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7.17
生活在最高处的人们:冰川倒退了500米
本期作者:陈杰
长江源位于海拔5600多米的姜古迪如冰川,距离这里最近的一户人家是,海拔5450米朗扎一家6口人,距离长江源大约80多公里的玛曲乡小学,世界海拔最高...
长江第一滴水流出的地方,海拔5600多米的姜古迪如冰川,由南北两大冰川构成,呈U型,中间夹着一座山梁。这里氧气含量是正常的一半,水沸点不到83摄氏度。海拔5450米,现在居住着藏族牧民朗扎一家6口人,游牧期间,他们生活在55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他们是离姜古迪如冰川最近的一户。距离长江源大约80多公里的玛曲乡小学,世界海拔最高的学校之一。(摄影/陈杰)
辖唐古拉山南北各5万平方公里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是全国建县制的最高海拔县之一,也是至今人类定居生活的最高海拔地区。这片区域常年低温,最低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全年大部分是冰雪天气,冰冻期长达9个月。没有一棵树,草紧紧地贴着地皮,六月开始微绿,八月开始枯黄,白色才是这里的主人。
朗扎是老大,他和弟弟、两个妹妹还没有分家。朗扎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改嫁到几十公里外的二村。和朗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他6岁的儿子朗卡珠扎,妹妹4岁的女儿拉辛桑布。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朗扎一家人是定居在安多县海拔最高的牧户。在朗扎家向外延伸的数十公里海拔逐步走底5400米到5300米的的广阔高山草甸上,生活着27户牧户80人。
处于海拔5450米左右的土坯房是朗扎一家冬季住的地方,6月,当那扎草泛起绿意的时候,他们开始搬往夏牧场搭建白色的帐篷,过着游牧的生活。这片相对丰美的草场海拔在5500米左右,它在北支冰川的前面数百米,那里可以俯瞰壮阔的冰川,和高达20多米的林立的冰塔林。虽然是6月,气温仍旧在零下十几度,这样的海拔高度氧气含量是平原地区的一半。
朗扎家一天的生活从取水开始。6岁开始,朗扎每天都会跟着父亲去姜古迪如融化的冰川下取水,打上三个酥油,绑上哈达,敬天地后,用瓢掬水灌入桶中。朗扎说现在取水的路比小时候远,冰川倒退了500米,留下满坡硌脚的乱石。 如今,他几乎每天都带着6岁的儿子徒步大约一公里取水。作为长子,朗扎三四岁就被抱上马背,开始习惯日后的游牧生活。男性牧民必须掌握的技能还包括宰牲、揉皮子,交给女人做衣服做鞋。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种能力,就是辨别天气物候。每年当第一棵草的草根开始泛绿,观察夏牧场选址的时候也就到了,这是春天的信号,待草全部返绿就是夏天了,朗扎说今年夏天要到六月底了,因为暴风雪还在继续,甚至六月也还会发生雪灾。45岁的朗扎说,爷爷普布年轻时打猎中发现了这个地方,后来更多游牧民从唐古拉山以南的腰恰到达唐古拉山以北的姜古迪如,散落在姜古迪如冰雪融化后流淌而形成的纳青玛河床四周。
朗扎一家使用的燃料是自己牲口排泄的牦牛粪,牦牛吃的都是无任何污染的草,牛粪非常清洁,无异味,晒干后,就可以作为烧水、做饭和取暖的燃料,因为氧气含量低,需要借助酒精才能点燃。
朗扎和弟弟迪达站在距离姜古迪如冰川大约2公里的用石头砌成的固定的家,因为游牧在外,棕熊会趁虚而入,拍烂朗扎家的门、窗,搬起老式彩电仍在地上,一熊掌把茶几和柜子击穿成洞。朗扎说这种场景从小见到大 “数不清”。 朗扎给狗熊肇事现场拍照,把损失财物报到村里,村里报到乡里,乡里报到县里林业局,然后等待保险公司的赔偿。
朗扎说大概九十年代就不能打猎了。玛曲乡现在有夏许美、玛鲁古塘两个野生动物管护站,专业管护员29人、协议野保员13人、精准扶贫生态岗位420人。而整个安多县这三级林业生态保护队伍共有6343人,超过全县人口八分之一。如今,朗扎和弟弟迪达、妹妹家秋3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玛曲乡长江源生态保护队成员。
由于气候变暖,冰川退化,为减少人为干扰,保护长江源,安多县自去年实施全封闭管理,任何外来进入人员必须按照管理规定,通过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批复,获得合法手续才能进入。进入过程,必须由乡政府安排人引导避开沼泽等危险路段,以及避开牧民草场和高山草甸,还会遇到玛曲乡长江源生态保护队成员把守的四个流动岗,每个流动岗都要核对身份证件,以确保阻截任何非法进入者。而朗扎的家,是保护长江源的最后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