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人世间] 《发现》:惊魂6日 亲历缅北战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狐图片  2015-4-2
惊魂6日 亲历缅北战火
摄影并撰文:穆然 责编:介默 监制:闻道刘


1.jpg
2015年4月2日,外交部长王毅同缅甸总统特使温纳貌伦举行会谈。温纳貌伦说我谨代表缅甸政府、缅甸军队正式向中方表示道歉。缅方还将依法追究、惩处有关责任人,并加强内部管理,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015年2月9日,曾经的“果敢王”——85岁的彭家声率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对他的老家发动突袭,平静了5年的果敢,再次陷入战火,导致数万平民逃离家园。我们的记者在那段日子深入战区,以图文为我们讲述那战区6天。一个多月过去,战火仍旧持续不断,当我们审视这组片子,苦难扑面而来,首当其冲就是“吃的问题”……摄影并撰文:穆然 责编:介默 监制:闻道刘



2.jpg
截止到2015年3月19日,持续一个多月的内战仍未结束,当地数万平民逃离家园。在这场战争中受难的不仅仅是大人,还有很多孩子。图为2015年2月18日,中国的农历大年三十,果敢通往中国的路上,一群孩子坐在农用车上转移。
【采访手记:离开缅北已经有20多天,但缅北果敢内战并没有停息,甚至有蔓延的趋势,多发炮弹落入中国境内,并造成人员伤亡。在缅北的6天里,我见证了难民如何逃离战火,见证了难民的艰难生活,见证了孩子们惊恐的眼神……】



3.jpg
一群孩子随大人刚刚逃到中国境内,他们并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战争让这些孩子四处逃难,居无定所。自2月9日以来,他们已经在外避难将近40天时间,未来还有多久,他们并不知道。“害怕,想要回家。”几乎是这难民营里所有孩子的心声。
【采访手记:在这6天经历中,满耳的枪声,稚嫩的面孔,志愿者的温情和空城老街尤为难忘,仿佛就在眼前……】



4.jpg
图为2015年2月16日,中国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一个孩子用手抓饭吃,刚刚逃出来的孩子们,饥饿和寒冷包围着他们,而最为迫切的就是“吃的问题”。
【采访手记:6天里,我前后去了4个难民安置点,除了与大人接触外,还有很多孩子。放鞭炮、穿新衣、吃年饭、拿压岁钱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新年愿望。然而在这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光着脚丫、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手抓饭吃的孩子。】



5.jpg
图为中缅边境的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的临时避难所里,一个只有16天大小的婴儿,他的父亲十几天前在果敢被人砍杀身亡。
【采访手记:这是我在云南南伞国门路一间民房里看到的孩子,她的名字叫萍萍,刚刚只有十几天大,她躺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睡着,是那么温馨,那么安静,那一刻你无法将这副稚嫩的面孔与战争联系起来,这么小就随着母亲流落他乡,更无法想象这个孩子出生时就没了父亲——在十几天前,他的父亲在纷乱的果敢首府老街街头骑车时被人砍死,在她的记忆中也不会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



6.jpg
图为营盘村难民点,几个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锅中的腊肉是他们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家中抢出来的,这些肉战前家里腌制的。



7.jpg
图为中缅边境的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营盘村,一个孩子朝外张望,由于冷,孩子坐在逃难出来的车子里。
【采访手记:“老街”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的首府,在经过几次内战的创伤之后,老街几落几起,但此次战争的爆发,让老街再次回到原点。6天里,我和另外一位记者曾经包车进入老街,眼见的老街已经是危机四伏的空城。进入市中心,一股尸体腐败的气味扑鼻而来。街道的两侧七八具尸体横在一边,他们穿着普通人的服装,有一些还被反手捆着。接下来的几个街区还有一些几具尸体横在街头。“都死了很多天了,没有人管。”负责带路的司机告诉我们。】



8.jpg
图为一位母亲和她的五个孩子。母亲目光中充满着担忧。此刻她牵挂着老街的家。
【采访手记:老街百胜商贸城区域,原本是老街最繁华的地段,现在也是冷冷清清。果敢内战爆发后,政府机构全部处于瘫痪状态,甚至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也沦为难民。老街在最初的几天里也是一片混乱,抢盗事件不断发生,其中不少是政府军。就在我们一行在街头探访的时候,几辆载着缅甸政府军的摩托车和卡车疾驶而来,一拨军人端着枪冲了上来,八九杆枪顶着我们身体,靠在墙上,喊叫、搜身、抢夺,最终所有设备全部被抢夺走。】



9.jpg
“果敢125难民营”位于中缅边境的南伞工业园区对岸,一条宽阔的马路将中缅两地连接起来。2015年2月9日,内战爆发后,大批难民通过125界碑附近进入中国,随着难民的增加,正在建设中的果敢125工业园也成为果敢境内最大的难民安置点。图为125难民营内,一个孩子生病了,躺在父亲的怀里一言不发。难民营缺乏医疗条件,缺乏医生和药物,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
【采访手记:125难民营实际上是果敢125工业园尚未竣工的白坯房里,一间间门面房里安置着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家庭,他们都全部都睡在地上,被褥都是社会各界捐赠而来的。】



10.jpg
图为125难民营里,早晨8点,早餐开始了,孩子们拿着盆子排在队伍的最前面。
【采访手记:125难民营实际上是果敢125工业园尚未竣工的白坯房里,一间间门面房里安置着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家庭,他们都全部都睡在地上,被褥都是社会各界捐赠而来的。早晨,在果敢125难民营外透过那些早起的难民点起篝火,可以感受到他们一夜难熬,毛坯房内,睡在地上,两面灌风可以让人想象。】



11.jpg
孩子们穿着简陋,他们出来时很多人都没有带生活用品。在125难民营,依稀可以听到从果敢老街传来的枪炮声。26岁的难民小王说,“如果你是晚上来,会更加激烈,大年三十晚上也不例外。不过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和南伞那边过年的鞭炮和烟花声混淆。”
【采访手记:“能不能让他们别打了?”面对我的镜头,一些难民用期望的眼神看着我。“家里的墙上都是抢眼,商铺门被撬了,地里的甘蔗无法收获,一对夫妻回家喂猪都被射杀了。”我不知道,经历数次战乱的果敢平民如何熬到今天。】



12.jpg
125难民营,一名妇女牵着孩子打完饭回避难所。在难民点,孩子和老人分发食物都优先。
【采访手记:战争我感受到的并不全是凶残和血淋漓,还有温情,而这些温情也不仅仅是母子间,夫妻间,还有哪些素未平生的志愿者们。】



13.jpg
图为营盘村难民营,一位母亲给受伤的孩子搽药。
【采访手记:3000人难民营没有人管是个很害怕的事情。由果敢福利基金会、果敢青年联合会、果敢福音戒毒中心组成的人道主义救援团队,临时接管了这个难民营。没有报酬,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再到一百多人。生火、烧水、淘米、洗菜……联系捐赠、调运物资、救援……从早晨6点一直到晚上11点,一天四五个小时睡眠属于正常。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难民营充满着温暖,3000人的难民营秩序安然。】



14.jpg
因为难民太多,云南南伞镇境内的一些居民家也成为难民避难所。在距离南伞口岸不到300米的国门路上的一个小院落里,聚集着20多户难民家庭,37岁的张正国夫妻和四个孩子以及两个亲戚家的。



15.jpg
图为果敢125难民营的孩子们。在难民营,尽管这些孩子可以和同伴们躲猫猫,玩泥巴,在地铺山翻跟头,甚至会露出开心地笑,但面对陌生人,听到鞭炮声都会紧张恐惧。
【采访手记:在中缅边境的难民营里,仅仅在125难民营3000名难民中,孩子就超过1000人。而这次果敢内战逃难的难民中,儿童保守估计有近万人。】



16.jpg
难民营里,父母到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只有在父母跟前,他们才觉得安全。
【采访手记:果敢福利基金会的志愿者王耀告诉我,这场战争让这些逃难的儿童饱受身心创伤折磨。有心理学家担心,闻听枪炮声,目睹着尸体,以及毁坏的家园,都会给这些儿童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令冤冤相报更无尽头。】



17.jpg
125难民营内,一个孩子望向老街方向,那里是他的家,何时回家他们不知道。战争让这些孩子四处逃难,居无定所。自内战爆发,他们已经在外避难一个多月时间,未来还有多久,他们并不知道,但至少也有三个月时间。
【采访手记:连续的内战,更多的男人甚至妇女被拉去前线,他们的孩子可能因此成为孤儿,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也可能被拉去战争一线,这对他们的摧残可能比炮火更加严重。同时,对那些逃难的儿童来说,长时间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缺乏衣物和食物、营养品,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早点结束战争,还孩子以温暖,让他们早点回家,让他们重返学堂,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2:12 PM , Processed in 0.0645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