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1

[知识] 烈酒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烈酒简史(上) 

 2017-02-15 王硕 一大口美食榜




 


今天去苏格兰,很多威士忌蒸馏工厂都有一个旅游项目,就是让你品尝威士忌,勾兑威士忌,同时还会给你讲一堂课,用今天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去解释,就是“一小时听懂威士忌”。


在英国可以参观各个威士忌酒厂(图为著名的格兰菲迪酒厂)


在这一小时当中,苏格兰人一定会给你讲他们祖辈逃税的经历,也会跟你说每个威士忌蒸馏工厂其实也是酿造啤酒的工厂,还会建议你拿家里的高压锅煮啤酒,然后在气阀上接一根导管,用一个杯子收集蒸汽,这个蒸汽就是威士忌。


这是利用了今天被化学证明的一个理论,酒精沸点78°,水的沸点100°,所以蒸馏出来的先是酒,然后是水。


但是这种蒸馏方法,蒸馏出来的依然是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还是不够纯,酒精度还是不够高,但是把这个混合液体再次蒸馏的话,酒精纯度就会相应再提高一点,酿酒行业把这种反复的蒸馏,叫做“精馏”。


画家Daniel Zalkus创作的描绘威士忌蒸馏室内场景的素描作品


只不过最早的蒸馏不是为了酿酒,而是为了做香水。


你可能听说过,伊斯兰教义是不提倡饮酒的,但是今天英文“酒精alcohol”一词,恰恰是从阿拉伯语言当中演变过来的,只不过这个词形容的不是酿酒,而是酿酒当中的一个技术,也就是蒸馏。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发展这种蒸馏出来的烈酒呢?


因为,烈酒最初被蒸馏出来的时候,不是饮料不是酒。或者说,它不是用来买醉的,而是用来买命的。


因为在过去,烈酒不是酒,而是一种药。


为什么人们会把酒精当做药?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没有酒精度的概念,只有酿造酒和蒸馏酒的概念,酿造酒可以是啤酒和葡萄酒,与之对应的蒸馏酒,就是威士忌和白兰地。酿造酒的度数很难超过15°,喝到嘴里和咽到肚子里的感觉没太大区别,但是高度烈酒不一样,喝到嘴里怪怪的,也许并没有那么舒服,但是咽到肚子之后,反倒是暖暖的,于是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并且这种神奇的东西真的能让萎靡不振的人迅速精神焕发。于是,烈酒就被当做了一种药。


每个酒厂都会有其标志性的蒸馏室


所以,今天很多烈酒品牌在做包装成品的时候,都说自己的酒是“生命之水”。


当我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去参加酒商活动听到“生命之水”,觉得人家是在吹牛逼,后来了解了这段历史,明白那的确是“生命之水”,只不过这四个字外面的引号,代表着他们悠久的历史,那段历史是从中世纪开始的,一段尚未知晓科学的岁月。


酒在中世纪不只是饮品,而是药用的存在


关于“生命之水”最有意思的一段记载,不是给谁治好了不治之症,而是加速了一个人的死亡。事情发生在1386年,那时候是中国的明朝,再具体一点儿,是朱元璋在位时期。当时西班牙北边有一个小国王,头天晚上睡了好几个姑娘,然后一病不起,御医就提出了烈酒治病的方案,说这东西不光可以口服,还可以外敷,建议把烈酒撒满国王的被子,让国王裹着烈酒睡觉,于是国王照搬,但是没想到,旁边有一个仆人,打翻了手里的油灯,点燃了国王的酒精被子,于是,国王提前被烧死了。


好在这个是历史记载当中的暴君,据说当时那个国家的老百姓听说之后,举国欢腾。


再到后来,欧洲人开始殖民美洲,这个过程,让烈酒变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欧洲人到了美洲的时候,带去了一种病,这就是天花。美洲原住民对这种病没有抵抗力,所以病死了很多人。欧洲人原本是把这些原住民当做劳动力,但是他们不在了,就得找一批新人过来。这批新人就是我们后来熟悉的“黑奴”。


随着欧洲人殖民美洲,烈酒起到了货币般的作用


最开始,买卖黑奴不用金子也不用银子,而是物物交换。非洲老百姓很喜欢欧洲的产品,觉得有东西比有钱更实在,因为当时非洲没有贸易,当地老百姓更愿意得到“超市购物卡”,而不是“季度奖金”。于是欧洲人就把葡萄酒运到了非洲,用葡萄酒换黑奴。后来欧洲人发现,黑奴喝酒的习惯与欧洲人不同,他们主要是买醉,不是买命,在乎酒精度,不在乎酒的味道。所以欧洲人就不再用葡萄酒当做货币了,而是用烈酒当货币,因为这意味着,同样一艘船,能拉更多的“钱”。


毕竟在非洲人眼里,酒精度就等于钱。


所以后来黑奴到了美洲之后,最开始也不要工资,他们觉得钱没什么用,反倒是酒精这个东西很好。于是,白兰地变成了黑奴的工资,好好干活,就多给你一瓶。


所以随着黑奴交易发展,烈酒取代了葡萄酒


用今天视角去看这件事,会觉得很不人道,拿两瓶酒就给我打发了,不行!得发工资!


但是当时欧洲人不这么觉得,甚至非洲黑奴自己也不这么觉得,欧洲人觉得黑奴不是人,因为他们长得实在是太不一样了,所以在当时,黑奴之于欧洲人,就像是你的宠物之于你。你会给你的猫狗发工资吗?不会的,但你会给它们吃的。而当时的非洲人,需要的恰好是吃的喝的,钱对他们来讲,实在没什么用。


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另外一种烈酒,它就是朗姆酒


朗姆酒的原料是甘蔗。当时哥伦布从中美洲带回辣椒和甘蔗的时候,赞助他们的西班牙人其实很不高兴,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是《马可·波罗游记》里写的黄金,不是农作物。但是当欧洲人发现甘蔗可以做成糖之后,反倒高兴了,在他们眼里,甘蔗也是钱,于是大量发展美洲甘蔗的种植。


朗姆酒,源自于甘蔗的高度烈酒


长期从事一项劳动,就有可能歪打正着创造一个新东西。长期种甘蔗,人们发现,不用的废料也可以发酵蒸馏,也可以做成烈酒。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用当地自己生产的烈酒给黑奴发“工资”,不用再从欧洲进口白兰地,税又高,运费又贵,还是本地的划算。


但因为是本地生产,必然就降低了烈酒的价值,黑奴们不同意了,因为他们觉得白兰地是进口商品,一个礼拜给一瓶酒,没有问题,但现在已经国产化了,那么一个月是不是就应该多发点儿啊?毕竟是国产的,成本没那么高。


奴隶主并不是不讲理,觉得黑奴说的有道理,于是给他们的酒,就比原来多了许多。这样的“工资制度”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是稳定了黑奴的情绪,让他们继续好好干活。坏的方面,就是黑奴喝多了也闹事儿。于是当时殖民者就给这种酒起了一个名字,叫“闹事儿酒”,写起来是Rumbullion,简称Rum。至于那个Rumbullion,演变到今天,就是英语当中的Rebellion,造反叛乱的意思。



下周见。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烈酒简史(下) 

 2017-02-23 王硕 一大口美食榜




 


上次说到朗姆酒可以翻译成“造反酒”、“闹事儿酒” (点击阅读《烈酒简史上》)


这次继续说几个关于朗姆酒以及其他烈酒的故事。


说了你可能不太信,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件事的时候,也不太信,朗姆酒和英国国歌有关,朗姆酒还和美国独立有关。


先说朗姆酒和英国国歌的关系,这件事情要追溯到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只不过事情不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地球仪上的另一端,也就是今天的南美洲。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在海上打仗,在此之前西班牙被视为是战无不胜的海上军队,英国还正在崛起,但是英国却奇迹般的,取得胜利。后来在总结大会上,为了庆祝胜利,第一次演奏了《上帝保佑女皇》(God Save the Queen),再后来这首曲子变成了英国的国歌。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驶出里斯本的港口,企图把异教英国碾个粉碎,但是最终胜利的却是正在崛起的英国


那么这件事和朗姆酒有什么关系呢?


指挥战斗的领导后来是这么说的,“过去打仗的时候,士兵喝酒喝太多,尤其是朗姆酒,这种烈酒度数高,喝多了犯晕,打炮瞄不准。后来我就让炊事班长往朗姆酒里掺水,比例是1:4,酒是1,水是4。”


“士兵喝了这种掺水的酒,怨声载道,但是不敢明说,只能告诉我,这酒不好喝。我说不好喝没关系,我给你们调调味,然后我又让炊事班长往里面加入了糖和柠檬汁。结果是,打炮的时候不仅不犯晕,而且海上长途过程中,我军也没有人得坏血病。”


在战时,酒比金钱更能激励士兵


其实这司令想多了,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朗姆酒,而是柠檬汁。那段时间科学还没那么发达,大伙也不知道坏血病到底怎么治疗,只能是通过吃不同的东西,然后反复做实验,那次打仗的时候,英国人正好赶上了,碰巧了。预防坏血病不是什么难事儿,只要多吃维生素C就可以。柠檬汁里面正好含有大量维生素C,只不过那时候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维C,这东西的发现,已经是将近200年之后的事情了。


虽然郎姆酒打胜仗是一个误会,但是这次战争当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世界上第一杯鸡尾酒,从此诞生。这款鸡尾酒叫Grog,用司令外号命名的。如今这个名字的鸡尾酒依然还可以在酒吧里点到,只不过配方上面稍微有一点点不同,酒和水依然是1:4的比例,只不过从前的凉水变成了热水。


GROG鸡尾酒,世界上第一款鸡尾酒


至于这位司令的名字,在英国人的历史当中,可以说赫赫有名,相当于咱们历史当中的郑成功。他叫Edward Vernon,公认的翻译,叫爱德华·弗农。但我觉得弗农不好记,所以后来给改了一个中文名,改叫爱德华·芙蓉。


爱德华·弗农的画像,他穿着的衣服叫grogram,而且每天都穿这件衣服,于是后来有了以此命名的外号,这个外号也成为世界第一款鸡尾酒的名字


但是,”芙蓉“不是英国殖民时期最牛逼的海军司令,最牛逼的海军司令正在伦敦市中心的一根柱子上站着呢,这个人叫纳尔逊。这根柱子,就是今天英国国家美术馆门口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


1908年的特拉法加广场


这个广场我去过。去的时候,我就好奇,为什么英国国家美术馆门口有这么一个听上去特别不英国的广场。于是年幼无知的我,嘴欠问导游,为什么这个广场叫特拉法加,而不是叫莎士比亚?导游说,“特拉法加广场也叫鸽子广场,所以特拉法加可能就是古代英语当中鸽子的意思。”


2009年的特拉法加广场


我当时真的信了,后来才发现这导游纯粹是胡说八道,特拉法加是一个地名,根本不在英国,而是在西班牙的一个海角。海角对岸就是北非,特拉法加这个名字的含义和鸽子没有一毛钱关系,它是一个从阿拉伯语音译过来的名字,真正的意思是“西方”。


西班牙特拉法加海角所在地


差不多中国唐朝的时候,阿拉伯人从这里登陆西班牙,开始了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占领。他们除了带去了战争,还带去了蒸馏技法,这种技法是一切烈酒的先决条件,让葡萄酒变成了白兰地,让啤酒变成了威士忌。


1805年,特拉法加海角爆发了一场战争,一边是英国海军,一边是战无不胜的拿破仑海军。最终,英国人胜利了。除了指挥有方,也有世界第一款鸡尾酒的功劳。原因还是出在维生素C。英国人歪打正着有了维C,但是法国人却把随军饮料从葡萄酒变成了白兰地。本来葡萄酒还有一点儿维C,但是变成白兰地之后,一点儿维C都没了。结果,同样都是喝酒,英军越喝越强壮,法军越喝越萎靡。


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雕像


说完了朗姆酒和英国的关系,再来说说朗姆酒和美国的关系。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郎姆酒促成美国独立的故事好像有点儿牵强,但是美国总统并不这么觉得,这个总统就是美国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这个事情要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往前说。美国之所以独立,主要是因为受不了英国人在这边乱收税,或者说,之所以一批英国人闯荡美国新大陆,就是因为不想在英国交税。可是英国人当时偏偏就在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税法,其中因为酿酒需要交的糖蜜税,是所有税法当中的第一个。


糖蜜是什么?糖蜜是酿造朗姆酒的原料,为什么英国人要在美洲新大陆征收郎姆酒原料税。这件事的祸根,还得追溯到法国人身上。


甘蔗是酿造朗姆的主要原料


当时在新大陆不仅英国有殖民地,法国人也有殖民地。法国的烈酒叫做白兰地,白兰地的价格要远远超过朗姆酒。同样都是烈酒,老百姓为了买醉,肯定爱喝便宜的。于是,为了保护白兰地,法国人规定,法属殖民地不能酿造郎姆酒。


于是法国人就把这些酿造朗姆酒的原料低价卖给了后来的美国人。可是,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卖这种原料。同样的原料,对法国人来讲是废品,对英国人来讲是商品,废品比商品更便宜。于是美国人就从法国人那里买原料,没人买英国商人的原料。于是,英国议会为了保护自己人的生意,颁布了蜜糖税法。从此开始,美国人的抗税运动就开始了,直到波士顿倾茶事件……


当年船主会把朗姆酒作为薪水发给水手,所以开启朗姆酒桶日就如同今天发薪日一让令人激动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人开始从东海岸往西迁。这时他们发现,朗姆酒不再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商品了,因为当时的交通还没那么发达,从东海岸把酒运到内陆其实还挺贵的。可惜当时农业技术没那么发达,美国长不出麦子,只能长玉米,于是当地人就试着用玉米酿酒,这个酿酒的地方正好在肯德基州的波本村,于是威士忌诞生了一个分支,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波本威士忌。


至此,烈酒简史也就讲的差不多了。


当然,你可能会问,伏特加是怎么来的?金酒是怎么来的?龙舌兰又是怎么来的?


伏特加和威士忌是同一个起源,Vodka这个词,最早就相当于今天英语当中的Water,水。


金酒因为一个我们都熟悉的原因,不能写的太清楚,索性不写。


至于龙舌兰,那是另外一段故事,一段关于可卡因的传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11:41 PM , Processed in 0.0697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