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除了有钱还有什么?|
▼

▲ 云黄山在佛堂镇东部,南江环山而过,南朝梁傅大士与妻子刘妙光曾在云黄山下结庵修行,并创建双林寺。 摄影/王松能
- 风物君语 -
谁说义乌只有金钱在流动?
这个位于浙江之心的全球小商品中心
也沉淀着自己的文化。
义乌也有“四大家”:
佛学大家傅大士、
文学大家骆宾王、
兵学大家宗泽、
医学大家朱丹溪……
今天义乌市区南边的佛堂镇
青砖黛瓦,不失优雅,
老街深深,道情声声,
商埠码头,湖畔书榭,
田心火腿,鸡毛换糖,
它不是千篇一律的“小桥流水人家”
却留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
义乌以南10 公里外的繁华深处,
藏着这样一座格局完好的古镇,
被誉为“浙江周庄”的佛堂。
走在佛堂的街道
它犹如浙中“清明上河图”。
这一商贸特征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集市。
早年佛堂古镇三日一集,
老百姓谓之赶集。
明天,
这个古镇将迎来它最盛大的节日,
十月十庙会。

▲ 十月十庙会是佛堂规模最大的节庆活动,最初为纪念达摩祖师生辰的渡磬寺庙会。庙会期间物资得到充分交流,而其更大的意义,则是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佛堂人的记忆。摄影/金必亮
在佛堂,除了日常商贸活动,
十月十庙会是古镇佛堂最盛大的物资流通节日。
一个小小的集镇突然聚集着十万人,
他们不为别的,
只为了那一场叫作十月十的庙会。
十月十原先只是渡磬寺庙会。
相传达摩祖师生辰为农历十月初十。
为纪念祖师爷,
老百姓在每年这一日举行庙会。
这庙会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它源于一段与佛堂商会关联的典故。

▲ 佛堂庙会。 摄影/严建忠
佛堂商会为义乌最早的商会,
也是浙江省第一个乡镇级商会。
当时商会成立时不仅发生了
震惊朝堂的“庆典暴动血案”,
还有自铸货币流通于东阳、永康等地,
犹如沪上“十里洋场”的缩影。
为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当时佛堂商会会长赵钦生、委员朱和顺倡言筹备,
利用民间传说农历十月初十为达摩祖师诞辰日,
重修渡磬寺,
佛像贴金,
择日开光,
首次兴办佛堂农历十月十庙会。

▲ 义乌背后的千年古镇——佛堂镇 摄影/董小杨
庙会伊始,士绅们带头上庙进香。
商会聘请六个戏班同时演出,
行业工会和较大商号自行出资,
舞狮队定时巡街表演。
迎台阁、放焰火、打秋千、狮子抢球等群众文娱活动纷呈。
庙会期间,全国各地商家蜂拥而至:
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具农具、
五禽六畜、红糖火腿、干鲜果品、
大餐小吃,应有尽有。
至于戏曲杂耍、行医卜卦,
中介牙行、游说拉客,
更是各显神通。
行商坐贾,大发利市。
十月十庙会成为浙中规模最大、
声誉最高的庙会,
犹似丰衣足食、
天地祥和的太平春市图。

▲ “抬阁跷”是一项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佛堂洋川贾氏五世孙贾昙颖受傅大士影响,信奉佛教,并捐出土地供傅大士建造双林寺,所以这项活动选在贾昙颖生日正月十八和傅大士生日五月初八进行,抬阁跷并送蜡烛到双林寺,以纪念傅大士。 摄影/严建忠
佛堂的地理优势在水域。
新中国成立前,
义乌江是义乌东、西、南各乡的水运要道,
上溯东阳巍山,
下行至金华、兰溪、杭州、衢县、常山,
直抵安徽屯溪,
可通竹筏和 3 至 5 吨的木帆船。
这样的航运能力,
为佛堂的商贸结体注入了活血剂。
在商业的背后,
潜藏着花团锦簇的风俗旧事,
你绝不可能从单一的维度看完它长长的一生。
▲ 水浅时,当地人会到义乌江里网鱼。友龙公码头的雕塑反映了清朝时码头的繁忙场景。摄影/王松能
义乌乡镇集市,
原先有大大小小34处,
最大的稠城镇逢双为集、
佛堂镇逢单为集,
其他如后宅、廿三里、三角毛店逢单集,
赤岸逢双集。
另有一、四、七,
或者二、五、八、十,
或者三、六、九的。
集市日期均以农历计。
如今,
赶集还是乡邻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只是越来越符号化。
20 世纪80 年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后,
商贸重心整体移至稠城(就是今天的义乌市区),
集市的概念逐渐淡薄。
▲ 义乌农贸市场 摄影/盛俊伟
我的家乡离佛堂 8 公里,
记得我的爷爷逢集必赶,
一律步行,得花上两个小时。
有时候他只买一把葱蒜,
有时候买一包种子,
更多时候,
什么都不买,
只是去会会他的老朋友。
那一辈长者,
赶集是他们的乐趣,
集市上都是相识或者似曾相识的朋友,
唠嗑闲扯,一聊一个上午。
在通信不太便利的年代,
这样的社交活动无疑是乡村百姓主要的交流方式,
更重要的是,
逛一圈集市,天下事大抵也知晓七八分了。
而十月十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资交流大会仍旧保留,
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资交流,
而是一份乡情,
一份扎根在人们心里的民俗历史。
不是出于商业的驱动,
而是人们内心对历史的回顾。
今年,《风物中国志·佛堂》正式出版。
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老佛堂,
慕名而来的新佛堂,
还是只知道义乌商贸城的外来人,
如果你对它充满了好奇心,
想知道它的成长脉络,
或者,它的特色风物,
不妨从这本书中一窥一二。
▼

11月26—28日,
2017年义乌市佛堂镇“十月十”民俗文化节
于佛堂镇的多个代表地点隆重举办。
今天,
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风物中国志·佛堂》一书
在新华剧院举行新书发布会。

“风物中国志”
是中国国家地理全景式发现和展现
广大地域“地道风物”的文化工程,
集中优秀的专家、学者、摄影师
以及编辑队伍,
选取100个特色地方的
自然、物产、人文进行
发掘整理、文化定义和出版传播。
佛堂作为江南“千年古镇、百年商埠”,
在山环水绕的福荫下,
千百年来延续着
诚信、圆通、包容的商业精神,
融老情怀与新生命为一体,
是一块难得的活化石。

从去年开始,
中国国家地理的地道风物团队
就开始来佛堂实地走访并采集制作,
依地出发、
由道着眼、从风入手、以物落地,
从地、道、风、物四个角度阐述,
全面解读佛堂
作为一个千年古镇独特的
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民风习俗和手艺特产,
从独特的角度和高度重新发现佛堂的价值。
文 | 石溪冰水
本文选自《风物中国志·佛堂》
编辑 | 逗逗的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