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人世间] 张家瑜:我们这里过年不吃饺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7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家瑜:我们这里过年不吃饺子 

 2018-02-16 张家瑜 大家


去年11月,我们由北京坐高铁上沈阳,并没有下雪,但是东北已经零下十八。站在故宫里,冷空气穿透层层的衣物,冻得鼻水都流出来了。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长特别冷。明明也有十几度,但香港的感觉就是不同,体感温度对在南方的人和在北方应该是不同的,屋里头室温太低,开了暖炉还是只有部分房间暖着。大家都怕,今年过年还是这么冷,幸好,过年这几天回暖了。


在香港过年,常常有新奇的发现。因为我是台湾来的,所以广东港式的过年,第一年算是开了眼界,迎新年的节目就是逛年宵花巿



年宵花巿


香港的维园和九龙的花巿在过年前人来人往,不管什么时候,都见人人捧着一大朿的桃花、年桔、杜鹃、兰花,今年刚好又碰上情人节,花摊上的花又多了玫瑰花满天星。


年宵的摊子各式各种都有,有学校的社团卖些可爱的小饰物。今年流行蛙儿,居然就有绿色小娃载着小帽出现。学生们青春活泼,使劲的叫卖,不买都会停下看看。还有在粉岭、新界的花农拿出一年一度的年桔、桃花,想赚个过年钱。


今年冷,影响花卉价格,我们在各个摊位悠晃,第二代的孩子都来帮手,年长的花农则默默的打理着一堆堆的年花,年宵巿场要到大年初一十二点清晨结束,所以,摆摊的是没有年夜饭吃的,只有吃完年夜饭出来逛的游人们,陪着卖年宵年花的人一起渡过夜晚。



年宵市场上售卖的各种寓意吉祥的兰花


香港的家人回忆他们小时候,父母外婆准备年夜饭的情景。香港地小,一到过年,气氛浓厚,尤其是港岛湾仔旧区,前一个月已开始准备新年,楼下小铺放出利是封,也就是红包封、春联、新年红当当的摆饰,招财进宝、大吉大利、挂满了店面,倒叫人忘了他们平时是卖什么维生的。


他有个伯父会写春联,两个星期前就准备好砚台毛笔,买下一大扎的红纸,开始挥春:“迎新春江山绵绣,辞旧岁泰辉煌”;“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火红腾腾起”;“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有时父母叫他去领回春联看到挂在那一幅幅的壮观场面,新年的气氛就出来了。伯父他是真心喜欢写,但问家人,现在呢?老先生早仙游去了。


但幸好近几年有台湾好友大春的春联,每年直送来港。逢要过年,先想到的就是跟他要春联,他写的春联也愈来愈抢手,海内外都有人伸手要字,但张先生不嫌累也不介意,曾看到他媳妇美瑶拍的照片,壮观的把整个客厅都成了红咚咚的一片喜气洋溢,旁边一杯酒,真是豪气。不仅字好,心头亦热,他的春联年年皆有新意,我每年保存下来,不只是一种意思,也是一份心意。



团年饭是一定要吃的。香港这两年流行传统的盆菜,这本是香港新界里居民的传统过年菜。数百年来,新界人把猪肉、萝卜、发菜、大虾、支竹、猪皮、鱿鱼、芋头、花菇等杂烩一起,排列整齐,放在木盘或铁盘里,现在还可以鲍鱼、猪手、花胶等贵菜。


他们是在新年点灯时一大村人聚在一起,每桌一大盆菜吃起,热热闹闹。现在流行起来,香港人都爱在过年加一道盆菜,许多餐厅不管大小,在过年总有盆菜供应,可以订了回家团年饭吃。


那厚沉一大锅的的杂烩,其实是纪念意义多于盛宴,现代人吃得好,但我们又重拾了那种情怀。


香港不吃饺子不吃面食。要的是好意头,发菜蚝豉、炸子鸡,还有鲍参鱼翅,香港人挑食也重食,食材总要新鲜或要贵价。离我们家近的九龙城街巿或乐富最多海鲜可选,以前住香港岛,在湾仔的鹅颈桥街巿也人头涌涌,和相熟的摊档老板一早就订了,当天去买都买不到什么好食材,剩下的才给不熟的陌生客。


那是一种传统,要叫得出名字,勾肩搭背才是真熟客。就像酒楼饮茶,老人家一去必先塞个二十元给旁边知客,她们准会留个位置给他们。一个星期来几次,每次都一样。你说势利也好,说传统街坊的情谊也罢,反正在香港,他们不会对陌生人特别热情,街巿也是一个香港社会,人情大过天。



即使在过年前一天除夕,台湾好多店铺早早就收炉过年去了。但香港就专业的在最后一个年日,还是喜气洋洋,百货公司、餐厅、花档,到夜里还是灯火通明,营业照常,不怕除夕少了什么,下午会买不到。


长辈们都一定要在午夜十二点打电话拜年,这是规矩。不管身在何方,他们都会守在电话旁,等后辈说几句吉祥话,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开年。有时我们回台北过年,一听到鞭炮声马上拿起电话拜年,几十年不改。


红包倒是两地不同的,香港只要是未婚的,都有资格拿红包,不管你已经出了社会赚多少钱,做父母长辈都要给利是,也就是红包,幸而香港红包一般包的不多,二十元、五十元一封已够,最好给双份,现在也不在意;台湾人给红包都是给亲近的人,故也要多一些,百多元港元起跳,五百港元是正常。


所以在香港,看到人人手拿一叠叠的利是,餐厅侍应、门口看更、商厦守卫、清洁阿婶人人有份,也觉得雨露均霑。不是只有私心私意,在过年这样要开心的年节,人都更要开心。这是种好的习俗。


吃完饭,逛了维园,孩子们拿了利是。大年初一总是有游行看的,本地和国外的表演团体皆有,那开心的气氛就出来了,也有马跑,大家快乐,年轻的、老人家都照顾到。


只不过今年才发生火炭马场巴士翻车事件,十九人死亡,几十人伤,香港政府为哀悼死者,取消了初二的烟花汇演,游行还一样举行。香港地方小,紧密相连,大家也没意见。


一到了初一,香港就静了下来,人人都出埠到外地过年了,百货公司也不开,顿时冷清起来。只有老人家,到黄大仙、禅寺、志莲净苑去拜拜,行个礼。


留在香港的,总算可以过一个安静的年。不过,香港年轻人愈来愈不爱在港过年,等到再下一代,长辈们那些饭局、饭局之后的麻将、牌九,大声热闹的叫嚣,都渐渐消褪。


港式的人情味,我这长留在香港的人,看到它的美与好,那些年宵、传统食物,固有习俗。在这么冷的天里,都有一种温暖,那是习惯,也是固守的信念。


祝愿所有过着年的人,都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0:40 AM , Processed in 0.0590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