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3

[人世间] 《发现》:“红茶皇后”祁红 百年沉浮谁能解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茶皇后”祁红 百年沉浮谁能解救
搜狐图片  2016-5-4


1.jpg
“你们祁红世界有名。”这是1979年邓小平视察安徽黄山时对祁门红茶的评价。这个在101年前(1915年)拿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中国名茶几经沉浮。如今在祁红的故乡,安徽省祁门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已渐失当年辉煌,逐渐沦为商业竞争之地,它所承载的历史,也在商业市场中只剩下败落身影。图为2016年4月10日,祁红老茶厂一片荒芜。 图:晓先 江雨 摄 文:综合中国茶网 合肥商报 中国知识产权咨询网



2.jpg
祁红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祁门红茶得益于祁门当地的红黄土壤和云雾缭绕的气候,酝酿了这种持续而绵长的香气。英国人对于茶内蕴涵的香气无法命名,干脆就以产地名之,“祁门香”成为世界红茶香味的一种。图为2016年4月10日,祁红老茶厂办公楼的门楣上依稀还可以看到“祁门红茶责任有限公司”的印记。



3.jpg
  那时的祁门红茶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享有盛名,美称“红茶皇后”,被尊为红茶中的极品。祁门红茶虽产自国内一个小县城,但自1875年问世后的就主要销往英国。很多古今外的文人雅士和政治枭雄对祁红的赞誉和垂爱都深入骨髓。作为国礼茶,祁红流传甚广。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夫人的家族从前在上海经营华茶,经常将祁门红茶输往美国销售。因此,罗斯福总统特别喜爱祁红。
  现在,祁门老茶厂虽然破败,但依然能够从现有的建筑和配备中窥见当年的盛况。图为2016年4月10日,祁红老厂区,虽然春意正浓,但厂区里荒凉破费,一股寒意,除了瓦砾就是断垣残壁,一片荒凉。



4.jpg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祁门红茶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无情冲击。特别受国际市场影响,祁红产业一度出现萎缩,产销疲软。由于放开市场准入,大大小小的民营茶厂和个体茶商也逐渐兴起,祁门茶厂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以往,销量也随之频频下降。祁门茶厂只能迎合市场,主动求变。和当时的众多国有企业一样,改制成了祁门茶厂的唯一出路。2004年,祁门茶厂的改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2005年,安徽省祁门茶厂及所属的平里茶叶初制厂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浙江嵊州大鹏茶业有限公司以2520万元将祁门茶厂收入囊中,并获得“祁山”牌祁红商标使用权,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则以172万元成功收购平里茶叶初制厂。
  当时,著名的“祁山”牌商标花落浙商,曾引起较大反响。由于该商标不得自行转让,也不得在祁门县以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商标所有权仍属祁门县政府,一度曾经让当地人看到振兴祁红的希望。但江浙资本的注入并未给“祁山”牌红茶带来业内人士所说中的预期效果。“如今的祁门茶厂已经被拆,现在变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祁门茶厂原厂长何胜利透漏。图为2016年4月10日,祁红老茶厂里已经竖起来售楼字样的牌子,茶厂原来的医疗室也已经被翻盖成开发商的售楼部,新一轮开发即将开始。



5.jpg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1985年,祁门红茶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红茶加工厂,占地面积近24万平方米。生产设备约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部从国外进口。最繁荣的时候,有将近4000人在这里拣茶、制茶,而那时,祁门全城也不过3万人。祁门茶厂,曾经创下祁门历史上三个三分之一:正式员工占全县三分之一,税收为全县财政三分之一,产值为全县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图为2016年4月10日,沿街的小瓦房曾经是茶厂职工的宿舍,现在一些老工人依然还居住着。



6.jpg
老茶厂职工介绍,祁红辉煌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县内鲜茶叶都会以统一收购价流入这个全县唯一的红茶厂,省茶叶公司等商贸企业承揽了厂里95%的销量。“取消统购统销后,特别到上世纪90年代茶厂就不行了,每年大概要亏70万元!”图为2016年4月10日,80岁的叶万好老人从茶厂废墟上走过。他的儿子也是老茶厂的工人,但现在已经都不在人世了。



7.jpg
祁门老茶厂荒废的办公楼背后,85岁的曹继丰拿着一把锄头,弓着身子,吃力地刨着自己开垦的菜园地,脚下的这块地曾经是茶厂小花园。看着旁边乱石瓦砾和堆满杂物的花园亭子,曹继丰老人一声叹息。他解放后进入祁门茶厂一直没有离开过,眼睁睁地看着厂子从红火走向衰落,厂房被推倒,机器被切割,他除了惋惜只剩无奈。“该拆的都拆了,只剩下这栋办公楼、食堂和家属区,医疗室已经被改成的售楼部了。”茶厂的老员工回忆,在红火的那个时代,甚至连卫生纸厂里都发,基本不用自己花钱买什么东西,福利待遇特别好,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8.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原来茶厂的花园亭,现在堆满了杂物。



9.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在老茶厂仅存的办公楼立柱上遗留着落款2005年3月22日的一份致全体茶厂员工的公开信,尽管经历11年风风雨雨,但字迹依然是那么清晰。



10.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祁门茶厂的传达室已经被改成一个古董收藏店。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茶厂家属区,一个老人在门前凳子上用午餐。如今留在老茶厂里的多是老人还有外来人。



12.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77岁的陈兆坤,在厂区老房子后面搭了一个鸡圈,养鸡。他从195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居住在这里。



13.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74岁的李奇英走出老茶厂大门散步,大门楼子已经被换成开发商的广告。



14.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老茶厂里,孩子们在玩耍。这一代孩子可能已经开始喝茶,但他们无法知道,自己脚下的这块地,当年创造了怎样的辉煌。



15.jpg
在距离荒废的老茶厂办公楼不到200米的一栋老房子里,推开大门,凉气逼人。6排棺木,上下两层,整齐码放着,这里曾经是茶厂最热闹的食堂区,现在却存放着100多口茶厂老人的“寿材”。68岁的戴辉煌很快就找到自己和老伴寿材的存放位置。1971年进厂,戴辉煌至今还记得当初的样子。在戴辉煌看来,老人们将寿材集中堆放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当地的土葬风俗,还有是对老茶厂的怀念。但戴辉煌说他和老茶厂老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祁红重振雄风。



16.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随着年代久远,无人翻新,堆放寿材的食堂也已经摇摇欲坠。



17.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以前熙熙攘攘的厂区道路,如今已经十分冷清。



18.jpg
  而同样在距离祁门县20多公里外的平里老茶厂也同样难逃此命运。走进平里老茶厂,大门,车间,操场等一应俱全,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盛况。
  被称为“祁红匠人”的闵宣文18岁就从上海踏入山区小县城祁门,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从那时就和“祁门红茶”四个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后来练就了茶叶审评和拼配的的绝顶功夫,据说,在祁门茶厂当年整个的黄金岁月里,几乎所有的顶级祁红都是经闵宣文品尝后才出厂的。而其中一瓶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送人的红茶,还是他亲手做的。图为2016年4月9日,平里茶厂很多老楼还在,置身其中,又勾起闵宣文老人的记忆。



19.jpg
“那里,是以前最早的厂房,老早就用上西洋设备,厉害嘞,获了很多奖;那边的大烟囱,以前好多人来,都要和它合影。”提起茶厂往事,闵老打开了话匣子。老人说,这么多年,平里茶厂的布局依然没有多少改变。在这个茶叶采摘旺季,与祁门县城里热火朝天的茶厂场不同,坐拥天时地利的平里老茶厂丝毫没有没有收购茶草的迹象,印着各式外文的制茶机器安静地放在厂房里,只有刚刚冲洗过尚带着水渍的地面显示,或许要开工了。不远处,一座现代化厂房正在施工,官方消息称,这个老厂区正在筹划红茶文化旅游项目。



20.jpg
如今祁门县城茶山公园门口依然竖立着一个采茶女的雕像,而后面是邓小平对祁门红茶的赞叹。红茶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何时到来,人们在期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在距离祁门老茶厂不远处也新建起了一座茶厂。这家2010年成立的茶厂,汇集了一大批祁门茶厂的老人。他们正在适应市场,努力传承。四月,祁门小镇游人如织,除了传统的红茶产业外,这里正在发展“祁红+”战略,探索祁门红茶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祁红博物馆,红茶庄园成为游客采摘茶叶外,新的旅游项目。茶叶青草采摘下山后,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十几个小时的初制程序,加工后的茶叶,被称为“红毛茶”。然后还须经抖筛、分筛、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等十几道精制工序,一份真正的祁门红茶才能完美呈现。图为2016年4月10日,工人们正在揉制茶叶。



22.jpg
图为2016年4月10日,新建茶厂内,工人师傅检查祁门红茶的发酵。发酵是祁门红茶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温度湿度都影响着茶叶的好坏。发酵后的红茶颜色是咖啡色,味道有些刺鼻。



23.jpg
比起初制的程序化,精制工序极其考验手工,有的制茶人学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全部把握精到,可能只掌握了其中的某几道工序。像擅长审评拼配的闵宣文老人,了解厂里所有茶叶原料的来龙去脉,经他拼配过的茶叶,等级只升不降,能让一批茶叶的滋味、口感和香气都达到一个更高水平,而他66年的时间才练就“闵拼”的金字招牌。他也被这家新建的茶厂聘请回去,如今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传人的闵宣文老人虽然已84岁高龄,但依然每天“泡”在茶里。



24.jpg
刚刚上市的红茶,琥珀的色调,清香的味道,沁人心扉。在博物馆楼上的茶叶审评室,今年历口茶园新茶泡好的茶水放在一边,闵老拿起勺子小口慢品,“对,就是这个味,收好了,今年的特级祁红茶就是这十几斤了!”



25.jpg
而在中国祁门红茶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当年茶厂的各种印章,超过一百枚,茶厂已经成为历史,但祁红未来依然充满着希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3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6:32 PM , Processed in 0.1185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