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8|回复: 1

[转贴] 意大利修宪公投,为啥会震撼整个欧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欧洲又有一个国家要进行全民公投:意大利修宪公投。


相对于英国脱欧公投,意大利修宪公投在国内的关注度并不高。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老远老远的欧洲国家弄一个修改宪法的公投,关我啥事?

不过,在大部分西方主流媒体看来,意大利修宪公投结果可能带来的“震撼效应”不亚于英国脱欧公投。

华尔街日报

在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后,全世界目光聚焦意大利修宪公投。



华盛顿邮报

“意大利版脱欧公投”?结果可能震动整个欧洲!

西方媒体为啥这么关心意大利修宪公投?且听外事儿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意大利为啥要搞这么个修宪公投。

公投由现任总理伦齐推动。2014年,时年39岁的伦齐当选总理,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意大利是议会制国家,议会设置跟美国一样,分众议院和参议院,不同的是,意大利的参众两院立法权相同,且所有立法都得经过两院批准才能生效。

因党派斗争加上经济发展疲软,经常会出现某些立法法案被两院“踢皮球”,长期通不过的现象。

直接后果是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从二战后至今,意大利诞生过40多位总理。仅2000年以来,就有6人担任过总理职务。比如大家熟悉的前AC米兰老板贝卢斯科尼,就曾两次任总理。

政府更迭频繁令意大利政令不通,经济发展缓慢,转而又加剧了党派斗争,议会动不动就宣布解散政府重新选举。

一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近年的经济危机对意大利冲击很大,债务水平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有媒体认为,意大利已经成为欧洲下一轮危机的引爆点,或将触发整个欧盟的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欧洲最具改革精神领导人的伦齐推出了一系列计划,但常遭遇两院的“刁难”。

为此,伦齐决定先进行政治体系改革,其核心是限制参议院的权力,保证政府的稳定性。主要措施包括将参议员人数从315人减至100人、立法只须众议院通过即可、限制参议院解散政府的权力等。


实际上,伦齐提出的修宪法案已于今年4月在议会通过,但赞成票数未达到要求的三分之二多数。意大利宪法规定,修宪法案若没有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则必须由全民公投来决定。

伦齐只有走全民公投这条路。他已经放出话来,公投被否将辞职。

然而最新的民调显示,反对修宪的要比支持修宪的高6个百分点。


依照目前的形势,伦齐很有可能会像卡梅伦一样,最终以辞职收场。

辞职就辞职呗,反正意大利老换总理,谁上台不都一个样?但问题是,目前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微妙的局面中。

外事儿(微信ID:xjb-waishier)注意到,西方媒体担心的是,伦齐下台将会把意大利推向“右转”。

英国卫报

先是英国脱欧公投,然后是特朗普胜选,意大利会掀起西方的下一轮民粹主义运动吗?


今年以来国际上最大的两件事: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某种程度上都是民粹主义的胜利。英国脱欧派和川普支持者的诉求非常类似,反对移民、反对全球化。

如果伦齐辞职,意大利要么组建一个看守政府,要么将定于明年举行的议会选举提前。如果提前选举,目前民调支持率最高的是一个叫“五星运动”(Five-Star Movement)的反对党,届时很有可能由该党引领组建一个新政府。


“五星运动”有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就意大利脱欧问题举行不具约束力的公投。

啥叫“不具约束力的公投”?简单来说就是看看大家的表态,最终的结果当不得真,不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

但问题是,如果大部分意大利人投票脱欧,政府很难选择无视。保不准最后再来个正式的公投,将意大利脱离出欧洲。

欧盟已经有个英国脱离出去了,再来个意大利,你还要欧盟怎么玩下去?更要命的是,意大利属于欧元区,和使用英镑的英国相比,融入欧盟的程度更高。意大利一旦脱欧,后续的问题会更多、更麻烦。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

实际上,“五星运动”的崛起已有先兆。今年6月,意大利首都罗马选出了历史上首位女市长——来自“五星运动”的拉吉。她在选举中获得了67%的选民支持。

所以意大利人民如何选择?明天见分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3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ybe the same show again, diving overnight, then up, up, up....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 12:19 PM , Processed in 0.035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