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1.23
云山之巅的求学路 留守儿童骑马改拼车
本期作者:视图空间
“云山之巅”的桂林木洞山屯,有3名留守儿童一直骑马上学。如今孩子们放弃了“宝马”,改成拼车上学。
几年前,被称作“云山之巅”的桂林木洞山屯,有3名留守儿童一直骑马上学。如今,深山的变化持续发酵:过去的烂石悬崖路开始修了一段水泥路,村民建了新房,买了新车,还着手经营高山旅游,就连孩子们也放弃了“宝马”,改成拼车上学。(摄影/视图空间 编辑/汪晓为 《中国人的一天》第2945期)
木洞山屯海拔1260米,是一个瑶族小山寨,属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琉璃村委。因长年云雾萦绕,山高路远,当地人称之为“云山之巅”。从2011年开始,山寨里有3个留守儿童石黄军、黄陈斌和黄凌燕每天靠骑马上学。
广西是打工大省,3个孩子的父母都奔赴广东打工了,只有春节回家,平时都靠爷爷奶奶养育。黄陈斌的爷爷黄凤军说,他们3户人家分别用3匹马,送孩子上学。
木洞山屯距村委的教学点约8公里,全是泥石路且未通班车,还会途径一段悬崖路。有一个叫“龙颈坳”的地方,几乎是垂直向上或向下,孩子们上学或放学时,都要经过,因为这条捷径可节省约600米路程。
骑马到学校需一个半小时。夏天,早上6时起床,半小时后出发。冬天,学校9时才上课,就晚半小时起床。图为黄陈斌的爷爷将黄凌燕抱上马。
农忙时,3户人家每天派1名家长送孩子上学。到学校后,马被栓在学校门口的田里吃草,家长返回村里,下午3时许又步行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共四趟,路上花6个小时。如果家长们有空,有时也会一起相送。
从学校回来,大多是上岥路,马会走得快一点。反而上学,多是下岥路,人坐在马身上,身体倾斜向下,马会走慢一点。意外的是,2015年3月刚开学,黄陈斌家的马跑进深山了,他只好与黄凌燕同坐一匹。
日久生情,黄凌燕在上马前会抚摸这个守护自己的“坐骑”,她觉得这匹马最辛苦,每天要驮两个人。
黄凌燕的奶奶蒙炳花说,孙女很乖巧,很懂事,也很好学。大家都说孙女长得漂亮,叫她“小燕子”,她也是全班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