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3-01
2017年 第13期 | 总137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大同年代中的人物群像
20世纪60—70年代,那时的中国依然是封闭的国度,与外界联系极少,普通百姓的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在集体无意识中展现出来一种高度相似的具有时代感的面孔群像。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联合出品。
“五一”劳动节,孩子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表演节目。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五一”劳动节,在公园等待表演节目的孩子们。
参加广场游行的人们。
20世纪60年代,驻扎在北京郊区的军人在规定的时间学习毛主席的著作。
196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游行队伍。
1969年,群众庆祝党的“九大”胜利闭幕,中央民族学院的师生表演节目。
20世纪60年代后期,哈萨克族民兵。
1970年,在中山公园参加“五一”劳动节民乐演出的孩子们。
纺织女工在广场欢庆劳动节。
河南省辉县,开荒造地。
北京颐和园,参加节日聚会的学生。
1970年,云南中甸,新联大队少年阅读《毛主席语录》。
20世纪70年代,海南岛民兵。
1970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四周年之际,什刹海举行纪念活动,少年们背着红缨枪泅渡。
1976年,人民群众在广场欢庆“四人帮”倒台。
1979年9月15日至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第四届全运会。图为全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孩子们,他们通过举起本子上不同的图案来组成不同的背景大图。
2017年2月,《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一书出版,本书历经2年的策划、选图、出版等过程,从80岁高龄的摄影家翁乃强数万张底片中精选出445张照片,配以老先生亲口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来构成,所有的关注点均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用生活细节呈现历史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