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1

[人世间] 《活着》第668期:最后的洞穴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李杨   编辑/邹怡  2017-04-17  腾讯图片
中国最后一个洞穴村
撰稿/李杨

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格凸村,海拨 1800 米处有一个原始洞穴,里面是一个自然村落,19户苗族同胞近百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个洞深 215 米,宽 115 米,高 50 米,如同一个巨大的足球场。据洞里居民说,他们的祖先当年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到洞中,之后便在此定居,他们的穴居生活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水塘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洞穴村,也是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67岁的王大爷说:“我们这里有上中下三个洞,上洞不能住人,只能住中洞和下洞,当年土匪把中洞包围,洗劫了财物,我们便搬到下洞,那里条件不太好,但容易逃跑,解放后,才又搬回中洞来的。”

王大爷介绍:因为语言的原因,洞里的人们以前很少与外界接触,他们在洞周围的山石间种植农作物,贫瘠的土地只能出产玉米、土豆、南瓜等品种,他们还养鸡、猪和牛。过去妇女们还自己纺织土布,自己做衣服。

2014年,我偶然来到这里时,看见很多家庭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家里除了电视机,几乎没有别的值钱家当。洞内的房子多数竹篱笆编织而成,没有屋顶,少数由木板建造。男打工女远嫁,是这里的常态,平时洞里都是老人妇孺。他们始终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

当地政府为了让他们脱贫致富,专门在山洞下给他们修建了新村,可是搬出山洞的人家却不多,不少新房成了杂物间,甚至用来堆放玉米杆。

过去洞穴里有一个小学,如今早已搬走,教室里当年的黑板还保留着,2006年贵州电网公司捐建的操场纪念碑静静地立在操场边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简陋的篮球架令我感叹嘘嘘!据说这些年来,洞中走出了几名大学生,他们在城市工作安了家,过上了让祖辈们羡慕的生活,洞里人认识到通过教育才能子女真正走出大山。但是,现在孩子们上学却要走很远的山路。

格凸河旅游业的发展,给洞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机遇,这里开始有了现代化的设施,他们开设了小卖部、烧烤摊、客栈,也因地制宜开发了旅游小商品,但是到这里的游客并不多。据说也有人想到这里来投资,通过门票收入来改变贫困的面貌,可是若干年过去了。洞里的人们依然还继续蹒跚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格凸村深215米,宽115 米,高 50 米,如同一个巨大的足球场。据洞里居民说,当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而从山下搬到洞穴中居住,之后子子孙孙繁衍,不知不觉村子在洞穴扎根已经150多年了。



2.jpg
洞外是郁郁葱葱的大山,格凸河经此地流过,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水塘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的说法,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洞穴村,也是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3.jpg
这里土地贫瘠,村民在山石的缝隙中耕耘播种,只能出产玉米、土豆和南瓜、黄瓜等作物。日子虽苦,村民依旧因为丰收而感到喜悦。



4.jpg
洞穴里没有信号,无法使用手机,如果村民需要对外联系,只能在洞口寻找到信号,



5.jpg
洞口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提供人们日常使用的水源。



6.jpg
洞里面的房子全是竹木结构,用篱笆围成,没有屋顶,简单、经济、实用。只有少数房子由木板建造。



7.jpg
洞里面的房子全是竹木结构,用篱笆围成,没有屋顶,简单、经济、实用。只有少数房子由木板建造。



8.jpg
一户人正在烧火做饭,他们始终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更早之前,这里的妇女还自己织布。



9.jpg
村民平时用得最多的电器是电视机,通过电视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社会变迁,这也是大部分家中最值钱的家当。原本村民和外界联络的方式只有一条小路,很晚才开始有通讯信号及电视。村里也有洗衣机,摆放在洞穴里显得格外突兀。



10.jpg
洞穴里篮球场,一颗小树,几根模板就是一个篮球架。这个简单的操场还是2006年贵州电网公司捐建的。



11.jpg
过去洞穴里有一个小学,如今早已搬走,孩子们现在上学需要走很远的山路。据说这些年来,洞中走出了几名大学生,他们在城市工作安了家,大人们也意识到教育或许能让下一代不再贫穷。



12.jpg
当地政府为了让他们脱贫致富,专门在山洞下给他们修建了新村。可是村民住不惯,搬出山洞的人家并不多,不少新房成了杂物间,甚至用来堆放玉米杆。



13.jpg
洞穴环境毕竟潮湿,不宜长久居住。如今留在洞里的年轻人不不多,尽管如此,太阳出来时,人们还是习惯坐在洞口。



14.jpg
洞穴里的人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打工女远嫁是这里的常态,如今洞里平时皆是老人妇孺在打理。



15.jpg
格凸河旅游业的发展,给洞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他们开设了小卖部、烧烤摊、客栈,还贩卖一些简单的旅游小商品。



16.jpg
村民和政府希望能通过门票收入来改变贫困的面貌,但是到这里的游客并不多。若干年过去了。洞里的人们依然还继续蹒跚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17.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5:52 PM , Processed in 0.0783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