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你看到任正非的强硬,可读懂他的柔软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4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看到任正非的强硬,可读懂他的柔软了吗? 

 2016-10-25 冬之月 每日签

72岁的任正非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他一贯低调神秘,极少接受采访,能与他碰面的媒体人寥寥无几,除了央视和新华社的报道,只能从那些零星的新闻里捕捉到他的一点儿信息:譬如深夜拎着行李箱独自排队打车,或是戴草帽挽裤腿出现在田间地头。



过去的20多年里,谜一样的任正非还被贴上暴怒强硬的标签。曾有人细致描述过他的臭脾气,在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后,看了没两行,“啪”的一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于是骂了起来,后来把鞋脱下来,光着脚,像怪兽一样在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骂,足足骂了半个小时。
 
他是妄想者,也是冒险家,带着创立的华为,打磨出狼性、强硬的文化,成了企业治理的范本。连刚出狱的牟其中被问中国当下最赞赏的企业家,答案还是他:“这么多年来,他心无旁骛,专注于技术,经营企业危机感很强。所以他做得很成功。”
 

这依然不是任正非的全部。




如果要真正理解这位72岁的老人,就不能错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我的父亲母亲》。这两篇自述,几乎构成了任正非的一生。

 
2001年2月25日,他写的《我的父亲母亲》出现在华为内刊第四版——在母亲去世之际,任正非不愿文章发在头版引发关注,听起来像是个妥协的结果。他在自述里写父母、自带敏感词的饥荒、革命,从弟妹嘴里省下的玉米饼怎么让他得以进入城市创立华为;写时代里人如何被裹挟,命运沉浮。
 
华为公司总裁办高级顾问陈培根曾回忆说,当时的情景是任正非改出一张大家看一张,一面改一面掉眼泪。
 
任正非避谈政治,常说唯有惶者方能生存。一个站到了食物链顶端的人,为什么对一些事物还怀有深沉的恐惧,也许这篇自述里能找到答案。
 
发表在华为内部论坛上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更像2011年时任正非自己对创建华为的总结。他在其中解释了自己“不亮相”的哲学其实源于害怕,因为意味着彻底的暴露:“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


任正非觉得真正聪明的是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自己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抛开标签和世俗定义的成功,一个强硬的人露出柔软,恰恰成了关于任正非最打动人的部分。

文 / 冬之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3:25 PM , Processed in 0.0528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