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世界第一只复制猴中国诞生 新药研发效率可望大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01-25 16:45联合报 记者林则宏╱实时报导


大陆在生物科技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据新华社报导,中国科学院宣布,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复制猴)「中中」已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十天后第二只复制猴「华华」诞生,并且在本月25日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 的网络首页。

自1996年第一只复制羊「桃莉」诞生以来,过去21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复制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未能跨越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屏障」。

报导称,「中中」和她的妹妹「华华」的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 科研人员提取了这个猕猴胎儿的体细胞(非生殖细胞),通过技术手段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 「中中」是第一个发育成型并顺利诞生的幸运儿。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说,「这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利用复制技术,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这既能满足脑疾病和脑高级认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广泛应用于新药测试。

孙强表示,如果实验对象的遗传背景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服力就不够强。 传统医药实验大量采用白老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鼠类可通过快速近亲繁殖,培育出大量非常相似的小鼠。

但由于白老鼠和人类相差太远,针对白老鼠研发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据了解,这是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研究无法取得突破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指出,复制猴的成功,将为脑疾病、免疫缺陷、肿瘤、代谢等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 」

至于复制猴为何困难? 报导称,从第一只复制羊到第一只复制猴,历时21年。 期间,各国科学家先后复制出牛、鼠、猪、猫、狗等多种动物,但对猴子一直无能为力。

2003年,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曾发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称,以现有技术复制灵长类动物「是行不通的」。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实验是在2010年,由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著名科学家米塔利波夫率领团队成功移植了复制猴胚胎,但胚胎发育至81天,以流产告终。

孙强表示,复制猴主要有三个难点。 难题一,是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 作为受体的卵细胞,必须先把细胞核「摘除」,才能容纳体细胞的细胞核这个「外来户」,但猴的卵细胞核去核难度非常大。

孙强研究团队中的博士后刘真是「去核」的主要操作者。 借助显微设备,刘真用一双巧手反复练习,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损耗完成「去核」工作,为后续的复制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难题二,是卵细胞容易提前启动。 复制过程中,体细胞的细胞核进入卵细胞时,需先「唤醒」卵细胞,然后才启动一系列发育「程序」。 因此,「唤醒」的时机要求非常精准。 但使用传统方式,猴的卵细胞很容易被提前「唤醒」,往往导致复制「程序」无法正常启动。

难题三,是体细胞复制胚胎的发育效率低。 被转移到卵细胞里的细胞核,突然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赶鸭子上架」很不适应,需要科学家采取多种手段「保驾护航」。 如果「保驾」不力,绝大多数复制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往往胎死腹中。

经过五年努力,孙强团队成功突破了复制猴这个世界生物学前沿的难题。 通过DNA指纹鉴定,「中中」和「华华」的核基因组信息与供体体细胞完全一致,证明姐妹俩都是正宗的「克隆猴」(复制猴)。

在成功完成复制猴之后,下一步会不会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 蒲慕明说,「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人类健康,但科研人员不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 」

科学家认为,由于猴子与人在基因方面非常相近,复制猴研究对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等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关键技术。 」蒲慕明说,中国目前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将进一步使中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除了在基础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外,此项成果也将推动中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为应对中国人口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做出贡献。


photo.jpg
大陆领先全球完成的复制猴「中中」、「华华」已于去年底诞生。 新华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30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690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