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9.22
管道修复工通宵工作 井下空间狭小危险重重
本期作者:现代金报 张培坚
井下作业属于高危特殊工种,最危险的在于管道里污物产生的硫化氢等毒气,会让人在短时间内丧失意识并可能失去生命。
戴帅2014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来到杭州湾新区,加入市政管道修复项目部,和干了6年管道修复工作的父亲组成“父子兵”。戴帅是95后,在班组里年纪最小,但是干起活来却十分成熟稳重。(摄影/现代金报 张培坚)
高温天气以来,日常巡检、修复管网工作从白天改为晚上,以避免工人在烈日下暴晒中暑,这种黑白颠倒的日子已持续一个多月。下午四点半,戴帅叫工友起床。为了白天能好好的休息,简易宿舍白天光线也非常暗。
父亲戴春伟在给设备加油,戴帅在一旁关切的张望。杭州湾新区市政排水管道维修养护项目部有20余人,负责辖区内总长约500公里的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巡检、抢修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管道医生”。作为“治水剿劣”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管网修复工作可及时发现开裂、渗漏的管道并修复好,避免污水对河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管网多,任务重,项目部几乎全年无休。
凭借着军旅生涯锻炼出的细致大胆、能拼敢上的意志品质,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戴帅熟练掌握了操作疏通车、“CCTV”管道内窥镜检测设备等诸种技能,并担负起下井作业施工的主要职责,成为班组里的骨干力量。如今管道维修采用机器人探测管道内的破损状况,然后制定修复方案。
戴帅和其他几位管道修复工人拉开架势,用探测杆测量雨水井内水深状况,开始了当晚的雨水管网修复工作。
戴帅和工友们准备启用封堵气囊,将管道里的水封堵住后再抽干,以便展开维修工作。
夕阳收敛起最后一道毒辣的光芒,恋恋不舍地沉入浓云之中,但热浪的余威仍被风儿卷起,如同一块湿热的抹布一般闷在人们脸上,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戴帅和工友协同将雨水井内的积水排到附近河里,以便开展管道修复工作。
酷暑之夜高温依然残酷,抬着笨重的封堵气囊、修复气囊操作几个回合,工人们的工装就被汗水打湿。戴帅擦去脸上的汗水,管道修复工作十分耗气力。
戴帅和工友调试管道探测机器人。修复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时间要求,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戴帅和工友们施工时都是谨慎细致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把风险降到最低。
戴帅和工友利用“CCTV”管道内窥镜检测设备观测管道内的损害情况。借助高科技设备,管道修复多是“微创手术”,但其中一些环节仍离不开管道修复工人下井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