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
如何评价电影《银翼杀手2049》?
该问题总共获得了 1,942,623 次浏览
完全没垮。
2049故事背景虽然是建立在「银翼杀手宇宙」语境下,但和原著作者Phillip. K. Dick基本无关,完全是依导演和编剧对蓝本的理解而生的自主续集。和朋友一起观影,我们本科时曾以作者PKD系列作品为课题写过论文,听说会有续集时不太看好,但结束后转头对朋友说的第一个词是:没垮。
(导演Denis Villeneuve 替代Ridley Scott,前者是《降临》《囚徒》的导演,其下一部作品将翻拍科幻大作《沙丘》;编剧之一Hampton Fancher当年说服PKD把小说改成电影,同时也是82版的编剧)
2049里高司令的角色LAPD Officer K D6-3.7—K Dick. 挺有心思的致敬。
这部电影语境感非常强,如果没看过上一部或读过小说,那么观影体验可能不会特别好。大概类似「看一半就睡着」的影评不会少,所以建议观影前做一点点功课。

背景简述,关于银翼杀手宇宙:
原著小说Do Androids Dream About Electrical Sheep(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故事发生在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濒临灭绝。所以电影里出现在衰败城市里的小黄花,树,木头,狗,羊都变得非常稀奇,分别承载了故事不同的暗示。
1982版《银翼杀手》时间处于2019年,以Roy Batty为首的几名Nexus-6复制人从外星返回,杀死复制人制造商Tyrell公司boss(Nexus-6只有4年寿命);赏金猎人Deckard与复制人恋人Rachael从洛杉矶逃走。
2049的世界比30年前更加处于环境灾难边缘,地球生态系统已然崩溃。Ryan Gosling饰演的Nexus-9 Officer K受命退役不合格的复制人。
时间线上还有三部短片作为番外讲述这30年间的一些变化
电影时长2小时43分,比 Blade Runner(1982)长了46分钟,不少人抱怨它节奏太慢。其实1982版也有非常多留白,但它每一次沉默膨胀出的是突然的暴力或片里人物得到线索的顿悟。所以,慢节奏电影不拖沓冗长的关键在于,在正确的时间点将信息抛出。
2049的节奏虽然已经处理得非常好,但对观影审美是「剧情导向」的观众来说,163分钟内去高潮化叙事与视觉美学相加的戏剧张力可能并没有那么足。
印象中这几年都很少见院线那么长的片子,查了下这是华纳兄弟出品的自诺兰168分钟的《星际穿越》后最长的一部片。国内上映时人体呈现的部分可能会被删减掉一些
(仅删减一分钟,广电仁至义尽)
挺有趣的一则新闻。索尼影业公开向土耳其电影评论协会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of of Turkey (SIYAD)表达不满,因为他们删减了所有裸露的镜头,索尼表示观影应该以「respect for the local culture」为出发点。SIYAD回复索尼,指责其将自己看作决定适当文化的权威,强加对文化的看法,是最不尊重文化的表现,也是对土耳其人民,特别是对土耳其的电影观众的侮辱,让他们因任何裸露的画面而受到干扰。
umm…
下面影评涉及剧透。
故事开始于一处典型反乌托邦场景, Officer K与30年前Deckard一样受命「退役」Nexus-8复制人Sapper Morton。这时候的复制人产品已经不止4年寿命,并且可以显著老化
(这一点涉及讨论Deckard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You’ve never seen a miracle」
这句话是整部电影谜团的伏笔。
1.严肃科幻
不讨论软硬,这部电影的细节非常丰富,大量引经据典,在深度上下足功夫,丝毫不轻浮,内涵这般厚重的科幻片很难得。几个细节如下:
——K做的那个代替Voight-Kampff的baseline测试「Cells Interlinked, Cells」,引自纳博科夫小说「Pale Fire」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one stem.
And dreadfully distinct
against the dark,
a tall white fountain played。
后来Joi拿着一本书让K念给她听,她手里拿的正是博纳科夫的 Pale Fire 「微暗的火」
关于Baseline测试原理,系统会混搭着音乐扔出情绪化的主题来测试复制人多快会给出neutral response,与V-K测试正好相反,Baseline测试是为了评估复制人到底有多么「反情绪化」「非移情作用化」。因为他们需要杀死自己的同类,baseline测试需确保没有人类的道德标准和情绪潜入他们的机器驱动器。
「Cells Interlinked, Cells」这两个纳博科夫诗节里的词,听起来完全是无意义的重复,除了强调复制人的情绪稳定的非人化特质,也借小说中「记忆碎片」式的生命思考隐喻电影主题。

——Joi给K取名Joe, Josef K其实是卡夫卡The Trail (审判) 里的主人公(他的另一本小说《城堡》里的角色也叫K),书里K被指控有罪,却从来没被告知罪名,这存在主义暗示也是电影里K一直苦恼追寻的身份原罪。同时,在《圣经》里,Rachael生下的孩子就叫做Joseph.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 ... kxq4Zw/0?wx_fmt=png); line-height: 1.75em; letter-spacing: 0.5px;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repeat;">Bible. Genesis 30:22:"And God heeded Rachel and opened up her womb".
子宫隐喻:生育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人类极力避免他们的「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子宫代表的是造物主的身份,而复制人是人类作为Maker下的产品,如果这个产品也变成了Maker,那么人类和复制人之间的伦理就会大乱。
——K和全息人工智能女友Joi所住的那栋建筑名为「Mobius 21」(メビウス),致敬法国漫画家Jean Giraud(其笔名为Mobius)他的作品The Long Tomorrow对blade runner的科幻画风有很大影响。

——Deckard对K说的第一句话「You mightn't happen to have a piece of cheese about you」,引自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金银岛》。有个小插曲,在1982版的Blade Runner被删减的一幕里,Deckard造访霍顿,发现他在读《金银岛》


——K找到当年的officer Guff询问Deckard的下落时,他拿出一只纸折的山羊,这是致敬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小说里Deckard非常喜欢动物,并将其3000美元赏金作为买一只山羊的首付,2049里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藏身处也都是动物雕塑。
并且,那一幕幕给到的雕塑: Rhinoceros, Antelope, Cat, Horse, Elephant, Lion——R-A-C-H-A-E-L(少了第二个a,或许是我漏看了)。同时,树和木头在2049里是绝对稀有的东西,所以当K和Joi把木马拿去鉴定时,那人才会说他们非常富有。而更富有的显然是Wallace,因为他住的木头房子。那朵树下枯萎的黄花,是整片最有生命力的伏笔。
——视觉艺术方面,2049完全是斯科特式赛博朋克恢弘的延续。从灰色屋顶和反光镜透出的浩瀚全景;后工业场景下生锈的贝壳;放射性废物灼热光芒下永存的暮光之城;以及对比明亮的糖果色广告和娱乐人造灯。建筑上,所有角度的表现主义阴影,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型奇观与色情雕像,圣地亚哥垃圾山上的宙斯;拉斯维加斯红色火星烟雾,世界末日般的废墟,都在呼应Blade Runner的最初版本。
(以下2049/1982对比图来自豆瓣)





——还有Deckard生活的赌场里面,K首次遇到Deckard时的那架钢琴,甚至可以看到钢琴上印着:C.Bechstein,场景设置和1920年代Bechstein的海报一模一样,从着色到垂悬在钢琴上的枝形吊灯,如此细致的复古才能与科幻主题形成张力。
——小说里仿生人被叫做 Androids, 但1982版《银翼杀手》里已经将其改为Replicant(复制人),原因是 Androids听起来有些程序化和机械感而缺少与人的相似性;改为复制人在伦理和主题上都更能引导观众转向主题:仿生人与人类相差几何?人类是否有自诩的区别于仿生人的特殊性与高尚性?何为「人性」?
以上这些都让我很想夸赞导演编剧把科幻细节设计得非常考究,一层层剥掉常规科幻设定后是非常严谨的人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