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18期:被顶替者王娜娜的“高三”
搜狐图片 2017-06-08
在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14年后,34岁的王娜娜开始了“高三”式的备考生活,尽管被替换的这些年无法重来,但她还是执拗地要再试一次。图为每当聊起这件事,王娜娜总会忍不住落泪:“啥坑都能过去,就这过不去,一提起上学,就掉眼泪。我本来是个成天都爱笑的人,唯独这件事,我笑不出来啊。”郝文辉/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2015年,王娜娜在银行申请办理大额信用卡时,意外发现自己的学历信息被人顶替。12年前,有人用她的名字走进了她考上的大学——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而十几年的人生,也被人冒名顶替了。这一发现,使她的生活再难平静。整整一年,她都在维权和噩梦中度过,在家吃饭时,也不忘看看新闻,关注一下时事变化。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一度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在舆论聚焦下,冒名顶替者“假王娜娜”张莹莹的学历被注销,这条“造假链条”上的相关人员受到相应的处理:3人被移交司法机关,9名涉案人被处分。2017年5月,媒体关注的目光早已散去,围绕王娜娜所引发的舆论也已“平息”,但她依然在争取自己上学权利的路上奔波。图为2016年某英文报纸刊登王娜娜的相关新闻。
2016年12月1日,距离王娜娜给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打第一个电话,已过去一年零七天的时间了。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和折腾,她仍然没能拿回自己丢掉的学籍,而张莹莹一家,也从未向她正式道歉过。王娜娜只跟张莹莹通过一次电话,对方的这句话成了她的一个心结:“一个破学校你折腾啥,就算你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当老师。”
王娜娜决定不再等候“虚无缥缈的官方回应”,开始重拾陌生的高中课本,加入2017年的高考大军,用自己的方式去拿回失去的东西。“如果不想着高考,不想着恢复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利,那这件事就会永远画上句号。”图为2016年12月2日,在洛阳某学校高考报名点,王娜娜站在一群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孩子当中,排队等待报名。
但重新参加高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4年里,数学公式和地理洋流走向图都没变,她却变成了妻子、母亲、广告店店主。当孩子、工作、家庭与高考一并涌入生活时,王娜娜再也无法找回14年前专心备考的状态,时间、精力、专注度以及记忆力,对她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图为广告门店的电脑桌后,王娜娜在墙上贴满了自己整理的文综内容复习资料。
王娜娜和丈夫在洛阳经营着一家广告设计店,自从冒名顶替事件被发现后,王娜娜的心思就不在挣钱上了,“原本有5个员工,都给辞退了。”但丈夫一直全力支持她参加高考,一个人扛起了店里的生意,尽量给王娜娜多争取一些时间看书复习。图为2017年5月10日,桌上放着仍在播放的网络课程,王娜娜和丈夫在店里打盹休息。
而接送照顾孩子的任务,王娜娜避不开。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送孩子上学,上午看店,下午复习,接孩子放学……夜里12点钟后睡觉,这是现在王娜娜一天的生活工作安排。每次去复习的时候,儿子经常哭个不停。王娜娜说,有时她也怀疑自己去高考的意义,这让她十分纠结。图为2016年12月1日,王娜娜接孩子放学回家。
大女儿平时住在爷爷奶奶家,每周末回来一次,“妈妈,你要累死我爸爸啊,现在我们都不挣钱,都靠爸爸挣钱”,敏感的女儿觉察到,现在妈妈更多地待在了家里。而女儿写作业的书房,半年来一直被王娜娜征用。图为王娜娜在女儿的卧室看书复习。
三岁的儿子不知道妈妈在做什么,却习惯了陪妈妈读书的状态。王娜娜说,更多时候,自己在看书,儿子都会悄悄进入书房,看看妈妈,然后自己跑到客厅玩。图为广告店里,儿子要看动画片,王娜娜拗不过,在另外一边背英语单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