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中西部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是诸多美国大片的取景地。其中以希区柯克1959年的作品《西北偏北》的结局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片尾,男女主角在追杀下,在著名的“总统山”上攀登,逐渐消失。
这部影片的流传,让耗费多年建成的“国立拉什莫尔峰纪念碑”——即“总统山”声名大噪。

电影《西北偏北》中,拉什莫尔山的总统雕像,也成了生死搏斗的舞台。
以四位总统形象设计的四座巨型头像雕塑与山体融为一体,他们分别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起草《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弗逊、在美西战争中战功卓越的西奥多·罗斯福以及废除了黑奴制的亚伯拉罕·林肯。这四座总统头像被官称为“国立拉什莫尔峰纪念碑”,创作者视其为美国前150年历史的代表,也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尽管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的内容都曾被当作嘲讽、挖苦的对象,可总统山仍然是全美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
塑像所代表的美国精神是在纪念碑建成后,在近一个世纪内一再被推崇的。在山峰雕刻巨型塑像,源于一个历史学家的建议,希望以此振兴南达科他州的旅游业。年过六旬的雕塑艺术家格曾·伯格勒姆被任命负责这项工程,为了将四位总统的头像展现在一处合适的“画布”上,他遍访了南达科他州的群山,“画布”必须要符合三个元素:山体要硬、要大、要绚,绚指的是雕刻面朝东,这样就可以每天早上接受阳光的洗礼。拉什莫尔山符合要求。

拉什莫尔山原貌
对于总统人选的确定,时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再三强调,除了国父华盛顿外,其他三名总统必须有两位共和党,一位民主党。1927年10月,该工程正式开工。由于当地冬季气温条件恶劣,一年只有夏季才能开工,这项工程前后共计历时14年。

高危作业
工程开始时,对入选工匠并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要求,唯独要求胆子大(因施工场地位于海拔1800米的山顶,且时常需要引爆炸药)。适逢经济大萧条,很多人被迫失业,自愿参加,因此当时的工匠队伍背景多种多样,以失业警察、矿工、农场主、农民为多数。
雕像的制作流程是以炸药开始的,为了使雕像面部与山体无缝对接,工匠在花岗岩上钻了很多圆孔,然后把炸药的电极及火线装置进行妥善处理,等工匠们全部撤离后进行引爆。通过爆破能够将山体的90%进行粗加工,这样可以得到3到5英寸(8至13厘米)的肖像面部细节,剩下的细节则由蜂窝法进行调整:电钻工先钻出几个3英寸左右进深的石孔,然后凿工把蜂窝状的石块凿掉,这样就产生了面部的基本形状。再由雕工对岩石表面进行“美容”处理。

华盛顿总统的鼻子
山顶作业多用绞车,工匠们乘坐绞车可直达山顶,多数绞车里配备了一个5英尺(1.5米)高的雕像脸部模型,以便工匠随时检查自己的雕刻准确度。工匠们用红色油漆来标记比例尺寸,如果仔细观察今天的总统山,能够发现林肯雕像鼻孔位置的下方还有点深红色的记号。

初见成效的“总统山”。
这项庞大的工程最终在1941年竣工,全程共计400名工人参与其中,幸运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工匠死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