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2

[人世间] 《看客》:拥抱奥运,被打造出来的里约“盛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9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客:拥抱奥运,被打造出来的里约“盛世”
网易图片  2016-08-04


1.jpg
里约奥运正式开幕在即。为了举办这场奥运盛事,里约市政府试图打造一个“盛世”——将城市里的贫民窟和穷人隐藏起来,隔绝在公众视野之外。面对强权,不屈服的里约民众奋力抵抗,最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声援。而这“盛世”,并非如你所愿。编辑/王絮颖




2.jpg
大体来说,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可分为四大区,市中心(中区)、拥有世界著名海滩供外国游客游玩的南区、工厂集中的北区,以及新城西区。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2月26日,航拍里约热内卢城区。REUTERS/Ricardo Moraes




3.jpg
从里约国际机场去往南区海滩的必经之路上,会途径位于里约北区著名的贫民窟马雷(Mare)。在2016里约奥运会举办期间,马雷贫民窟似乎“消失”了。因为里约政府在高速公路的一侧修建了一堵“隔音墙”,试图将马雷隐匿于公众视野之中,给奥运期间的外国游客制造出里约一片繁荣的“盛世”假象。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13日,巴西里约,在靠近马雷贫民窟的高速公路一侧墙上贴满了2016里约奥运的宣传标识。REUTERS/Ricardo Moraes




4.jpg
“遮羞墙”也无法否决的是,马雷和所有巴西的贫民窟一样,都属于里约。实际上,作为外国游客,也很乐意花更少的旅行费用来到贫民区逗留。图为2016年4月15-24日,摄影师拍摄了一组位于里约贫民窟内的“旅馆窗外”,景色别致,展示了里约独特的魅力。REUTERS/Pilar Olivares




5.jpg
马雷贫民窟的社会弱势群体没有房产权,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居住环境恶劣,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在里约政府看来,除了马雷新建的“面子工程”,其他不堪的一切似乎都不应该被别国的人看到。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24日,巴西里约,士兵在马累贫民窟附近巡逻,保障奥运期间的安保工作。REUTERS/Ricardo Moraes




6.jpg
除了以“消音”的理由被隐藏,位于北区的穷人还被剥夺了正常出行的权利。据报道,在奥运期间,里约市内约11条由北区开往南部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均被停驶。就这样,北区和生活在北区的贫民,被一双大手遮蔽了。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6月30日,巴西里约,士兵在马雷贫民窟附近的公交站旁持枪站岗,




7.jpg
此外,这届奥运会的主场馆和多数赛事场馆都分布在里约的巴拉地区(Barra),这里属于里约的新城西区。在里约申奥成功之后,这里一夜之间迎来了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房地产投资,一时间宣传广告铺天盖地。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7月29日,里约西区的巴拉地区,航拍奥林匹克公园施工进程。从图中可以看到奥林匹克周围分布着贫民窟。REUTERS/Ricardo Moraes




8.jpg
其中,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有一处叫Vila Autodromo的贫民窟社区,因不幸落在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视野”之中,导致房屋被拆,民众遭驱逐。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2月5日,2016里约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工地大门紧闭,与门外的Vila Autodromo隔绝开来。REUTERS/Ricardo Moraes




9.jpg
Carols Carvalho是一位巴西房地产大亨,拥有巴拉地区约640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曾向媒体放出豪言,称将把巴拉打造成一座高品位的精英之城。为了修建这座“新里约”,Carols Carvalho通过政治上的特权,联合里约市政府,逐步侵略着这块土地,使大量穷人颠沛流离。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4月11日,Carols Carvalho出席奥林匹克公园直播间的揭幕仪式。YASUYOSHI CHIBA/AFP




10.jpg
然而,这块土地上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多个贫民社区,Vila Autodromo便是其中之一。民众选择在巴拉地区落脚,是因为这里比起其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较好,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建设也较为完整,没有毒贩和民间军队组织的干扰,且很多人已经取得了合法的居住权。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8月13日,Vila Autodromo贫民窟附近,奥林匹克公园正在修建,一只狗躺在与工地隔开的围墙外。REUTERS/Ricardo Moraes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7月28日,巴西里约,从Vila Autodromo贫民窟一栋被摧毁的房屋可以看到正在施工的奥林匹克场馆。REUTERS/Ricardo Moraes




12.jpg
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发展,导致巴拉地区的贫民失去了家园。大量民众遭遇驱逐,他们有的欣然接受了土地征用驱逐令,拿着政府补贴搬到了公共居住区,远离了外国游客的视线;有的留下来奋力抵抗,却遭遇了暴力执法的伤害。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7月31日,50岁的Maria da Penha站在镜头前,回忆着快要被完全摧毁的Vila Autodromo。REUTERS/Ricardo Moraes




13.jpg
如今在巴拉,那些小型的贫民社区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土地。Vila Autodromo原本拥有600户家庭,如今只剩下了20户还在坚守。在国际媒体和NGO组织激烈抗议的压力之下,里约政府作出妥协,同意这20户家庭留下来,但必须搬入政府提供的“美丽的房子”中去住。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2月25日,奥林匹克公园未完成的工程背景下,Vila Autodromo贫民窟的房屋已经被摧毁。REUTERS/Ricardo Moraes




14.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30日,在里约为奥运专门修建的4号线地铁正式运行当日,失去家园的巴拉民众手持横幅抗议奥运。VANDERLEI ALMEIDA/AFP




15.jpg
旧屋被摧毁后,贫民搬入同一地点上的新房子,而原本拥有的一切,都必须再重新来过。一名贫民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庄稼都必须再重新种一遍。”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6日,巴西里约,民众街头反对政府斥巨资办奥运,抗议经济危机。REUTERS/Ricardo Moraes




16.jpg
随着奥运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巴西民众因自身权利受到损害,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抵制奥运。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31日,巴西里约,民众手举“奥运火炬”上街抗议。REUTERS/Mariana Bazo




17.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6日,巴西里约,一名抗议者手拿棍棒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戴着写有“拒绝参加”的字样抵制奥运。REUTERS/Ricardo Moraes




18.jpg
在承办2016奥运会之前,巴西还举办了2007年的泛美运动会、2012年的联合国地球峰会、2013年的联合会杯以及2014年的世界杯足球比赛。然而,每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巴西政府都会疯狂地包装门面,斥巨资开发旅游业,而忽视了底层民众的基本需求。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5月30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民众举国旗抗议政府花费大量财力举办世界杯。REUTERS/Joedson Alves




19.jpg
当地时间2012年6月2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数千名民间组织成员进行“全球动员日”游行,一些土著居民及贫困民众抗议政府破坏环境、修建水力发电设施、占用民众土地修建奥运公园等行为。Photo by Mario Tama/Getty Images




20.jpg
图为2014年6月25日,巴西里约,一位打扮成巫师模样的妇女,在里约科萨卡巴那海滩球迷聚集地燃烧蜡烛,抗议世界杯和奥运会在巴西举办。视觉中国供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6月15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民众在正举行比赛的球场外举出“我们不需要世界杯,我们需要医疗和教育费用”的标语反对巴西举办世界杯。REUTERS/Ueslei Marcelino




22.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6月27日,巴西里约,两名民众在警察面前接吻,抗议政府承办世界杯的费用过高。REUTERS/Pilar Olivares




23.jpg
实际上,每一次重大盛事的举办,巴西的城市也迎来了新的改变。奥运的举办也使民众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提高,如城市交通路线的新修,老城区的复苏,大量的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等等。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4日,巴西为奥运会专门建设的4号线地铁正在最后施工阶段。REUTERS/Ricardo Moraes




24.jpg
然而自2009年起,因世界杯和奥运会等盛事的设施建设需要,已有77200人被驱逐出了自己的家园。这些被驱逐或被隐藏起来的底层民众,躲在了国家的“遮羞墙”里。但他们同样属于这个国家,仍然有发声的权利。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6月18日,两名贫民窟男孩在家中观看世界杯比赛。REUTERS/Ueslei Marcelino




25.jpg
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7月31日,里约热内卢,耶稣像开怀拥抱“盛世”,迎接奥运。Photo by Buda Mendes/Getty Image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2:11 PM , Processed in 0.0404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