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面食] 我一个南方人,却爱上了北方的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0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个南方人,却爱上了北方的面 

2018-01-21 曹吉利 新周刊

   

南方的面很好吃没错,但想一口气吃N种不重样,去北方吧。


文/曹吉利


在南方地区,面条也许只是夹在米饭、粽子、米粉等诸多饮食中间的一种调剂,但在北方的很多地儿,长久以来,面条就是绝对的主食。北方人对面条的热爱,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


最古的面在西北,最闻名的面在兰州


 兰州马大胡子的厨师制作拉面。/中国石油报


北方人吃面有着先发优势,从考古来看,最早的面条制品出现在中国西北。青海出土过一碗面条,当时突发地震,这碗刚出锅的面条不幸扣翻在地,因祸得福,在废墟中隔绝空气,历经四千年重见天日,证明了北方人吃面之早。


位于青海附近的新疆、甘肃两地,至今仍凭借新疆拌面和兰州拉面享誉全国。尽管一个是拌面,一个是汤面,但都带有西北饮食特点。


新疆劳道拌面


一盘没有金黄色泽和浓厚汤汁的新疆拉条子,简直不好意思端上桌来。当然,在机场火车站匆匆吃下的那一碗冠名“兰州”的拉面,或许是出自青海化隆人之手。如果真有心,不如远赴西北,在横贯黄河的中山桥边,尝尝真正的兰州牛肉面,仔细数一数碗里的“一清(汤)二白(白萝卜)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葱花)五黄(面条)”齐不齐全。


和各地快餐式的“兰州拉面”不同,走进兰州一间正宗的牛肉面店铺,客人可以报上自己想要面条的“型号”,拉面师傅再根据客人的需求掌握分寸,调整面条的粗细程度。



拉面大致分为圆形和扁形两种,前者有粗、二细、三细、细、毛细等几种款式,后者则用大宽、宽、韭叶来区分粗细程度。偏好劲道的年轻人,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面条。


一个西北大汉闯入店中,大喝一声:“二细!”在外省人听起来,简直像是黑话。在机器面横行的今天,西北手工拉面之所以还受到推崇,就在于面案前的拉面师傅双臂一开一合之间,塑造面团的神乎其技和挥洒自如。



━━━━━


面条王国,陕西还是山西?


舌尖上的白鹿原


尽管面条发源于西北,但北方面条王国的称号,还是得在陕西和山西中产生。


陕西最有名的几种面条,深深烙印着三秦的地域性格。在所谓的“陕西八大怪”中,与吃相关的就占了三样: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电视剧《白鹿原》里,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人蹲在地上吃饭,手里各捧着一只大碗,碗里宽宽的裤带面蘸着红红的辣子,时不时还要啃一口厚厚的锅盔,勾起不少观众的口水。


舌尖上的白鹿原


裤带面是陕西人对嚼劲追求的极致体现,宽约一寸的面条相比于风行南方的阳春面、竹升面,几乎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面条入口,狠狠地嚼上几下,是关中乡党的快事。


舌尖上的白鹿原


牛羊肉泡馍并非面条,但精华同样在于泡馍的嚼劲。掰成小块的馍不完全是发面,还保留着厚实的质感,泡在碗底既浸透了羊汤的醇香,又不失筋道。如果觉得一碗肉夹馍下肚太过油腻,旁边还准备着刚刚出锅的肉夹馍,口感疏松,佐以糖蒜,足以解腻。


从油泼面、岐山臊子面、蘸水面到永远也写不出来的biangbiang面,陕西面吃进嘴里,总像是在舌尖吼一台豪迈粗犷的秦腔。


Biángbiáng面


虽然只隔一条黄河,对岸山西人对面的理解又有不同,他们像是点偏了科技树的三体人,上千年来孜孜不倦地探寻面条的新玩法。山西人最重视的是面条的外形,反倒浇头汤底没有多么看重。


当外地人坐在一家山西面馆里,面对菜谱怯怯地询问:“剔尖、手擀面、刀削面,味道区别大吗?”山西人就会认真地点点头:“当然不一样。”他们笃信,即使是同样的汤底和浇头,面的形状发生改变,味道也会天差地别。


山西刀削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于这里的很多面食,早已经超出面条的范畴。拨鱼儿呈梭形,口感爽利;抿蝌蚪三五厘米长,形似蝌蚪,软糯易嚼;猫耳朵顾名思义,像猫耳一样卷曲,可煮可炒;栲栳栳则有点像蜂巢的结构,蒸熟后一环一环扯下来蘸料吃;擦面则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形状,非得亲眼看看亲口尝尝不可……名字看起来就眼花缭乱,做法更是五花八门。


栲栳栳

猫耳朵


除白面外,山西还多产杂粮,人们小心翼翼地把莜面、玉米面、高粱面和白面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造就更丰富的口感。回过头看,倒是被外人视作山西的象征、风行全国的火车站美食刀削面,不过是众多山西面食中普通的一种。


━━━━━


北京天津,各有自家板斧


老北京炸酱面/duitang


借着首都的优势,北京炸酱面名满天下,但广为流传的大多是改良版,正宗的炸酱面,很多外地人直呼吃不习惯。甚至有一种说法,北京炸酱面从来没有什么正不正宗,作为一种家常饮食,最正宗的就是自家的味道。


在北京长大的作家梁实秋,曾描述过他心目中地道的炸酱面:“面一定是抻的,从来不用切面……四色面码,一样也少不得,掐菜、黄瓜丝、萝卜缨、芹菜末……我们家里曾得高人指点,酱炸到八成之后加茄子丁,或是最后加切成块的摊鸡蛋,其妙处在于尽量在面上浇酱而不虞太咸。这是馋人想出来的法子。”当然,这种奢华吃法,也只有这种雇得起私人厨师的殷实家庭能够承受。


梁实秋自己就见过很多警察午间靠在街边吃炸酱面,一边“呼噜噜”吃面,一边“咔嚓咔嚓”啃大蒜。对于老北京的穷人来说,最简单的炸酱面不过是黄瓜丝、酱、白面条拌在一起,类似于今天的泡面、盒饭一样的方便食品。



紧邻北京的天津人,吃面另有自己的嗜好。上帝创造天津人的时候,一定是加入了一点芝麻酱的成分,以至于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热衷于将各种食物和芝麻酱结合。


在天津,芝麻酱简称麻酱,麻酱面是街头巷尾常见的饮食。芝麻酱本身有很强的提香作用,刚刚捞出锅的面条拌上麻酱,色泽诱人,滚烫醇香,讲究点的人再撒些葱花香菜花生碎,简简单单几样东西,天津人吃得倍儿美!


麻酱拌面/duitang


值得称道的北方面条有许多种类。当年闯关东的移民们越过山海关,祖祖辈辈几代人在白山黑水站稳脚跟,从朝鲜族同胞手里学会做面的技术,又扛着“东北冷面”的招牌转身南下,风行全国。至于被小麦覆盖的河南,也能靠河南烩面的牌子,在全国的吃面版图上占一席之地。


除了小麦是主要作物的原因之外,北方人选择面条也和天气寒冷不无关系。大多数面条采用水煮吃法,出锅后热气腾腾,有汤有面,是冬季的驱寒神器。面对刺骨寒风,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给了北方人出门的勇气。


热气腾腾的面是冬天的安慰


当然,优点放到夏天也就变成缺点,这也是为何北方夏季流行拌面、凉面的缘由。《世说新语》里有个小故事:大臣何晏是著名帅哥,肤色极白,皇帝为了验证他有没有涂粉,故意大夏天请他吃热汤面,满头大汗的何晏忍不住用衣服擦脸,结果越擦越白,大家才相信他是素颜。


各位小姐姐一定要警惕了。如果有人在夏天请你吃面,千万问清楚是汤面还是拌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06:44 PM , Processed in 0.0327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