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8|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起势,扣球,劈出一个郎平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0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起势,扣球,劈出一个郎平时代 

 2017-12-10 佚明 每日签

1981 年 11 月 16 日傍晚,几乎人人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上班的人挤在单位的会议室里,里三层外三层,有人直接蹲在广播喇叭下,听体育解说员宋世雄解说,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在球迷的呐喊声中,郎平一次次致命扣杀,紧逼对手,宋世雄激动地大喊“中国的铁榔头,一锤子的雷霆!”

 

那一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七场全胜,一共扣球 1116 次,其中郎平这把“铁榔头”一人扣球 407 次,拿下 79 分,扣球命中率几乎是百分之五十。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的新闻。郎平的经典扣球绝杀,甚至被印到了邮票上。


 

此后,1984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神话达到巅峰,尽管小组赛 1 : 3 不敌美国女排,但郎平还是背负巨大压力,扭转局势,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所有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 3 万件,而这当中,有 3000 多件都是“点名”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郎平的背后,肩负了 10 亿人的目光和期盼。

 

郎平在其运动员时代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包揽三大赛的 MVP(1982 世锦赛,1984 奥运会,1985 世界杯),短短五年就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成绩。


80 年代,中国女排的宣传画报


“女排精神“也顺应而出,这个一直出现在政治课本上的词,长久以来被视为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 80 年代的象征。”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巅峰时期的郎平选择退役,并且拒绝了体制内的安排,自费前往美国留学。女排神话随着郎平一众队员的退役,逐渐褪下光彩。

 

只是当时的人们似乎接受不了郎平前往美国。外界纷纷猜测郎平是为钱为权、贪图享乐,一时间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部分媒体甚至称她为“汉奸”、“为钱打球”、“拿着绿卡的败类”……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 2008 年。

 

2005 年,郎平出任美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毕竟即将在中国举办的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女排会是中国女排夺冠的强劲对手。当年聂卫平说的话或许能代表很多中国人的想法——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很有意思吗?”


2008 年 8 月 9 日,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在北京奥运会与日本队的比赛中指导队员


2008 年,在北京奥运会排球预赛中,郎平带领美国队以 3 : 2 战胜陈忠和带领的中国队,这场世纪经典的“和平大战”成为国人谈论的焦点。

 

面对讥讽甚至辱骂,郎平没有过多解释,只说了一句:“ 我们打的是世界大赛,毕竟不是世界大战,我们打的不是利益,而是要打出人类的一种体育精神。”

 

郎平再次成了“汉奸”。

 

只是郎平到底没有完全与体制断绝关系,她没有被体制化,且仍在主流核心。退役、出国、当教练、出国当教练,郎平事事走在风口浪尖,但她也曾三次出任中国女排教练,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把处于谷底的中国女排训练到巅峰状态,似乎只要有郎平在,便有胜利在。

 

李娜曾对《纽约时报》说:“如果没有郎平(改变这一切),我们谁都没法过现在的日子。”

 

某种程度上,郎平为后来者闯出了一条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04:04 AM , Processed in 0.0483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