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核桃 让果农又爱又恨
搜狐图片 2015-9-20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这是山核桃产地的一句民谚。安徽宁国被称为“山核桃之乡”,有山核桃31万亩,眼下正是山核桃收获的季节。因为山核桃生长环境很复杂,加之一直以来当地农民都是采用人工攀爬采摘、竹竿击打落果方式收获山核桃,如此高空作业又几乎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致使每年都有数十起果农从树上不慎坠落的伤亡事件发生。对于很多大山里的果农来说,山核桃几乎是他们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因为这些山核桃,当地果农伤痕累累。有的果农不仅为此付出了汗水,还付出了血水甚至是生命。图为核桃蒲汁将果农的手染成褐色,很难洗掉。江雨 摄
南极乡是宁国县山核桃第一乡,梅村号称山核桃第一村,这里的山核桃生长的山坡十分陡峭,坡度小的45°,陡的超过60°,布满碎石,人站在地面都有些心慌。而山核桃成年树木高的有十几米,人爬上去,还要站在枝头用力敲打,稍微一滑就会坠落。每年山核桃收获季节,果农从树木上不慎坠落事件屡屡发生,少则几十例,多则上百例,有的甚至丢掉了性命。仅仅是9月14日这天,记者在宁国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看到住院接受治疗的就有十几人。而今年,记者了解到的就有两人死亡,而据媒体报道,这5年就有数十人殒命。图为男子站在核桃树上用力敲打核桃。
正因为打山核桃危险,每年的山核桃收获季节,外来雇工的工资也不断攀升,2010年一名打山核桃工人一天工资是200元一天,捡核桃的一天100元,而今年的价格分别已经涨到400元和200元一天了。即使这样,工人也不好找。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要命的活”。图为一妇女在陡峭的山坡上捡山核桃。
图中躺在医院中的程安友老人是捡核桃摔下山的,身上多处受伤,还处在昏迷中。如此多的安全事故发生,难道没有一个更好的采集山核桃的办法吗?遗憾的是,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间,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每年山核桃带给果农的伤痛依然在持续。早在几年前,外地研制出机械敲打核桃的办法,但后来这种办法因为南极乡的地形复杂,很难实施开。而安全绳的办法可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打山核桃时需要站在树枝不断转身,频繁更换位置,系安全绳的办法被他们认为非常麻烦。
最近,一种采用铺设地网,让山核桃自然落果的安全采摘方式开始试验,但果农认为周期太长,山核桃自然落果大约需要40多天,并且收集不及时,山核桃还容易发芽。最重要的是地网一亩价格有1200元,20亩地就需要2.4万元,而这些费用差不多就是果农一年的收成。此外,大部分果农的山核桃树木并不成片,往往和别的果农树木相互交叉,这使得这项技术也不被果农看好,他们更多的还是选择爬树冒险。图中的贾永安为赚钱帮人打山核桃,从六七米高的树上摔下来。造成肋骨骨折,腰椎骨折。自9月6日入院已经9天时间了。“算是幸运的了。”贾永安说,自己还有康复的希望,不过要在床上躺半年以上。
和贾永安入院相差两天,来自宁国胡乐镇鸿门村的55岁的周日光,是为自家打山核桃,从树上摔下来的。造成胳膊骨折、腰部、身上多处挫伤。他所爬的树并不高,但山陡,摔下时在地上滚了很远,身上的伤几乎都是与地上的石头撞的。“还好活了过来”周日光说。采访中,周日光说,收获山核桃简直都是赌命,运气好山核桃成功收获,运气不好摔伤了,山核桃白收,人还受罪甚至没命。
在宁国市人民医院因打山核桃摔伤接受治疗的远不止贾永安和周日光,还有66岁的柴元祥、70岁的杨明辉、69岁的吴士球、63岁的李开林……记者从宁国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悉,自山核桃开杆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果农或者雇工前来救治,其中一个果农被马蜂炸伤死亡。赵礼娟的公公也是从树上摔下来的,他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气息。图为赵礼娟的弟媳捧着公公的相片。在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上山打核桃司空见惯,保险公司在当地有专门的打山核桃意外保险,年龄的上限是65岁,一些超龄的老人发生意外后只能自己承担。这么多年来仅仅宁国人寿保险公司2014年赔付死亡和医疗款项就超过80万元。
核桃打完了还要拾捡,然后搬运下山,在陡峭的山坡上挑山核桃也有危险。货重,山陡,路不好走。图为一果农的肩膀被扁担摩擦和核桃蒲汁腐蚀坏了。
为了防止更多的意外发生,当地政府也在推广一些安全采摘山核桃的方式,但都因为价格方面或者地形不适合等原因受到限制。
然而淌着汗,流着血,冒着生命危险弄到家的核桃并未完事。它还需要去蒲,山核桃没有去蒲只有10元左右一公斤,因此果农将山核桃挑下山后先用用机器去蒲。
核桃加工要经过去蒲、筛选、蒸煮、烘干等很多环节。今年核桃减产,带壳核桃价格在当地已经涨到90元左右一公斤,比去年每公斤高了20元。
图为一名工人在将加工好的山核桃包装准备对外销售。
9月12日安徽合肥举行的安徽农产品交易会上,来自宁国的新上市的山核桃非常抢手,但谁会想到这香香的核桃背后却充满着那么多的伤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