帮我用药

 

纪录片到这里,差不多就过了一半。

 

用接近一个小时来铺垫一部两小时的影片,对于多数的影片而言未免太过奢侈。但其实绕开影片本身的线性发展来看,这样对半分的结构倒也是说得通——真相总是层层叠叠,布莱恩用个人的努力揭开了第一层,罗琴科夫在种种巧合之下,揭开了第二层。

 

不是铺垫太长,而是隐藏太深。一个系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系统。如果说布莱恩是第一个系统的验证者,那么罗琴科夫则是第二个系统的同谋者。


罗琴科夫有着极强的个人魅力,他说话豪爽幽默。罗琴科夫与布莱恩之间的日常对话轻松愉快,直到有一天,在一次Skype视频时,罗琴科夫突然反问布莱恩,“Have you seen a movie about me ?”


罗琴科夫所指的,是德国ARD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

 

正是由于这一句话,布莱恩褪去了自己“楚门”和“小白鼠”的身份,开始坐到了罗琴科夫的对面,成为他的提问者。

 

面对布莱恩的提问,罗琴科夫意外地坦白,甚至在做出一些骇人听闻的回答时,他的表情是轻描淡写的,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没有关系的普通事情。



这件骇人听闻的“普通事”,就是罗琴科夫像帮助服用药物的布莱恩躲避自行车比赛药检制度那样,他以“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的身份,帮助俄罗斯国家队运动员躲避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的兴奋剂检查。


事态朝着双方都未曾预想的方向发展。布莱恩没有想到当初自己所计划的“主动逃避药检的旅程”,会走到这一步——前方是黑暗的深渊,这个深渊或许已经存在多年,而如今在罗琴科夫的带领下,布莱恩的镜头对准了这个深渊。

 

德国纪录片的曝光,让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了俄罗斯反禁药实验室和它背后的实验机构上。据罗琴科夫的坦白,俄罗斯在数次大型国际赛事上进行了兴奋剂作弊,并将矛头直指体育部部长和总统普京。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 )也参与调查。


2015 年 11 月,罗琴科夫离开俄罗斯前往美国。在布莱恩的帮助下,罗琴科夫在2016 年 5 月与《纽约时报》取得联系,爆料了 2014 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俄罗斯的反兴奋剂专家和情报人员将服用过药物的运动员的尿样进行了掉包等事项。


布莱恩团队将当时的新闻报道视频和 WADA 的宣传素材全部剪辑进《伊卡洛斯》,通过漫画和多媒体手段还原了罗琴科夫所形容的如何掉包运动员尿液和他的个人经历。


新闻报道里索契冬奥会的辉煌场面、俄罗斯当局领导人们的电视画面、WADA反兴奋剂的宣传素材填塞在赴美后罗琴科夫慌张的抖动镜头和访谈镜头之中。



他面对布莱恩时的坦白一如既往地平静,而在面对Skype里千里之外红了眼的妻子,他眼泛泪光,只能无措地说,记住律师的联系方式。

 

当初,唐恩·卡特林将罗琴科夫推荐给布莱恩时,布莱恩很疑惑,“我还是不知道为何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一个在索契冬季奥运会主持所有药检的人,会同意帮我用药。因为他的工作应该是抓住作弊的运动员。”

 

事实上,在罗琴科夫成为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前,他就已经接触到了体育比赛中的黑暗面。

 

“我差点成为专业的赛跑选手,在莫斯科大学参加1500米,还有5公里长跑。我妈总是逼我去游泳、滑雪。我了解有些人在用药,去年他还默默无闻,隔年他就肌肉发达了。当然,我也开始用最好的药,我妈帮我注射所有的药。”



“等等,”布莱恩身体前倾向对面的罗琴科夫,瞪大眼睛,一脸仿佛自己听错了的表情,“你妈帮你注射?”

 

罗琴科夫大胡子拉碴的脸上竟然流露出一丝天真,他直视着布莱恩,“是的。”

 

 

“个体命运在权力机制运作下的不自由”


《伊卡洛斯》具备了很丰富的叙事层次,从导演的私人叙事到相关人士的访谈,再到叙事视角的全盘转换,其间插入了大量实时的新闻画面和历史素材,并且通过漫画和引文的形式对叙事画面进行了构建。


这些丰富的叙事素材和形式经过剪辑后融合在一起,强化了真实性和故事性。《伊卡洛斯》既具备类似解释性报道的专业性,又有着电影大片的成色。

 

很多纪录片导演坚持“不介入”原则来保证纪录片的客观真实,但《伊卡洛斯》却完全摒弃了这一点。导演布莱恩不仅成为了影片前半段的主角,还成为了拍摄对象罗琴科夫的朋友,为罗琴科夫在美国提供住宿,寻找律师,联系《纽约时报》。


导演布莱恩也极大地参与叙事,并将他与罗琴科夫之间人物关系的变化饱和完整地记录下来。罗琴科夫开始是布莱恩的用药指导,后来他们成为了朋友,最后他们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人物关系饱和化的同时,人物与世界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化。最终呈现出个体命运在权力机制运作下的不自由。



“温斯顿把手垂到身边,缓慢地将肺部又吸满空气,他的大脑滑向一个双重思想的迷宫世界。知道又不知道;明白全部事实,却说着精心编造的谎言……一方面批判道德,一方面又自认为有道德……忘掉一切需要忘记的,然后随时在需要记起时再回想起来,接着马上再忘掉。”


“最重要的是,对这个过程本身,也要照此处理……如果其他人接受谎言,那么进入历史的谎言会变成真实……甚至理解‘双重思想’这个词,也要用到双重思想。”



影片结尾,罗琴科夫读了《一九八四》中长长的一段关于“双重思想”的描述作为旁白。末了,他加上一句话,“我做了两件事情,两件事是相互矛盾,相互抵消的。这正是纯粹的双重思考。”

 

如果罗琴科夫所有的言论属实,那么他曾身为反禁药实验室主任,却参与了大型赛事中俄罗斯运动员禁药的使用计划,如今又站出来揭露这一切。


而布莱恩,通过在比赛中使用禁药并逃过检查来证明药检制度的不可靠,完全主观介入《伊卡洛斯》的拍摄之中,与主角发生紧密联系,并且通过大量的隐喻设置和画面剪辑将自己的思想塞满了影片。


这一切看似并不合理,但同样用双重思维来思考导演的拍摄方法和内容,似乎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其他人接受谎言,

那么进入历史的谎言会变成真实”


从导演带有试验性质的介入性个人叙事,到对于俄罗斯的“禁药门”事件的全程旁观记录,这一场现实版的成人世界的大型作弊告诉人们,真实世界里存在着一种凌驾于任何“考试”系统之上的权力,很可能正是一手打造这一系统的权力。

 

罗琴科夫成为布莱恩拍摄的主角后,布莱恩的野心变得更大,他不满足与对于一场自行车赛事药检制度的质疑,也不止步于追随着罗琴科夫的线索揭露出一场更大的阴谋。他想要证明的更多。

 

没错,就是证明。

 

《伊卡洛斯》的开篇,是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里的一句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实话变成革命性的运动。”



就像纪录片前半部分,他用服用药品参加比赛来证明药检制度的不可靠性,后半部分由一个操作禁药的反禁药实验室主任来证明一个国家部门的不可靠性。布莱恩似乎在这个谎言的世界里,用谎言来验证谎言。

 

用来验证谎言的谎言,可以称之为我们常提到的隐喻。《伊卡洛斯》是隐喻,《一九八四》也是隐喻。


它们全部都隐喻着这个充满谎言而很多人不曾产生怀疑的真实世界。《伊卡洛斯》将整个人类社会推进至绝境——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竞技体育,提倡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伊卡洛斯》中,成为了政治博弈中的砝码。


人们为之欢呼、为之热泪盈眶的,很可能是权力操作下的一场虚空。

 

“如果其他人接受谎言,那么进入历史的谎言会变得真实。”

 

《伊卡洛斯》带给普通观众的最重要的思考,不是药检制度,也不是政治权力。而是对于真实世界的合理怀疑,对于检查制度应存的质疑。如果在当下我们迷失在谎言所粉饰的岁月静好之中,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被深渊吞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7:51 AM , Processed in 0.0821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