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4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108期:中国当代摄影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1-9 02:27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11-07
2016年 第92期 | 总108期
本期编辑:黑帅

中国当代摄影展

2016年第六届韩国大邱摄影双年展在近日举行,主展览单元“亚洲特快”中国策展人朱炯带领20位中国当代摄影师19组作品亮相双年展,朱炯认为,这是中国当代摄影在国际舞台一次重量级的亮相。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得到摄影界认可的,能体现中国摄影语言前沿并能表达中国社会快速、多层次发展的时代背景的知名当代摄影师。本组图片由策展人朱炯提供。


1.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张巍《人工剧院》。邓丽君,2009年。




2.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张巍《人工剧院》。李小龙,2010年。




3.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邸晋军《青年》,盲人。




4.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邸晋军《青年》,旗袍女人。




5.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王彤《重现》。访问天津农村(历史照片),1958年。




6.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王彤《重现》。重庆谈判(历史照片),1945年。




7.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魏壁《梦溪》。




8.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魏壁《梦溪》。




9.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王轶庶《可能》。北京,2011年。




10.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王轶庶《可能》。上海,2014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颜长江和肖萱安《归山》。




12.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颜长江和肖萱安《归山》。




13.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木格《回家》。客船上的男人,2006年。




14.jpg
【身份和隐形之墙】木格《回家》。长江上回家的男孩,2006年。




15.jpg
【浪潮之上】李志国《大象无形》。




16.jpg
【浪潮之上】李志国《大象无形》。




17.jpg
【浪潮之上】张克纯《北流活活》。




18.jpg
【浪潮之上】张克纯《北流活活》。




19.jpg
【浪潮之上】曾翰《超真实中国》。重庆,2006年。




20.jpg
【浪潮之上】曾翰《超真实中国》。广州,2012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浪潮之上】郑知渊《上海面目》。外马路,2010年。




22.jpg
【浪潮之上】郑知渊《上海面目》。外马路,2010年。




23.jpg
【浪潮之上】蔡东东《泉》。




24.jpg
【浪潮之上】蔡东东《泉》,摘果子。




25.jpg
【浪潮之上】邬树楠《呼吸》。




26.jpg
【浪潮之上】邬树楠《呼吸》。




27.jpg
【浪潮之上】刘铮《自拍》。




28.jpg
【浪潮之上】刘铮《自拍》。




29.jpg
【浪潮之上】黎朗《父亲 1927.12.03-2010.08.27》,1941年9月18日的纪念照片。




30.jpg
【浪潮之上】黎朗《父亲 1927.12.03-2010.08.27》,身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1-9 02:34 PM 编辑

31.jpg
【浪潮之上】张晓《海岸线》。




32.jpg
【浪潮之上】张晓《海岸线》。




33.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孙略《停顿的虚像》,扭曲的时间。




34.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孙略《停顿的虚像》,扭曲的时间系列之燃烧的蜡烛。




35.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李智《月》,月亮被撞击的坑。




36.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李智《月》,月亮被撞击的坑。




37.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张冰《鸟瞰》,曼哈顿。




38-compressed.jpg
【未来的视觉:我们走向何方】张冰《鸟瞰》,紫禁城。



a.jpg   
朱炯(左四),1972年出生于江苏,199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获学士学位,后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艺术系攻读博士学位,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代表作品《旅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大邱摄影双年展中国策展人朱炯
文/高玮

这次在大邱摄影节策展过程中与日本、韩国策展人一起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朱炯:这次跟日本总策展人吉川直哉和其他策展人的交流特别好。他们对中国摄影还是不太了解。这次我找的20个摄影师们基本做过很多展览,有出版物,他们在中国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作品被中国所熟知,很多摄影师在国外也参加展览,也是有影响的。但是日本总策展人吉川直哉只知道他们中一两个,所以这种沟通远远还不够。让中国摄影师走向世界舞台很重要。在开策展会以及邮件的交流中,策展人各自讲述挑选摄影师的理由,经过接触和了解到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总策展人吉川直哉觉得很多作品超出想像。这种走出去的展览非常有必要,要找到机会让人家了解你,大邱就是走出中国的一个平台。

和各国策展人一起前期讨论阶段的工作很细致,几乎每天写一封邮件和讨论,一说起摄影大家都能沟通,能很好得达成共识。现场布展严谨,为一个艺术家的书找一个可以放书的展台,反复把细节做到最好。大邱文化中心的硬件展场很不错,布展的工人很专业认真。

觉得中国的当代摄影在亚洲当代摄影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什么优势和差距?

朱炯:我觉得选择的这些中国摄影师的作品还是很有原创性和代表性,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大邱摄影双年展)闪烁着光芒,一点也不逊色,不为世界所知是一个遗憾。

日韩摄影师的有些作品更西方化,也可以说是用了更国际化的语言。有的照片不太能看出来是具有亚洲背景的摄影师的作品。当然这跟选片也有关系:有的策展人选的是2000年初的作品,时代变化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也在变化。我这次选片都是选择2009年以后中国当代摄影作品,我把画意摄影、观念摄影的东西都舍弃了。

另一方面就是日韩摄影展中,装置、录像等新媒体方面作品的量比较多。中国国内有很多新媒体的作品,只是我没有挑选进来,这跟策展人的选择有关系,这次我只选了蔡东东的那件有装置性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非常有趣。

关于这次策展的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些摄影师?

组委会要求在2000年以后的作品中寻找摄影师。我的一个态度是,我认为应该让更年轻的、已经成熟有自己风格的摄影艺术家推到国际的舞台。摄影师中年龄稍大点的是李志国,但是他以前都是拍其他的东西,他为人所知的作品是最近两年冒出来的,突然成熟了。总之,这些人是当下中国摄影的一个面貌。

另外,20位摄影师一起呈现就有一种力量。上一届的大邱摄影节只有一个中国摄影师参展,做了装置,他很好,但是只有一个人(高波(波木)韩国“2014大邱摄影双年展”《裸思者的挽歌》个展)。这就跟奥运会似的,只有突出一两个特好的运动员,但是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整体基础并不好。中国摄影师一两个在国外获奖就跟点缀似的,现在20个摄影师的规模,能体现出整个中国摄影师和艺术发展的实力。大家的语言手法又都完全不一样,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繁荣。国力什么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当下的社会面貌、人的状态,都有所涉及。而且对于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层次的寻找,原来的画意摄影太表面了。这样的规模体现出的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水平、深度、原创性,需要在国际性的活动中集体亮相。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5:45 AM , Processed in 0.0469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