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史地人物] 放河灯可能不是中元节最酷的过节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河灯可能不是中元节最酷的过节方式 

 2017-09-05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新媒体编辑 / 新星

作者 / 张昕怡、傅文琪(实习生)


| 中元节起源 |

 

我国传统认为,农历七月是阴气最重的月份,其中又独以七月十五最甚,传说这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亡魂可回家团圆,但孤魂只能在街边游荡。所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为“鬼节”,在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中分别被称作“盂兰盆节”或“中元节”。

 

  《地狱变》插画


“中元节”之称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人们选择在中元时普渡孤魂。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饿鬼道


 佛教的叫法为“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著名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传说,目连的母亲生性贪婪恶毒,死后被打入饿鬼道。潜心修佛的目连在地府看见了母亲遭受着饿鬼倒挂的酷刑。而自己神力化成的食物送到母亲跟前就会化为火炭无法下咽。目连经佛祖指点后,在七月十五的时候为各地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借他们的神力来解救母亲。



后来,民间在这一天会用五果供奉佛僧以解救在阴间受苦的祖先。

 

| 中元节的习俗 |

 

放河灯:在灯的底座上放置灯盏或者蜡烛,在中元节的夜里,将灯盏放在水中,任其顺水漂流,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写道:“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中元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烧纸钱。在中国民间的迷信传说中,纸钱就是冥间的货币,烧纸钱是为了给去世的亲人们送钱。人们往往还会特意留几张纸钱去路边焚烧,目的是给孤魂野鬼们也送一点,这样他们就不会抢自己烧给逝去亲人的纸钱了。

 


在中国台湾的某些地方还盛行中元节“抢孤”的活动,孤棚由四根柱子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的四边都有祭品,先抢到的队伍获胜。

 

 头城抢孤


|别人家的鬼节|

 

| 惊悚派

 

印尼“Ma'nene”

 

印度尼西亚有个名为Ma'nene的传统活动。在这天,当地人会将其祖先从坟墓中挖掘出来,精心打扮这些遗体,以缅怀他们已故的祖先。

然而……这种独特的祭奠方式并非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接受。至少奉行“入土为安”的中国人就难以接受……

 

 印尼“Ma'nene”仪式 

 

马达加斯加翻尸节

 

另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鬼节”大概是马达加斯加的翻尸节了。在翻尸节这一天,亲人们被禁止哭泣,因为在他们的信仰里,哭会使死者不快乐。

 

马达加斯加翻尸节

 

 在这天,当地人拿着蜡烛,走进漆黑的坟墓,将祖辈的遗体小心翼翼地搬出来,而后打开裹尸布,用水清洗骸骨并换上新的裹尸布,最后抬着遗体参加庆祝活动。在乐队伴奏下,人们抬着遗体,唱着民歌,舞动身体,坟墓周围一片欢声笑语。

 

马达祖先的遗体连同亲人的礼物——包括酒在内——将被重新安葬。

 

通常是在日落前,亲属们会往遗体身上喷香水,而后与鲜花、酒和钱一同安葬。安葬之后,石匠重新封上墓门,亲属们各回各家,翻尸节庆祝活动到此画上一个句号。


 马达乐队的伴奏贯穿庆祝活动始终


 不过虽然这样的形式在异国人看来有些惊悚,在当地,却是个值得欢庆的时刻。

 

欢乐派

 

与我们对鬼节的第一印象不同,“鬼节”在一些国家的文化里,是值得欢庆的节日。

 

比如泰国的“鬼节 ”

 

泰国的“鬼节”每年六月中旬在黎府举行,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重视,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稻米丰收。


  欢乐的泰国鬼节

 

在泰国黎府地区,鬼其实是天上的神。鬼节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几百年前有一位泰国王子乃神仙化身,他降临人世,为民纳福。当他即将返回上天时,当地居民依依不舍,天神倍受感动,于是准许王子重返人间,鬼节由此而来。后来,鬼节演变为黎府的居民纪念王子的日子。


    欢乐的泰国鬼节


泰国鬼节不但不惊悚,反而欢乐而热闹。游行途中,“众鬼”不但会向围观的途人扮“鬼脸”,还狂歌热舞一番,期间的歌曲以摇滚音乐为主,有时还有乐队现场伴奏。游行结束后,还会举行“众鬼”舞蹈比赛,评出最佳鬼神。


墨西哥“亡灵节”

 

根据阿兹特克历法,一月有20天的两个连续月份的名称是“Miccailhuitomi”和“Miccaihuitl”,可译为“幼灵节”和“成灵节”。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区域。传教士引入的节日包括了“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2日。土著居民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于是,亡灵节就成了这两个节日独一无二的混合产物。

 


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国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是怀念故去的孩子的节日,2日是“成灵节”,是大家缅怀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兹台克人认为“死亡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它既是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这是带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也表现了墨西哥人的价值与哲学观念。



因此,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反而到处充满快乐与喜庆。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了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人们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等供品,让亡灵享用。


人们精心布置庆祝亡灵节


“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也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不同的形状各有不同的含义。有表示“鬼魂”的,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代表生命的轮回;有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节日里,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万圣节


西方国家最有名的鬼节应该就是万圣节了。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索要糖果,否则就会捣蛋。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万圣节的孩子们

 

你的家乡,鬼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9:50 AM , Processed in 0.0570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