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人世间] 《发现》:8年后,重回震中映秀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2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年后,重回震中映秀镇
搜狐图片  2016-5-12


1.jpg
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如今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隔八年。据了解,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它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以及17923人失踪。作为震中、亦是受灾最为严重地区之一,映秀镇费时数年重建,一改昔日疮痍满目的景象。图为2016年5月11日,四川汶川县,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偌大的纪念表盘。时针和分针清晰得交叉出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图/搜狐无人机飞行大队 新华社 视觉中国 编辑/黄志鹏 牛格 韩晓乔(实习)



2.jpg
据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映秀镇全镇因灾死亡6566人,受损、倒塌房屋1066户。另外,耕地大面积被毁,工业企业遭受重创。漩口中学、映秀镇中心小学全部被毁、映秀镇中心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损坏严重。图为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楼房遭到地震的严重破坏。



3.jpg
重建后的映秀镇,目前管辖7村1社区。其中集镇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其中城镇住房有20万平方米,公共基础设施8万平方米。重建项目包括了安居房、卫生院、市政道路、震中纪念地等。图为2016年5月11日,四川汶川县,在重建后焕然一新的映秀镇。



4.jpg
在灾后重建上,镇区的整体选址慎重考虑,将城镇居民的住房选址均退让至地震断裂带200米以外,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则退让至地震断裂带300米外。另外,在建筑结构上,采取钢架结构、轻钢结构、木质结构等。而建筑技术则采用阻尼器、隔振垫等先进防震技术。图为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县,航拍下映秀镇的震后场景。



5.jpg
据了解,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共同建成了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网,并于2016年4月25日正式启用。该地震预警网是全球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图为2016年5月11日,四川汶川县,在通往映秀方向的公路旁,矗立了一块“映秀镇”的石碑。



6.jpg
“地震预警”是指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地震预警网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图为2008年5月16日,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近300名师生及教师家属徒步撤出汶川县。地震发生后,多处山体垮塌阻断公路。水路成为南路进入汶川的唯一一条救援通道。据了解,当时由解放军组织的船只,不断往返于水上,送去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接出伤员和灾民。



7.jpg
据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则减少39%。图为2016年5月11日,四川汶川县,航拍下的映秀镇,右边河流为岷江。




8.jpg
这一地震预警系统,在2013年便被汶川地震灾区开始应用。地震预警系统连接了兰州、成都、昆明等地的南北地震带。在2014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后,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图为2008年5月15日,四川汶川县,这是从成都到汶川途中航拍的映秀镇的灾区照片。



9.jpg
依托这张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了景谷、康定、乐山等破坏性地震。截止至2016年4月,已实现了连续29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无误触发(误报)和漏报。图为2016年5月11日,重建后的汶川县映秀镇。



10.jpg
汶川地震产生了一批饱受争议的人,包括被网友戏谑为“范跑跑”的范美忠、“中国小英雄”林浩、“敬礼娃娃”郎峥等。据了解,范美忠如今供职于华德福高中,并撰写《庄子解读》。在饱受争议之后,范美忠一如当年,依旧我行我素。图为2008年5月15日,汶川映秀镇。一位小伙子大声哭喊着哥哥的名字,哥哥一家居住的房屋已没了踪影。



11.jpg
被授予“地震小英雄”的林浩已走出大山,在2008年奥运会会场成为唯一一个举国旗的儿童。如今和同龄人一样处于青春叛逆期,会乱摔东西,也曾闹过离家出走。目前,林浩放弃就读普通高中,选择在成都一所艺术类学校就读,希望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图为2016年5月11日,四川汶川县,航拍下的映秀镇。



12.jpg
时值3岁的郎峥在2008年被救援人员从废墟抬出时,不忘给解放军敬礼,这个细节动作让他成为口头相传的“敬礼娃娃”。据了解,郎峥现正在绵阳一所寄宿制小学读书,在2013年芦山地震是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图为5月28日,四川汶川,震后对映秀镇危楼实施爆破。



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46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