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女大体育舞会(华东)
1948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体育舞会表演。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为全国名校,最早是由西方教会提供教育资源的,因此外语教学极为出色,女学生品学兼优。
●乡间学童的课堂(华东)
1930年代,乡间学童上课的情形。沿袭传统写字的方式,孩子们手持毛笔,桌上一盘墨汁。
●江西牧童的乡间小路( 华东)
1930年代, 江西农村的牧童。贫农儿童难以上学读书,稍长即下田帮忙,或牧牛羊。图中牧童骑牛过田间路,两者亲密,这是常见于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的意境。
●富春江上的笑靥(华东)
1939年,富春江上的小姑娘划着船桨,露出甜美的笑容。富春江是浙江境内主要河流之一,风景秀丽,远近驰名。
●长春市年景(东北)
1948年初,长春市年景,年货大街熙来攘往。此时国共大战几烧遍东北大地,多半在乡村和中小城市,大城市暂且幸免,不过这年年中以后国民党部队困于长春,城内爆发骇人的饥荒。
●笑容绽开的妈妈(西南)
1942年,在重庆儿童健康比赛中,几位妈妈抱着获胜的孩子,笑得开心。尽管时值抗战,日机对重庆施行猛烈轰炸,市民举步维艰,但另一方面,大家亦努力过着正常的教育和文化生活。
●三峡的裸身纤夫(西南)
1930年代,长江三峡上赤身裸体的纤夫。他们因长年工作,体格匀称,对应着山光水色,自有几分艺术的气息。三峡逆险之处常由纤夫沿岸拉船,天热时,纤夫们一丝不挂,成为地方一景。
●凌空跨越的僧侣(西南)
1930年代,四川江油窦图山上寺庙即景。僧侣以简易的铁索为桥,踏索穿越,几是凌空蹈虚。不过这位僧侣神色若定,步伐稳健,仿佛旧时小说所称的武林中人。
●佩刀的山中武士(西南)
1930年代,云南英姿焕发的山中武士。这里位于中国西南边境,与缅甸、越南接壤,山岳河流遍布,许多少数民族也居于此,充满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香港热闹的街道(华南)
1930年代,香港街道。英国殖民政府在此兴建现代大街,不过巷内仍可见华人传统的热闹市集。
●明艳照人的台湾仕女(华南)
日据时代,台湾美女合影。尽管受到日本殖民统治,接受日式教育,大多数台湾人仍以穿戴传统中国的服饰作为中华民族的认同象征。男士喜穿唐装,女士则是一袭亮丽的旗袍,明艳照人。
●阿里山上的邹族妇女(华南)
日据时代,台湾阿里山上的原住民,多属于邹族部落。在邹族的传说中,女神降临玉山,首次创造人类。邹族分布在阿里山一带,以狩猎为生。光复后,大陆人到此山有感并创作了名曲《高山青》,曲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即指邹族男女,由于《高山青》曲乐清新优美,闻者莫不对阿里山产生极大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