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38|回复: 14

官方:刘晓波去世时刘霞在场 遗言嘱咐她好好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3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官方:刘晓波去世时刘霞在场 遗言嘱咐她好好生活

文章来源: 香港电台/RFA/自由时报
于 2017-07-13 09:19:50

w50.jpg 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病逝后,晚上召开记者会,医院肿瘤内科系主任刘云鹏表示,刘晓波是在今日下午5时35分逝世。

院方又表示,刘晓波去世时,他妻子刘霞及所有能联系到的亲友也在场,并举行了悼别式,形容他当时没有任何痛苦。

刘晓波离世时在场的一位唐姓医生说,刘晓波最后的话,是与太太刘霞告别,嘱咐她好好生活。

另据RFA消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7月13日,在沉阳“保外就医”中不幸去世。据海外“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发布的消息, 截至当晚10点,在刘晓波身边的亲属刘霞、刘晖,刘晓光,刘晓暄等人仍不能同医院以外的亲属联系。妻子刘霞也无法对外界披露,有关如何处理刘晓波遗体的意见。

报道说,刘晓波离去了,但6名想见他最后一面的亲属,最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中国着名异议人士刘晓波因参与起草呼吁中国政治改革的《零八宪章》,于2009年被中国政府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11年。刘晓波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妻子刘霞随即遭当局软禁至今。刘晓波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名遭囚禁死亡,并在去世时,仍被其政权视为“罪犯”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刘晓波遗孀刘霞失联 友人吁国际营救

一生为中国的人权与民主奋斗、晚年却遭中共禁锢的刘晓波今天因肝癌病逝,未能达成「死在西方」的心愿,刘晓波夫妻俩的友人、中国流亡作家贝岭呼吁国际,能把刘晓波遗孀刘霞从中国救出。但根据中国人权民意讯息中心的消息,刘霞目前失联中,不知道刘晓波后事该如何处理。

今年56岁的刘霞因长期支持丈夫刘晓波,在刘晓波入狱服刑后,刘霞也被软禁在家中,禁止对外通讯,对外通讯、网路均被严密监控。

《中央社》报导,贝岭是刘霞多年的友人,曾在2014年为她编选并出版《刘霞诗选》,他担心患有重度忧鬱症的刘霞,在丈夫过世后得面对后事,以及来自全世界的关心,她身心是否承受得住?

贝岭认为,中国方面可能会在刘晓波逝世的半年后,觉得事情平息了,才会放刘霞离开,但即便如此,中国当局也会扣住刘霞的弟弟刘晖,让刘晖成为人质,刘霞因此不能「畅所欲言」。因为刘晓波的缘故,刘晖在2013年被因诈骗罪判11年徒刑,刘霞后来以不再发布她和刘晓波的消息,来换取刘晖的假释。

贝岭从2014年以来就不断呼吁外界救出刘霞,如今刘晓波过世,他再次呼吁,希望国际民间社会的力量,能促使他们的政府产生行动,特别是德国、欧盟和美国等,更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翁山苏姬等人,都应该为此发声。

另一方面,中国人权民意讯息中心指出,目前无法联络到刘霞,且截至今晚10点,在刘晓波身边的亲属刘霞、刘晖、刘晓光与刘晓暄,仍不能与渖阳外的亲属连络,不知道刘晓波的后事要如何处理,这些亲属无法对外界透露。

刘晓波还有分别位于北京、渖阳、长春的6名亲属,他们直到刘晓波过世,都无法到医院见到刘晓波一面,因为中国当局自始至终都未批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波,一路走好!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7-13 03:58 PM 编辑

刘晓波,一路走好!


晓波实践了把牢底坐穿的理想,比那些只会整天在网上骂大街的投机派让人值得尊重!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诺奖委员会声明:中国政府对刘晓波早逝负重大责任(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7-13 04:10 PM 编辑

诺奖委员会声明:中国政府对刘晓波早逝负重大责任

文章来源: RFA/明报
于 2017-07-13 09:24:42

法新社7月13日报道,诺贝尔委员会当天就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因癌症晚期,在中国刑事监禁中去世发表声明。声明指出,诺贝尔委员会就刘晓波在病危之前,没能被转移到可获得相应医护治疗的设施,表达深切不安。中国政府对
刘晓波的过早去世负有“重大责任”。

联合国人权高专:刘晓波展现勇敢争取人权内涵

据路透社7月13日报道,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当天在日内瓦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不幸去世,表达深切哀悼。侯赛因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中国的人权运动乃至全世界已失去了一位标志性的杰出人物,刘晓波将其毕生贡献给了和平、持续性地捍卫和推进人权事业,其本人更因维护这一信仰而被监禁坐牢。声明强调,刘晓波是一位真正的、他所热衷倡导的民主和非暴力理念的践行者,刘晓波展现了勇敢争取公民权利的内涵和人类尊严。

w52.jpg


双边关係僵持6年方恢复 挪威求佔华三文鱼市场65%

刘晓波所以近年更获国际社会关注,在2010年获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和平奖,此举亦令中挪关係陷入低谷,直至去年年底,两国才宣布关係正常化。与其他诺贝尔奖都在瑞典颁发不同,和平奖在挪威颁发。中国外交部当时对挪威发出强烈抗议,称中国和挪威关係要「保持以前那样良好的状态有困难」,又说诺贝尔委员会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中国外交部当年曾经批评,诺贝尔委员会「公开支持在中国境内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公开粗暴干涉」,又称刘晓波事件「不是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问题,而是是否尊重其他国家司法主权,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挪威外交部回应称,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没有任何理由影响到两国关係,又称「中国必须承担诺贝尔奖给双边关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随即拒绝派代表出席颁奖礼,又阻挠内地异见人士前往参与,并呼吁盟友国家杯葛仪式。此外,中方推迟甚至取消两国多个官方和民间层面交流,两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无限期推后,中国更限制三文鱼等产品进口。

2016年12月,挪威外交大臣布兰德(Børge Brende)访问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共同宣布两国关係正常化。王毅表示,近年来,中挪关係出现了严重倒退,挪威方面对损害双方互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与中方就如何改善双边关係进行了认真、严肃的磋商。双方就汲取教训、恢复互信达成了重要共识。布兰德表示,挪方将充分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支持任何损害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行为,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翻开挪中关係发展新的一页。

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关于双边关係正常化的声明》。法新社报道,在两页的文件中,并没有提到人权问题。

挪威女首相瑟尔贝格(Erna Solberg)其后在今年4月访华,与中国谈及环保及海洋合作、北极航道合作及重启自贸协定谈判,又到上海考察。挪威随后宣布计划大幅增加对华出口水产品,包括三文鱼和北极鳕鱼等,拟在1年内将中国三文鱼市场的佔有率由目前的3%提高至6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纽时:刘晓波—自由的探路者,专制主义的囚徒(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7-13 04:19 PM 编辑

纽时:刘晓波—自由的探路者,专制主义的囚徒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17-07-13 09:36:18

w53.jpg

Odd Anderse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10年,奥斯陆诺贝尔和平中心,一名男子站在刘晓波的海报前。

北京——中国民主人士刘晓波于本周四逝世,享年61岁。刘晓波是一位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1989年学生运动中,他曾守在天安门广场,军队逼近之际,救护了现场的抗议者。因为起草并传播一份呼唤民主的宣言,他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2010年,刘晓波在狱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沈阳市司法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了刘晓波的死讯。刘晓波就是在沈阳的一家医院接受癌症治疗的。

w54.jpg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在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其妻刘霞在北京的家中受到软禁。

w55.jpg

Reuters

现年61岁的刘晓波5月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肝癌。

w56.jpg

Odd Anderse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10年,刘晓波在狱中,无法亲自前往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女演员莉芙·厄尔曼(Liv Ullmann)朗读刘晓波的《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

中国政府直到6月底才公布刘晓波患有肝癌,那时他的病情已经基本医治无望。从官方的角度来说,刘晓波获得了保外就医。但即便是住进东北一家医院、面临死亡的时候,刘晓波仍被禁言,始终有人看押。他几十年来与这个专制政权的牢笼斗争,临死时仍然是它的囚徒。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一直被警方软禁,并处于严密监视之下。警方不允许她就丈夫的死和迟到的癌症治疗发表言论。

刘晓波危及生命的病情被公开时,刘霞在一段对朋友的简短的视频中这样描述他的情况:“不能手术、不能放疗、不能化疗。”这段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刘晓波的病况引起了朋友、中国人权活动人士以及国际团体的广泛同情。在他们看来,刘晓波是一名无畏的和平民主改革倡导者。他是193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38年在监狱医院中死亡的德国和平主义者、纳粹的敌人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以来,第一位在国家监控下死亡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人们对他病情的反应说明了他受到了多大的尊重,”现居洛杉矶、一名认识刘晓波的前北京文学教授崔卫平说。“各界人士——朋友、陌生人、年轻人——在听说有癌症晚期患者被关押至死,都相当愤怒。”

刘晓波最后一次被捕是在2008年,在他参与起草《零八宪章》之后。那是一份呼吁民主、法治以及结束审查制度的大胆的请愿书。

一年后,北京一座法院审理了刘晓波的案子,并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对其判刑。判决书引用了《零八宪章》和刘晓波批评、戏谑中国政府的文章。面对沉重的判决,刘晓波回以一个对中国未来的警告。

“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知,”刘晓波在一项为审判而准备的陈述中写道:“敌人意识将毒化一个民族的精神,煽动起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毁掉一个社会的宽容和人性,阻碍一个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的进程。”

受审当时,刘晓波已是中国最出名的异见者。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变得更加出名。当时他被关在中国东北狱中。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表彰他是“中国人权斗争最突出的象征人物。”

刘晓波无法亲自领奖,在颁奖典礼上,本该属于他的位置摆放着一张空椅子。他为审判而准备、却未被准许宣读的法庭陈述,被人代为朗读,作为他的诺贝尔演讲。

“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肉体上,晓波都与中国及其命运紧紧相连,”刘晓波去世前,澳大利亚汉学家、他的好友白杰明(Geremie R. Barmé)在一篇颂词中这样写道。“到头来,他的言论与行动可能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在一个专制的体制里,在一个1989年以来不过是在残酷与无情之间摆动的体制里,那些言论与行动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

刘晓波对抗争和监禁毫不陌生。1955年12月28日,他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出生。他的父亲是一名忠于共产党的大学教授,他却一生顽强执拗地与专制主义抗争。

“即使在异见者中间,他也是一名异见者,”刘晓波的友人余杰说道。他曾为刘晓波写过一部传记。余杰现居美国。

他还说道:“刘晓波愿意作自我批评,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连许多民主运动中的活动人士,也做不到这一点。”

余杰回忆了大约在1999年,他第一次与刘晓波通电话的情景:“他说,‘我已经读过你的书了,有很多地方我不同意,’他批评了我大约半个小时。”

20世纪80年代,刘晓波在北京作为一个严厉的文学评论家出了名,被人称为“黑马”。知识界的一致顺从让他深恶痛绝,哪怕是以改革的名义。当时,邓小平拒绝进行与经济自由化匹配的政治改革,他渐渐将重心转向政治问题。

1989年,在北京的学生占领天安门广场、要求民主改革并结束政党腐败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他回到北京支持抗议者。后来,他将该时间点描述为一个“转折点”——让他结束学术生涯,不可逆转地走上了政治反抗的人生道路。

刘晓波对学生展现了无保留的同情。他最终敦促他们离开天安门广场,回到校园。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共产党领导层将动用武力结束抗议活动;这时,刘晓波和他的三个朋友(包括歌手侯德健)在广场上一边绝食声援学生,一边劝导他们撤离。

“如果我们没有加入广场上的学生并且面对同样的危险,我们就没有资格发言,”侯德健引述了刘晓波的话。

当军队进来时,在通向天安门广场的路上,有成百上千示威者死在枪弹下和混乱中。但如果没有刘晓波和他的朋友,流血事件的后果可能更加惨重。6月3日夜晚,当坦克、装甲车以及解放军官兵朝天安门方向推进合围时,刘晓波和他的朋友们也守在广场。

刘晓波和他的朋友与逼近的军队协商,要求为留在广场的示威者开放一条安全的通道以便他们撤离,并说服惊慌的学生离开,避免冲突。

“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枪一响,天安门广场将血流成河?”根据刘晓波撰写的有关1989年的回忆录,他当时在天安门广场上这样说。

“如果他没有在现场,我相信会有人死在广场上。那是他的和平主义行动,”6月3日那晚同刘晓波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友人刘苏里表示。“晓波有一种从未消失的英雄主义情结。”

军方镇压动乱之后不久,刘晓波因支持抗议而被捕,在狱中度过了21个月。他失去了大学讲师的工作、著作被禁,共产党把他贴上煽动民运的“黑手”的标签。他随后支持包括入侵伊拉克在内的美国政府政策的行为也招来鄙视。

但他没有为此屈服。1996年,因为呼吁释放因参与示威而仍被囚禁的人士,刘晓波被判处劳教三年。

刘晓波不是《零八宪章》的发起人,但他后来参与了公开发布这份声明之前的准备,并且让它能被尽可能多的人所接受。他还在北京挨家挨户地敲门,动员知名人物签字。

这一请愿书一开始吸引了303人签字,其中包括刘晓波动员的许多中国着名作家、学者、律师和卸任官员。截至2009年5月,签字人数已达8600多人,包括海外支持者。

“他能兼顾体制内外的人,”刘晓波的朋友、同样也签署了《零八宪章》的崔卫平说: “他还把来自不同世代的反对派运动联系起来。我不认为除了刘晓波还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刘晓波和大多数其他签署者对可能受到严惩的风险不以为然。但他的妻子刘霞担心政府会严加报复。在刘晓波的审判陈述中,他感谢刘霞的“无私的爱”。

“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会用灰烬拥抱你,”他写道:“亲爱的,有你的爱,我就会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审判,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乐观地期待着明天。”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储百亮@ChuBailiang。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波因它入狱 《零八宪章》到底是什么?(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7-13 04:24 PM 编辑

刘晓波因它入狱 《零八宪章》到底是什么?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017-07-13 09:12:43

w57.jpg 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今天因多重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享寿61岁。

08年时,中国自由派人士拟定签署《零八宪章》,刘晓波是起草人之一,因此被捕入狱。宪章主张在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价值下,在中国实施民主、共和、宪政的现代政治架构,并提倡两岸四地的“中华联邦共和制”。

《宪章》提出6大基本理念:自由、人权、平等、共和、宪政、民主。据此6大理念,《宪章》提出19项主张:

1. 修改宪法: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 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

3. 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 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

5. 公器公用: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宪法,效忠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

6. 人权保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人权委员会,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犯人权,尤其要保障人身自由。

7. 公职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制度,落实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定期自由竞争选举和公民参选法定公共职务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8. 城乡平等:废除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落实公民一律平等的宪法权利,保障自由迁徙权。

9. 结社自由:保障结社自由权,开放党禁,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确立政党活动自由和公平竞争原则。

10. 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1. 言论自由:落实言论、出版和学术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开放报禁,废除现行“刑法”中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款,杜绝以言治罪。

12. 宗教自由:保障宗教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

13. 公民教育:推广以普世价值和公民权利为本的公民教育,确立公民意识。

14. 财产保护: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开展新土地运动,推进土地私有化,切实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5. 财税改革:确立民主财政和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16. 社会保障:建立覆蓋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 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

18. 联邦共和: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合作互动的方式寻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在民主宪政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 转型正义: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属,恢复名誉,给予国家赔偿;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清历史事件的真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utong9.net 发表于 2017-7-13 03:54 PM 刘晓波,一路走好! 刘晓波实践了把牢底坐穿的理想,比那些只会整天在网上骂大街的投机派让人值得尊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已過半百的人生道路上,一九八九年六月是我生命的重大轉折時刻。那之前,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七七級),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我的讀書生涯一帆風順,畢業後留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在講台上,我是一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同時,我又是一名公共知識份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過引起轟動的文章與著作,經常受邀去各地演講,還應歐美國家之邀出國做訪問學者。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無論做人還是為文,都要活得誠實、負責、有尊嚴。

我發言 卻從此失去發言權

那之後,因從美國回來參加八九運動,我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投入監獄,也失去了我酷愛的講台,再也不能在國內發表文章和演講。僅僅因為發表不同政見和參加和平民主運動,一名教師就失去了講台,一個作家就失去了發表的權利,一位公共知識人就失去公開演講的機會,這,無論之於我個人還是之於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的中國,都是一種悲哀。

想起來,六四後我最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居然都與法庭相關;兩次對公眾講話的機會都是北京市中級法院開庭提供的,一次是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次是現在。雖然兩次被指控的罪名不同,但實質基本相同,皆是因言獲罪。

二十年過去了,六四冤魂還未瞑目,被六四情結引向持不同政見者之路的我,在一九九一年走出秦城監獄之後,就失去了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發言的權利,而只能通過境外媒體發言,並因此而被長年監控,被監視居住(一九九五年五月一九九六年一月),被勞動教養(一九九六年十月一九九九年十月),現在又再次被政權的敵人意識推上了被告席,但我仍然要對這個剝奪我自由的政權說,我監守著二十年前我在「六二絕食宣言」中所表達的信念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員警,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雖然我無法接受你們的監控、逮捕、起訴和判決,但我尊重你的職業與人格,包括現在代表控方起訴我的張榮革和潘雪晴兩位檢察官。

我不恨 因仇恨會腐蝕良知

因為,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眾所周知,是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在我看來,改革開放始於放棄毛時代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執政方針。轉而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放棄「鬥爭哲學」的過程也是逐步淡化敵人意識、消除仇恨心理的過程,是一個擠掉浸入人性之中的「狼奶」的過程。

正是這一進程,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國內外環境,為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互愛,為不同利益不同價值的和平共處提供了柔軟的人性土壤,從而為國人的創造力之迸發和愛心之恢復提供了符合人性的激勵。

我相信 心向自由無可阻擋

可以說,對外放棄「反帝反修」,對內放棄「階級鬥爭」,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得以持續至今的基本前提。經濟走向市場,文化趨於多元,秩序逐漸法治,皆受益於「敵人意識」的淡化。即使在進步最為緩慢的政治領域,敵人意識的淡化也讓政權對社會的多元化有了日益擴大的包容性,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對八九運動的定性也由動暴亂改為政治風波。

敵人意識的淡化讓政權逐步接受了人權的普世性,一九九八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簽署聯合國的兩大國際人權公約的承諾,標誌著中國對普世人權標準的承認;二○○四年,全國人大修憲首次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了憲法,標誌著人權已經成為中國法治的根本原則之一。與此同時,現政權又提出「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標誌著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親歷,我堅信中國的政治進步不會停止,我對未來自由中國的降臨充滿樂觀的期待,因為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攔心向自由的人性欲求,中國終將變成人權至上的法治國。我也期待期待合議庭的公正裁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裁決。

我的妻 妳無私的愛就是光

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的無私的愛。今天,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但我還是要對你說,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這麼多年來,在我的無自由的生活中,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撫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我是荒野中的頑石,任由狂風暴雨的抽打,冷得讓人不敢觸碰。但我的愛是堅硬的、鋒利的,可以穿透任何阻礙。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我期待 中國不再有文字獄

親愛的,有你的愛,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樂觀地期待著明天。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在這裡,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在這裡,不同的價值、思想、信仰、政見……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在這裡,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在這裏,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表達自由,人權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殺言論自由,踐踏人權,窒息人性,壓抑真理。為踐行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當盡到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我的所作所為無罪,即便為此被指控,也無怨言。

謝謝各位!

劉曉波(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前言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19世纪中期的历史巨变,暴露了中国传统专制制度的腐朽,揭开了中华大地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洋务运动追求器物层面的进良,甲午战败再次暴露了体制的过时;戊戌变法触及到制度层面的革新,终因顽固派的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囿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共和政体只是昙花一现,专制主义旋即卷土重来。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败,推动国人深入到对文化病根的反思,遂有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因内战频仍和外敌入侵,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被迫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再次开启了宪政历程,然而国共内战的结果使中国陷入了现代极权主义的深渊。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执政党垄断了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制造了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打压民间宗教活动与维权运动等一系列人权灾难,致使数千万人失去生命,国民和国家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二十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毛泽东时代的普遍贫困和绝对极权,民间财富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人的经济自由和社会权利得到部分恢复,公民社会开始生长,民间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执政者也在进行走向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开始了从拒绝人权到逐渐承认人权的转变。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全国人大于2004年通过修宪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今年又承诺制订和推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但是,这些政治进步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现实。执政集团继续坚持维系威权统治,排拒政治变革,由此导致官场腐败,法治难立,人权不彰,道德沦丧,社会两极分化,经济畸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到双重破坏,公民的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不满情绪持续高涨,特别是官民对立激化和群体事件激增,正在显示着灾难性的失控趋势,现行体制的落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们的基本理念

当此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有必要反思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都是自由的具体体现。自由不昌,则无现代文明可言。

人权:人权不是国家的赐予,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享有的权利。保障人权,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历次政治灾难都与执政当局对人权的无视密切相关。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

平等: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就是多种利益成分、不同社会集团、多元文化与信仰追求的群体,在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共同议政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

民主:最基本的涵义是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2)政治统治经过人民选择,(3)公民享有真正的选举权,各级政府的主要政务官员必须通过定期的竞选产生。(4)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同时保护少数人的基本人权。一句话,民主使政府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公器。

宪政: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在中国,帝国皇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范围内,威权体制也日近黄昏;公民应该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祛除依赖“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识,张扬权利为本、参与为责的公民意识,实践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

三、我们的基本主张

借此,我们本着负责任与建设性的公民精神对国家政制、公民权利与社会发展诸方面提出如下具体主张:

1、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确立法定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原则,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中央权力须由宪法明确界定授权,地方实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尽早撤销严重危害国家法治的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实现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于宪法,效忠于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务员录用的党派歧视,应不分党派平等录用。

6、人权保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人权委员会,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犯人权,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传讯、审问、处罚,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7、公职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制度,落实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各级行政首长的直接选举应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竞争选举和公民参选法定公共职务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8、城乡平等:废除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落实公民一律平等的宪法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

9、结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将现行的社团登记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开放党禁,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确立政党活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实现政党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1、言论自由:落实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学术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订《新闻法》和《出版法》,开放报禁,废除现行《刑法》中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款,杜绝以言治罪。

12、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审查并撤销限制或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动。废除宗教团体(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必经登记始获合法地位的事先许可制度,代之以无须任何审查的备案制。

13、公民教育:取消服务于一党统治、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教育与政治考试,推广以普世价值和公民权利为本的公民教育,确立公民意识,倡导服务社会的公民美德。

14、财产保护: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创业自由,消除行政垄断;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法有序地展开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和责任者;开展新土地运动,推进土地私有化,切实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5、财税改革:确立民主财政和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构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合理有效的财政分权体系;对赋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公平税负。非经社会公共选择过程,民意机关决议,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加税、开征新税。通过产权改革,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为发展民间金融创造条件,使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活力。

16、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明确落实国家和各级官员必须为此承担的相应责任;发挥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18、联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香港、澳门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合作互动的方式寻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能途径和制度设计,在民主宪政的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转型正义: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属,恢复名誉,给予国家赔偿;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释放所有因信仰而获罪的人员;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责任,伸张正义;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和解。

四、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人权理事会的成员,理应为人类和平事业与人权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的所有大国里,唯独中国还处在威权主义政治生态中,并由此造成连绵不断的人权灾难和社会危机,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制约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政治民主化变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为此,我们本着勇于践行的公民精神,公布《零八宪章》。我们希望所有具有同样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

2008年12月9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3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中国羁押期间去世

一份官方声明称,罹患晚期肝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周四在羁押期间死亡,终年61岁。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被镇压多年后,刘晓波仍代表着这次民主运动的希望。


1.jpg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周四在羁押期间死亡,终年61岁。 图片来源:ODD ANDERSEN/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JOSH CHIN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7月 14日 08:41

一份官方声明称,罹患晚期肝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周四在羁押期间死亡,终年61岁。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被镇压多年后,刘晓波仍代表着这次民主运动的希望。

刘晓波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今年6月初获准保外就医,在警卫看守下于中国东北一家医院就医。

2008年年底,刘晓波因参与起草并推广一份呼吁进行和平政治改革的宣言而被捕入狱并服刑至今。从那以后,审查机构将他的名字从中国媒体和互联网上抹除,尽管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让刘晓波赢得了国际声望,但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寥寥可数。中国政府将刘晓波描述为一个罪犯,并称国际社会呼吁释放刘晓波相当于干涉中国司法事务。

刘晓波是一名勇于直言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在天安门广场上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写下大量文章,宣传个人自由和非暴力抵抗,不过这些文章在中国被禁止发表。他是一名卓有成效的组织者,撰写了一系列请愿信和公开信。在生命的最后28年中,他大部分时间要么身处狱中,要么以某种形式被拘禁。

1a.jpg
图为刘晓波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期间在人群中发表讲话。他在这次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DAVID TURNLEY/CORBIS/VCG/GETTY IMAGES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在中国宣扬民主的人把刘晓波看作是一个可能带来变革的领袖,将刘晓波比作南非的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捷克异见人士、后来当上总统的哈维尔(Vaclav Havel)。哈维尔曾支持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在奥斯陆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刘晓波的位置用一把空椅子代替。挪威女演员Liv Ullmann在颁奖礼上朗读刘晓波在法院的最后陈述,其中写道:我没有敌人,没有怨恨。

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激怒了中国政府。虽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本身是独立的,但中国政府仍猛烈抨击挪威政府,并削减了挪威三文鱼进口,还让刘晓波的诗人妻子刘霞实际处于软禁状态。

刘晓波生前在沈阳接受治疗。沈阳司法局在官网公布刘晓波逝世消息,称刘晓波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各地政要纷纷发表声明 哀悼刘晓波(图)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7-14 07:12 AM 编辑

世界各地政要纷纷发表声明 哀悼刘晓波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17-07-13 15:55:42

a8.jpg 国著名异议人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7月13日在中国沈阳病逝


华盛顿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于2017年7月13日逝世后,世界各地政要,从美国国务卿到台湾总统到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纷纷发表声明哀悼刘晓波。大多数的声明还要求中国政府释放被软禁中的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并允许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离开中国。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刘晓波展现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文精神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声明说:刘晓波是“因为推动和平民主改革而在中国长期服刑期间去世的”。“刘先生把他的一生都贡献于改善他的国家与全人类以及对公正与自由的追求”。

蒂勒森的声明还说,“在他为中国的自由、平等和宪政而斗争的过程中,刘晓波彰显了诺贝尔奖所表彰的人文精神。他至死不渝地完全印证了诺贝尔委员会做出的选择。”

美驻华大使:中国“失去了有高度原则的典范”

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的声明说:“刘晓波作为一位勇敢的维权人士,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争取民主和自由的事业。我对她的夫人刘霞、家人和朋友及中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唁。”

他说,刘晓波的去世使得中国“失去了一位有高度原则的典范”。

麦凯恩:刘晓波之死是中国共产党摧残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最新案例

美国国会重量级议员也分别发表声明哀悼刘晓波的逝去。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发表声明说,“刘晓波的狱中之死代表了北京当局对刘晓波博士为之奋斗终身的基本人权的极度践踏。……这是共产党中国摧残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最新一例。”

麦凯恩还进一步批评中国“霸凌”邻国。他说:“在残暴对待自己的公民的同时,中国还继续欺霸邻国。通过把南中国海军事化并支持朝鲜政权,中国给亚太地区带来不稳定。”

佩洛西:刘晓波是我们时代伟大的道德的声音

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声明称,“刘晓波是我们时代伟大的道德声音”。声明说: “今天,全世界都在哀悼刘晓波--他是我们时代伟大的道德声音。他在中国吹响的人权和民主的号角代表了人类最美好的希望。他的勇气成为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们的痛苦象征。”

佩洛西还说:“刘晓波的死亡是一个悲剧,是北京对公正和人类尊严基本理念的公然冒犯。”声明要求美国为中国的人权大声疾呼。声明说,“因为这惨痛的损失,世界更加黯淡。但是,我们必须继承刘晓波的遗志。美国必须履行自己的道义责任,为中国许许多多为争取更自由和更有希望的未来而被当局投进监狱的记者、人权律师、民主活动人士、捍卫宗教自由的人士大声疾呼。如果我们因为商业利益而对中国的人权闭口不谈,我们就失去了在世界其他地方谈论人权的道德上的权威。”

史密斯:刘晓波死亡是中国政府洗刷不掉的污点

美国国会共和党籍众议员、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说,“刘晓波2009年不公平地被关押最终变成了死刑。责任应该由中国政府全部承担。他的死亡是他们洗不掉的污点。这是自卡尔?冯?欧兹茨基在纳粹集中营里死去以来,第一位被政府关押死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史密斯还说: “我们欠他一个感激,因为他展示了民主、合法程序、自由和法治在中国并不是完全陌生的理念。而这些将会是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中国和全球的一部分。”

台湾总统蔡英文:落实民主是刘晓波的“中国梦”

台湾总统蔡英文称刘晓波是中国一位不懈的“人权斗士”。刘晓波曾在自己的文章《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中说过:“我坚信中国的政治进步不会停止,我对未来自由中国的降临充满乐观的期待,因为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拦心向自由的人性欲求,中国终将变成人权至上的法治国家”。

蔡英文说:“这是刘晓波的中国梦。我们期待中国大陆当局展现自信,推行政治改革,让中国大陆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天赋权利,并为两岸关系打开新的契机。中国梦不应是耀武扬威,中国梦应该把刘晓波先生的梦想也一起思考进去。落实民主,让每个中国人都有自由与尊严,这才是值得骄傲的真正大国。”

她还说:“如果中国梦是民主,台湾会在中国大陆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协助。”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刘晓波是世界人权运动的“坚定的引导者”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称刘晓波的去世让中国和世界的人权运动“失去了一位坚定的引导者。”

声明还说:刘晓波的行为界定了公民勇气和人类尊严,他是一位希望自己国家有一个更好未来并为之奋斗的诗人和知识分子。他是一位历尽苦难而终生不悔地宣传和平政治理念的男子汉。无论是过去还是和将来,刘晓波都将继续是所有人权捍卫者的灵感和榜样。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谴责中国政府,称北京当局对刘晓波之死负有主要责任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也就刘晓波逝世发表声明,对刘晓波的死亡表示“遗憾和悲恸”,并称刘晓波的逝世中国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声明说:“刘晓波因其推动实现在国际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被确保的基本人权所付出的努力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刘晓波一直是中国民主运动的领军人物。”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还说,“刘晓波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抵抗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压迫行为为增进不同民族间的友爱做出了贡献。” 委员会的声明指出,刘晓波被中国政府以试图破坏政治秩序为理由判处11年徒刑。但是,“我们认为刘晓波没有实施任何犯罪行为,他仅仅是行使了其公民权利。中国对刘晓波的审判和刑罚是不公正的。”

因为没能出席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当时,颁奖委员会以一把空椅子替代了刘晓波。声明说,“我们现在不得不与事实达成妥协,为刘晓波准备的那把椅子将会永远空着了。”

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英文版则针对刘晓波的去世发表了一篇评论。 评论说,“刘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但是,他在西方的支持下试图对抗中国社会的主流,从而决定了他悲剧的人生。即使他活得更久一些,他也永远不会达到抗拒历史潮流的政治目标。”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就刘晓波去世发表声明

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利7月13日就中国异议作家、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因病去世发表声明。

黑利大使的声明说,“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争取自由的真正勇士,他对全世界渴望民主的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刘晓波运用他声音的力量,他知道自己会受到报复,但是正如他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发表的言论所说,这样后代就会有‘一个拥有法治,人权高于一切的国家’。他死了,但是他还活着,虽然刘晓波体内的癌症在夺去他最后的呼吸,但是他还是被那些害怕他声音的人关押至死。我的哀悼和祈祷与他遭到软禁、深爱的妻子刘霞,他的家人和中国同胞以及世界各国公民同在。我们和他们一道哀悼失去了这位为中国人民的权利而英勇奋斗的勇士”。

此前担任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的妮基·黑利大使对人权事业非常关注和支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持鲜明的批评态度。

妮基·黑利今年3月30日在纽约表示,美国是世界的良心,人权问题是联合国使命的核心。她说,将把人权议题作为安理会日常优先事项考虑。

虽然传统上安理会是讨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最权威机构,包括授权军事行动。但黑利大使认为,事实上,在违反人权的地方,无法实现和平与安全;一系列案例证明,“人权遭侵犯不是冲突的产物,而是冲突的原因,或者是加剧冲突的助燃剂。”

妮基·黑利大使誓言要改变联合国的文化和规则,她说,“安理会从来没有召开一次集中讨论人权问题的会议。从来没有一次会议讨论人权受侵犯导致国家和平与安全出现崩溃这样一个更广泛的议题。”

妮基·黑利大使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持鲜明的批评态度。她今年6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表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充满政治操控的组织,包括中国在内的那些曾经担任人权理事会成员的国家达不到维护人权的标准。黑利说:“委内瑞拉、古巴、中国、布隆迪占据人权理事会的席位。在创建人权理事会的决议文字中,这些席位要求这些国家维护最高的人权标准。它们显然没有维护这些最高标准。”

黑利表示,美国不想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而是希望重建这一理事会的正当性。黑利提出,联合国必须停止让那些侵犯人权最严重的国家获得人权理事会席位。

俄罗斯社会:刘晓波去世彰显中国当局的丑陋

莫斯科 —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在俄罗斯社会引起反应。一些评论分析认为,这位中国知名持不同政见人士在走完人生最后旅途之际也没能获得自由,凸显中国当局的丑陋一面,他的去世更使中国遭受很大损失。

包括官媒在内的许多俄罗斯媒体对刘晓波不久前生病住院,以及他去世和他的生平都做了广泛报道。官方的俄罗斯电视台在报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的消息时配上了世界许多地方示威要求释放刘晓波的视频画面。莫斯科共青团报的报道说,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曾亲自请求过,但中国当局在刘晓波去世前仍不允许他出国治疗。

a9.jpg

抗议人士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门前


文传电讯社说,刘晓波直到不久前被诊断肝癌晚期并扩散后才从监狱转移到医院接受治疗。报道还介绍了刘晓波发起签署零八宪章、呼吁中国实施民主化变革、曾参加八九年天安门民主化运动、以及后来多次入狱的经历。官方的塔斯社也介绍了这位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在2009年被判处11年重刑和后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经历。

自由派的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在报道刘晓波去世的消息时说,中国不仅迫害这位诺贝尔奖得主本人,迫害更波及到了刘晓波的亲人家属。

塔斯社记者,博客作家格罗夫宁说,刘晓波的妻子刘霞被长期软禁丧失自由,期望刘晓波去世后,刘霞的命运能得到改变。

俄罗斯活动人士加努什金娜多年前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加努什金娜说,刘晓波去世的消息让她非常悲哀悲伤。她认为,刘晓波是中国的荣誉,中国能出现这样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要比中国获得许多奥运会奖牌更重要,中国迟早有一天会为刘晓波骄傲自豪,刘晓波的去世更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中国丧失了伟大的儿子。

加努什金娜说,她当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时,她同其他俄罗斯活动人士一致认为,刘晓波更当之无愧,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说,刘晓波获奖后,俄罗斯许多知识界人士都曾期望中国当局能释放他,但这些希望后来都落空。她与其他活动人士还曾到莫斯科的中国大使馆前要求释放刘晓波,但中国使馆官员甚至害怕接收他们的请愿信。她说,许多人都希望有一天能同刘晓波见面,但这已成为遗憾。

加努什金娜说,虽然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好,但今天的俄罗斯不应成为中国人的榜样。

加努什金娜说:“在非民主体制之下所获得的经济繁荣可能会持续某一段时间,但不管怎样,这种体制早晚都会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我们都非常希望,中国未来总有一天能像刘晓波希望的那样成为民主国家。”

时事评论人士尼科里斯基说,刘晓波主张非暴力和平方式使中国更尊重人权法制,刘晓波的想法与典型的俄罗斯知识界人士的思维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俄罗斯今天也有许多类似刘晓这样的知识人士并没有组织反对党,也不发动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仅是因为自己的主张,甚至是因为非暴力言论受到当局的调查和迫害,因此刘晓波去世在俄罗斯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尼科里斯基说,中国当局不让刘晓波出国治疗,刘晓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获得自由,这样对待一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中国当局的耻辱,更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他说,中国本来可以释放刘晓波,展示中国好的一面,但失去了机会。

尼科里斯基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正在朝坏的方向改变,围绕刘晓波所发生的事情显示,中国变得更加不人道,更加不透明。

尼科里斯基说,刘晓波直到去世前不久还被关押在监狱中,这让那些本以为中国当局能捍卫民众利益,中国能成为一个文明民主国家的希望破灭。

刘晓波生病住院和去世也在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引起讨论。一些网友说,现在是21世纪,中国已经如此强大,但却这样对待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应该感到脸红。一名艺术评论家说,过去没有听说过刘晓波,现在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位英雄。

刘晓波生前一直无法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同苏联著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遭遇非常相似。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苏联当局也同样禁止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亲友出国领奖。直到30年之后,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才代表已故的父亲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些俄罗斯评论人士说,期望有朝一日,刘晓波的妻子和亲属也将能代表刘晓波领取奖项。

在苏联解体之前,当时的苏联著名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和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也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与刘晓波相比,萨哈罗夫并未被苏联当局关押,而是被流放到伏尔加河岸边的下诺夫哥罗德市。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的消息传来后,同中国关系密切的普京当局迄今保持沉默。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新闻网页上仅有普京去地方巡视,以及同高级官员会晤的报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4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1 07:36 AM , Processed in 0.1017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