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5|回复: 3

聊聊无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5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9-27 06:37 AM 编辑

       所有世间的价值,比如名声、称赞、批评、关注、忽略、快乐、得到、失去,所有的这些就像玩具一样。当我们的智慧和慈悲成熟后,他们全部是玩具。但直到你认知到他们是玩具之前,他们仍然有效果,能够让你陷进去。试着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心经》的精华。------ 宗萨钦哲仁波切


838071247441351253.jpg


聊聊无明


       为什么要极端地理解我们都是在愚痴颠倒之中? 这是因为所有指导我们行为的观念实质上都是意识的作用,这在在佛法称之为第六识,之后是意根末那第七识,可以理解为我执,再后面是阿赖耶第八识,就是带我们生生死死轮回的藏识。

       以十二因缘来说,对这个世间的真实相不了解, 就叫做无明。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一旦碰到合适缘就转动,引发贪嗔痴从而覆盖了我们的真实智慧。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法都是靠因缘生起,因缘灭去。  

       在第六识里我们确定了对大千世界的认知,美丑善恶好坏是非包罗万象,所有我们对世间事物的判断,都在第六意识里面,无明就是在这个范围起作用,叫起现行,无明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末那识负责搬运我们造业的种子到后面的阿赖耶识,正如南怀瑾老师在《意根,末那第七识》讲演文中说的挑担的沙僧。

       倘如说理智和人格的完美全都可以归于颠倒的无明,是因为这是我们第六识的活动,而且目标未必是解脱。虽然我们有共通的伦理价值,可也是无法究竟,既不断变化又无确定其主宰或独立成分,是所谓空性的,是有漏的。李光耀先生儿女之间的关系变化就是典型例子。

       明与无明也都是不真实的。譬如我们这个房间, 电灯一打开它就亮了起来,黑暗就不见了。那么黑暗是从哪里跑掉的?当我们又把灯关掉,光明不见了,那么光又从哪一个窗户跑出去的?无明这个东西不真实,这是无明空性的比喻。  

      《心经》说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第六识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意识,就是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有我执才会有轮回,打破我执就是破除末那识的无无明, 无无明尽就是把藏识阿赖耶识的种子也给毁灭掉了,那还剩下什么?就是永无生灭的清静光明。

       尽管目前只是纸上谈兵,我们还没有实修禅定功夫以获得明心见性的境界。可是能够坚信阿弥陀佛,就是无明黑暗中透过的一缕光明。净土法门的方法就是念佛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乘佛的大悲愿力往生净土,在那里继续修学佛法,圆成佛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9-7 10:59 PM 编辑

什么叫第六识?第七识?

希夷

       一、 第六识的意义和作用。


       第六识又叫意识,在八个识当中,它的活动范围最宽,活动力量最强。它有时和前五识一起,对外在的境界起着种种分别;有时单独向内起着种种分别。由于从属于六识的“思心所”的发动身、语、意才构成种种活动。我们要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也要依靠六识中的“慧心所”来修习禅观和智慧。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有必要认识第六识知识的活动情况。

  六识的作用,通常分做两种:
  1.五俱意识。就是第六识和前五识在一个时间内,一同接触到外面的种种境界,比如说,眼识看见形象的东西,同时也有意识起着分别,由于有意识的活动,使得眼识对于色境了别得更加清晰,而意识本身同时也通过它的“念”心所把眼识见的色境摄存下来,以便引起回忆分别。这就叫五俱意识。
  2.独行意识。就是在前五识潜伏着不起分别的时候,即眼不见色、耳不闻声乃至身不觉触时,第六意识仍可以单独活动,比方意识忆念过去、未来等种种境界,就完全是不伴随前五识的。在独行意识中又分成三位:
  甲、散位独行意识。一般人现前此起彼伏的种种思想活动,这种意识活动比较粗动显著,因而容易知道。
  乙、梦位独行意识。就是在睡眠的时候,前五识不起分别作用,但意识还是可以活动起种种的分别,只是迷迷糊糊的不清晰罢了。我们平常做梦就是第六识的活动,这也是容易知道的。
  丙、定位独行意识。第六意识通常在一般人们是散乱不定的。但我们如果经过长期修行,就能够得到定境现前。定中境界是和普通的境界不相同的。通常是思想杂乱,此起彼伏的;定中那就不同了,一切浮思乱想基本上肃清了,能够清晰明白、专注一趣地了别境,而不为一切境界所动摇。

  学佛的人修行的第一步,在于把第六意识从散位活动改变成为定位活动,然后在定位活动的基础上去进行培养无漏智慧、斩断烦恼的修行工夫。

  二、第七识的意义和内容。

       第七识原名叫做“末那”,它的意义是“意”;与第六识的意识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意,正是指它在凡夫位其体是个纯染污的东西,无始劫来日夜相续没有刹那时间曾放弃执拗爱染;它是不断地单纯地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自内我,思量为我的爱见极强,因之管它叫意。第六识虽有思量作用,可是有时间断,例如熟睡无梦时,第六意识就不现前,也自然就没有起思量作用了;因之第六识不能单叫意而叫做意识,只有第七识思量义特强,而且第七识还为第六意识所依之根;故唯第七识得名为意。

  识和根的关系,就像草本的枝叶和根一样。但不同的是: 草木的枝叶和根同一种子而生,识和根种子各别。不过由于某种东西有助于发某种识的作用,特地名为某识的根,这里有一个界限,任何识没有同类根就不能发生,任何根也不能助发异类识。如眼识种子必须依眼根才能发生,而眼根也只能助发眼识,绝对不能助发耳、鼻、舌识等。

  谈到这里,可提出如下的问题:
  1.末那识是不是有种子? 我们根据经论的回答是有的。
  2.经论上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回答是:佛说一切法(事事物物)都有因果。凡是果法,就决定有因。现在所现起的末那识是果,所以知道决定有它自识种子的因。
  3.那末,种子藏在什么地方,怎么知道的呢? 简单地说,藏在阿赖耶识里。因为论上说过:阿赖耶识(第八识)藏一切种。末那是一切法中间的一种,所以知道它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里。
  末那种子藏在阿赖耶识里,它所现起的现行识又返转来思量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
  七识以思量为性,同时又以思量为相。

  和七识相应的心所,一共有十八个,而经常和七识心王同起的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烦恼心所。凡是心所和心王相应,一定是同思量一境,而行相(就是一种心理状态)各别不同。这个末那心王,执阿赖耶识为我,就和它相应的痴、见、慢、爱四烦恼都是因为思量我而现起的,所以四烦恼都给加上一个我字。比方说,就它有一种愚我相、迷无我理的意义而说,就叫做我痴;就在非我法上妄计为我的意义来说,就叫做我见;就恃我见使心高举的意义来说,叫做我慢;就在所执我上深生耽着的意义说,叫做我爱。

  第七识的本质就是思量,比如掩闭着一间装饰华丽的房子,我们站在门外边的人,就常常思量着这间房子里究竟是个什么样儿?藏些啥东西?第八识本来只是有潜伏产生各种现象的功能,是识的根本依处,而不是什么自我。但七识如像站在门外的人,对于房子里的形象不够了解,而常常想望着这间房子,思量房子里的东西一定是我的,就这样地思量着思量着,永恒地执着不舍。由于它的内在我执,也就影响到依止它的根的第六意识,使我们每个人不论是行住坐卧,总时时刻刻记着有一个我。或者和人谈论道理,一开口就说一个我怎样怎样,这就足够说明每个人不能忘我的所以然。这个不能忘我的根源,就是第七识。

  我执的根源已经给我们找着了,那么忘我是不是可能,有什么实事可以体验?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它。

  据说从前有个出家人,深入空无边处定,停止了意识的活动,等到出定以后,就伸出两双手扪摹虚空。人家问他作什么,他回答说:“觅我”。由于他在出定的时候伸手觅我,可以推察他在入定时一定忘记了我。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可以证明忘我完全是可能的,但这只就内在生活上说。如果有极健全的意识,在实践生活上一切不为自我打算,也能逐步做到忘我,菩萨为利益他人而能牺牲自已的一切,就是第六意识上的无我智慧的作用,能反转来影响到第七末那识使它消除我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来做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2:02 PM , Processed in 0.0464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