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百家杂谈] 人造胚胎研究挑战科学伦理边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3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  2017 年 06 月 13 日 16:45:48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成熟,科学家已能够创造出类似胚胎的人造合成体。但当这类科学实验触碰到当下科学伦理的边界,研究该就此止步还是伦理准则该酌情放宽?


01.jpg
Ali Brivanlou博士在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Brivanlou实验室里。2014年,Brivanlou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表研究成果,介绍了他们把体外受精的人类胚胎细胞进行重编程的研究细节。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2.jpg
这些重编程细胞能在不借助母体的情况下自主形成组织,并且展现出一种类似于原条的特征。Brivanlou博士说,研究者还可以观察到外观类似于胚胎中三层细胞的胚层结构,这种结构在胚胎中最后会发育成器官。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3.jpg
Brivanlou实验室中,副研究员Gist Croft从低温液氮中取出胚胎干细胞容器。在美国,有一条的“14天准则”,对有关体外人类胚胎的研究进行限制。它规定实验中,不得培养人类胚胎超过14天,也不能在原条出现后继续进行实验。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4.jpg
Fred Epoc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Brivanlou实验室中工作。在“14天准则”之外,科学家们进行过一些其他的重编程细胞试验,比如将重编程的成人细胞培养成模拟特定器官的合成体,比如具备了初始形态的“合成人脑”。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5.jpg
Brivanlou实验室中,Szilvia Galgoczi正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上述实验中培养的并非完整的胚胎。但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些细胞拥有与胚胎类似的卓越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并且不依赖母体的帮助。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6.jpg
Danielle Little(左)和Cecilia Pellegrini在洛克菲勒大学Brivanlou实验室。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7.jpg
洛克菲勒大学Brivanlou实验室中的一架核转移显微镜。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8.jpg
储存在Brivanlou实验室里的干细胞。重编程后的细胞被放置在盛有激素的塑料碟子中以促进其生长。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09.jpg
Brivanlou博士在办公室里打电话。他曾说,针对人类胚胎的“14天准则”并不该应用于他的实验室创造出的合成体。“他们并不是胚胎,而且他们永远不可能被植入子宫。”
Ryan Christopher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1:36 PM , Processed in 0.0448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