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知识] 世界是吃出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是吃出来的 

 2017-11-10 王伟 地道风物

| 舌尖上的地缘 |




- 风物君语 -


“吃”跟“地图”

看起来像八杆子打不着两件事

但就有人从地图里画出了

人们 

“吃”出来的全球史


比如吃火腿曾被认为是种政治正确

欧洲人热衷于香料是因为肉少

喝咖啡的习惯源于欧美之间的较量

……


从某种意义上说

历史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所谓地缘,其实并没有听上去那么高冷,

更重要的是,它和我们生活中脱不了干系,

比如“吃货”。


“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一“口”一“乞”为“吃”,

所谓“吃”,

其实就是一个人张着口,

向天乞食以维持生存繁衍。


                              


 1 


华夏文明历史中,那对史诗级“吃货” CP


在距今五千多年以前,

华夏族文明开始发端于黄河流域中下游,

除了因为靠近水源便于灌溉以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土质松软,

你随便拿点骨头或是石头做的工具,

就可以把土地开垦出来。



久而久之,围绕着“吃”这个主题,

人们有了农耕、渔猎,进而有了部族,

再进一步就有了联盟、有了邦国、有了国家间的外交、战争……

 

最初,

商的祖先因为在大禹治水的过程和夏的祖先接了梁子,

所以在夏朝建立之后一直被追着打,

那么自然商部族就不太可能守着一块地方靠种地过日子,

那就只能靠别的途径来解决“吃”这个问题。

      

既然总是隔三差五就要搬家,

他们索性就在各个部族直接做起了“倒爷”,

把各地的特产来回贩卖,

于是东方的商业文化就成产生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的历史上出现了一对史诗级的“吃货CP”

——商汤和伊尹。


▲  商汤帝


伊尹因为出身寒微,

所以理论上是无法获得到商汤那面试的资格的。

而伊尹充分利用了吃货铁则

——“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

让自己作为陪嫁奴隶进入到了商汤府上做了一名光荣的厨子,

再凭借高超的厨艺获得了商汤的接见,

一来二去,这二位就从做饭聊到了治国……

再然后就有了汤武革命,

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

而伊尹也从厨子升职到了商朝的开国 CEO。

            

 2 


“吃货”繁荣了地中海文明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希腊半岛,

也发生了差不多的事:

希腊半岛的土质多为“沙壤土”

——具体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不需要了解,

你只需知道,

这种土种不了粮食作物,

但是非常适合种葡萄和橄榄。

 

但是古希腊人肯定不能光靠葡萄酒和橄榄油来过日子

为了降低粮食需求压力,

“搞基”成了当时非常喜闻乐见的节目

——因为不会新增需要吃饭的人口。

      

仅仅靠“搞基”还是不能解决当地人民的吃饭问题。


 希腊庄园里采摘橄榄的人

 

而在希腊半岛的对面,

西亚和北非地区恰好有着发达的农业文明,

那的人们对葡萄酒、橄榄油

以及大理石、金属制品之类的东西

有着很大的需要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饱暖思淫欲”。

于是乎,需求-供给链条就建立起来了。

    

而更妙的是,

希腊所处的地中海是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海区,

那里多数时候都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

而且里面遍布了大量的岛屿。

这就意味着,

即便你的航海技术再菜,

出事的概率也不会太大,

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走,

即便是迷航了,

过不来太远就可以找到一个岛让你停泊顺便喘口气,

而且无论你从任何方向走,

最终都肯定能碰到陆地。



这么一来,

古希腊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拉着葡萄酒和橄榄油出海,

然后到对面换回粮食,

顺带还会捎回来毛毯、香水、亚麻布

以及半道上抓来或是买来的奴隶。

 

于是,西方的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就产生了。

     


 3 


火腿、香料、土豆、咖啡……

这些欧洲人喜闻乐见的美食,也源于地缘



吃货与“地缘”的渊源至此才仅仅是个开始。


/ 火腿,起源于政治站队 /

 

从地缘上说,

地处南欧的西班牙

曾经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相互对抗的最前沿。



来自北非的摩尔人曾经统治了西班牙700多年。

到公元15世纪后期,

天主教联军又打了回来。

由此开始,吃不吃猪肉,

就不再是一个饮食习惯问题,

而成了一个政治站队的问题,

任何场合的宴会,

第一道菜都肯定是猪肉。

再后来,

众多商家乃至居民住户

就索性在自己屋檐下挂一支火腿

慢慢的,

就有了如今备受小资青睐的

伊比利亚火腿和塞拉诺火腿。

       

而事实上

地处东西方文明碰撞前沿的中东欧和南欧国家

也都存在类似的事情,

于是我们今天又有了

德国烤猪肘和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萨拉米香肠……

 

/ 香料,起初就是用来掩盖膻味的 /

    

在此同时,

欧洲贵族们正在着魔似得迷着一种进口商品——香料。

 

听着似乎很高大上,

其实说白了就是

胡椒、肉蔻、丁香叶、肉桂、生姜……

基本就是如今我们拿来炖肉的佐料。

当时这些来自东方的舶来品,

经过阿拉伯商人一倒手,

在欧洲市场的价格随随便便就可以炒到高过黄金。

而香料在当时最大的用途其实和现在一样,

就是拿来做菜的。



那个时候的欧洲贵族,

基本都是完全的肉食动物,

吃蔬菜会被看成是不体面的事情。

可偏偏那个时候的欧洲人还没意识到,

饲养那些肉牛、肉猪应该先来上断子绝孙的一刀(阉割),

这就导致当时的食用家畜一方面出肉率不高,

而且脾气暴躁不好养,

另一方面肉质和味道也不怎么样,

尤其是还得着浓重的腥膻味。

 

而胡椒之类的佐料恰好可以掩盖这些让人不悦的味道。

     
所以从古罗马时代开始,

香料就一支占着欧洲进口贸易中非常大的份额。

而随着发源于

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速崛起,

欧洲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香料贸易通道被切断。



眼看着市面上的香料要断档了,

于是欧洲人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开船去印度进货。

于是大航海时代开始了,

而其中一个叫哥伦布的路盲,

稀里糊涂的把船第一次开到了现在的美洲大陆……

 

/ 土豆,在世界史上兴起的风波 /

     

又往后过了几十年,

西班牙的殖民者来到美洲,

除了从那带回了黄金之外,

他们还带回了另一样东西——土豆。

而在此之后,

西欧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因此被改写了。

     

从16世纪算起,

欧洲人种土豆种了200多年。

 

在这200多年里,

土豆一直被作为园艺观赏植物,

偶尔也被当初催情药物,

就像前两年的玛咖那样。

一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发现,

敢情这个东西是可以吃的?!



于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欧洲人面前打开了,

块茎类作物皮实,

而且产量还大,

里面的淀粉又可以很容易填饱人的肚子。

困扰欧洲底层数百年的饥饿问题

在短时间得到了解决,

欧洲的人口随之开始迅速增长。

至此,一串连锁反应开始出现了。

     

人口的增长一方面给国内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也使得连续发动战争成为了可能。

 

因为战争需要大量人口补充兵员。

于是欧洲对世界的大殖民时代开始了。

如今这颗星球上现存的国家,

有超过90%曾被英国殖民者军事侵略或是驻军。

      

更多的土豆被种下去,

人口也跟着继续增长。

 

除了种地、打仗之外,

富余出来的人口可以去工厂干活了,

于是资本主义产生了。



由于土豆减产,

英国在1640年闹了一场饥荒,

人们重回饥饿时代,

于是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了;

而随着土豆产量的回升,

紧接着工业革命开始了……

     

1845年,又一场土豆大规模减产,

导致了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人和英格兰人就此结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恨,

于是就有了前段时间的北爱尔兰独立公投。

      

再然后,在成堆的土豆之上,

整个欧洲的发展进入了癫狂状态,

中间有了拿破仑、库图佐夫、一战、二战……。

 

某种程度上说,

这段历史你也可以叫它是一颗土豆引发的血案。

 

/ 咖啡,从“渣渣”升级为“X格” /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

1783年北美十三州脱离英国统治宣告独立,

由此正式有了美国。

 

在此之前,

“美国”人和英国人一样,

都认为茶才是有“X格”的饮品,

咖啡什么的统统都是渣渣。

 


独立之后,美英彻底撕破脸皮,

美国人为了和英国人彻底划清界限,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戒茶”运动,

伴随着“咖啡万岁、茶叶渣渣”的口号,

美国人的咖啡消费量

从 1772 年的人均 0.19 磅

猛增到 1799 年的人均 1.41 磅

—— 27 年里足足增长了 7 倍!

     

不过这里面的深层原因是,

当时产茶的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而产咖啡的南美却在美国家门口,

为了避免因为贸易问题而

导致在地缘政治上进一步被英国人压制,

所以美国上层选择了让老百姓改喝咖啡,

再然后有了如今到处可见的星巴克。


……

       

说了这么一圈,我们会发现其实做一个“吃货”,

除了撸猫和美食地图,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开发一些更有意思的周边,

比如地理、地缘知识,而事实上,

只要找对了合适的途径,

这个过程同样可以是非常有趣而又愉悦的,

譬如一本轻松愉快的地缘知识科普书籍——

《一本书看懂地缘世界》。





   文 | 王伟

 制图 |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编辑 | 逸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 07:27 AM , Processed in 0.0354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