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3|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朋友,听过战斗民族的国歌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4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听过战斗民族的国歌吗? 

 2017-03-15 猫君 每日签

当年克里米亚危机沸沸扬扬,西方国家撺掇着要制裁俄罗斯时,俄罗斯驻日大使馆在推特上发了这样一张神图。(字幕:爷等着你丫来制裁…)



除了战斗民族的典型象征——毛熊之外,这神图里还集中了大量俄罗斯著名土特产:伏特加、AK47、洲际导弹发射车、巴拉莱卡琴,还有一顶作为西方人心目中苏联标志的五星雷锋帽。

 

作为继承苏联遗产最多的熊大俄罗斯(还有个熊二乌克兰),不仅有红场、军火、以及赫鲁晓夫楼,就连现在的国歌也是把当年的苏联国歌拿过来改个歌词就直接用上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战斗民族一贯的 “能凑合就上”的国民性的体现;毕竟他们在没伏特加的年代里,连古龙水、发胶、飞机防冻液、液体鞋油这种只要主成分是酒精的东西都能拿来将就着喝。


俄剧《战斗民族养成记》剧照


但国歌这档子事情绝对是出于人民群众对这一旋律满满的爱,叶利钦当年试着换了下苏联国歌就搞到怨声载道,最后还是普京大帝拨乱反正了事。


苏联这首国歌的名字——《牢不可破的联盟》在如今看来,也许改成“不攻自破的联盟”更应景一些,但正如龙应台所说:“歌,是有独立生命的。你希望它流行,它不见得流行。你认为它只有一种意义,它钻入地底,出现时是一种全新的宣示。你希望它湮灭、消失,它却四处流传,如星火燎原。”这样的歌,与意识形态无关,而是归于国家与民族的共同记忆。

 

如果能有什么具象的东西可以描绘曾经历残酷的卫国战争和有过解放全人类理想的战斗民族的共同记忆,那就应该是一瓶来自遥远极寒之地的伏特加。


最初感受到的是手指接触到酒瓶的冰冷,然后是冷酒入口的清冽,最后是咽下去火一般的激情在体内燃起。而等到旋律结束一切归于平静,最深沉的苦难和最华丽的理想便化成了最悲壮的美。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io_unread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 18px; height: 25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webkit-background-size: 18px; background-size: 18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3:39牢不可破的联盟来自每日签

↑ 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俄罗斯联邦现在的国歌歌名为《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沿用的也是这个旋律。


对于战斗民族国歌为何可以调和庄严及中二属性且兼具洗脑效果,一个玩古典乐的基友给出了如下的专业意见——

 

➀ 继承了近代俄国民族乐派的旋律性强的传统,易于激发听众情绪(可以参照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➁ 融入军乐所常用的大量强调力度的符点节奏;

➂ 加入大量上行4/6度的弱起大跳。

 

这三点意见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这曲子其实是召唤你去战斗的毛熊!而如果恰巧知道出于同一作者的另一神作——《神圣的战争》的话,就可以发现满满都是战斗的套路。(猫君推荐,两首曲子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sprite.2x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size: 37px; background-size: 37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神圣的战争苏军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 - 著名的俄罗斯名歌3CD


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仅仅是改变了节奏就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电影《大腕》里那样,即使是最悲伤的哀乐,只要加快4倍也能演奏出欢快的感觉。而战斗民族的国歌则反其道而行之。


据说是当年斯大林同志觉得搞个法国人写的《国际歌》当国歌这事儿很不“毛熊”,就动了换国歌的心思并在征集过程中想起了苏共的党歌。当合唱团以慢两倍的节奏演唱出党歌之后,领袖表示:“这●就是一艘威武的战列舰!”



于是这艘“战列舰”就击败了由哈恰图良和肖斯塔科维奇两大作曲家联手打造的另一作品,正式成为了战斗民族的国歌。而苏共也算是为国做了个牺牲,把被嫌弃的国际歌捡了回去当党歌用。


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战斗民族的国歌就是橡皮泥,于各种版本中呈现出不同的感觉。狠了可以让你有随时上去玩命的感觉,软了也可以抒情到苏。也许只有这样的曲子,才能代表那片土地上在毛熊的皮糙肉厚下感情丰富且细腻的人们。

 

艺术本身虽然看起来文弱,但战斗民族的艺术细胞里却从不缺乏倔强和强悍。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们都曾一言不合就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而普希金更是死在了决斗这件事上。


普希金 ↓↓↓


70多年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市民们更是上演了壮烈的一幕——飞机穿越德军防空火力网运来总谱,从前方战壕里揪回来瘦骨嶙峋的音乐家,用七拼八凑的乐器奏响了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音乐在此刻,便成了他们与德军炮火对抗的武器。

 

既然当年无形的旋律都可以成为武器,那么今天战斗民族能将一些有形的东西用来和各种奇葩困难作斗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拳头可以打败棕熊,民航飞机能征服恶劣的天气,就连街边买的白铁皮也成了修军用飞机的神器。


上图内容来自知乎


俄国诗人丘特切夫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通常的标准无法衡量她,在她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于是国歌便与伏特加一道,构成了战斗民族版本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俄剧《战斗民族养成记》剧照


先辈们熬过了卫国战争,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柏林,并开始为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理想而奋斗。虽然当年的联盟和理想现在都已经不在,但是流过喉头的伏特加还在,植根心中的旋律却依然在家园的上空回响,战斗民族的传(kāi)奇(guà)也仍在继续。



特约作者 猫君:


身在岛国心在大德克萨斯,爱美食爱美酒、爱旅行爱泡汤,脑内有个动物园的伪知识分子。



编辑 / 大  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2:16 PM , Processed in 0.0567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