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1-9 12:56 PM 编辑
提起王国维,人们第一反应一定是想起他的《人间词话》,如果你经历过可怖的高考,一定还背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她千百度。”但倘若对他再多一份关注,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世界上有一种落寞,叫做无可奈何。比如英雄迟暮,比如美人白头。挽留,其实是世间最悲壮的逆行。1927年6月2日。像之前他生活中每一个平静的一天,王国维早上照例来到办公室办公,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忙完手头事情之后,他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吸了一支烟,然后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人对他的自尽有很多种解读,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导师的陈寅格认为,王国维之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殉节”——“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实际上,王国维虽然一直拖着个大辫子,但却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老古董,相反,他熟识先进的文化,曾赴日本留学,还做过国外著作的编译工作,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的先进思想。或许对于新知识领域的开拓,并不能完全替代旧时代沉沦崩坍带来的沉痛感。溥仪的辫子都已经剪掉了,王国维却还头戴白棉布瓜皮小帽,穿大袍,勒条粗布腰带,顶着一条辫子。这辫子并非是为忠君而留,是对过往传统的一点念想,是强行与现实生活抗衡的自我精神的守护。
很难说,当改变的洪流挟裹着时代往前奔走的时候,是该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但忠于内心,始终是一道不灭的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