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560期:苗寨招龙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0-1 01:59 AM 编辑

腾讯图片  2014年04月02日
苗寨招龙节
图/文 李雪


1.jpg
3月14至29日是贵州雷山县龙塘苗寨13年一次的“招龙节”,3月18日西江龙塘苗寨的300多位外嫁女集体回娘家。她们按年龄排成5个方队,各自都穿着崭新的民族服饰,肩上挑着鸡鸭鱼肉、糖和水果、礼炮和爆竹,浩浩荡荡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寨门口,娘家人已经摆下了13道拦门酒,迎接她们的到来。(图/文 李雪)




2.jpg
“姑妈”是黔东南凯里、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地对外嫁女的称呼。根据约定,赶来的姑妈没有立即进寨,而是在寨脚下的公路上集合,然后列队浩浩荡荡前往,这样才有气势,展示出这些外嫁女的“面子”。“




3.jpg
“我们这次姑妈回娘家共301人,大家筹资6.3万元,给村里每家每户买一个电饭锅,共230个电饭锅,3头大肥猪,300斤米酒,12张毛毯,糖果300斤,礼炮30筒,爆竹13卷,活动结束每家每户送一张光盘,两张合影,我们购物之余,还有7000元现金送村里搞活动。”活动策划人之一文玉花说。




4.jpg
姑妈们根据年纪不同划分为了不同的方队,领头的举着“2014年龙塘招龙节姑妈回娘家”的横幅,整个队伍长两三百米。




5.jpg
“姑妈队伍”抵达寨门口,寨门口挂满横幅迎接姑妈们的到来。全村200多位舅妈前去寨门口迎接。余下的舅妈则在村道口摆下13道霸气十足的拦门酒,考验外嫁的姑妈是否还年富力强。




6.jpg
舅爷都帮姑妈抬礼物,寨门口锣鼓喧天,芦笙悠悠,热闹非凡。




7.jpg
姑妈们刚进寨门,第一道拦门酒立即奉上。领头的姑妈冲着敬酒的舅妈笑了笑,一口气喝下了杯中酒。  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三道。姑妈们没事,倒是一些游客撑不住了。这些游客沾姑妈们的光,也享受了拦门酒的美味。“我喝了十三杯,醉了。”来自广东佛山的王先生说。




8.jpg
姑妈们和舅爷们抬着礼物热热闹闹地进了寨门,高音喇叭响彻天空:“各位姑妈,你们辛苦啦,龙塘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我们的姐姐妹妹回家!”




9.jpg
在芦笙场上,留在寨子里的舅妈舅爷跳着招龙舞等候姑妈的到来。




10.jpg
姑妈们将行李放置在芦笙场上,礼品车队卸下礼品后,所有的姑妈走进芦笙堂,加入舅妈舅爷的队伍,围成了几大圈,一起跳起了“招龙大团结”舞。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另外一边,舅爷舅妈们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饭菜。舅爷们杀牛的杀牛,杀猪的杀猪,炒菜的炒菜,摆桌子的摆桌子,洗菜的洗菜,上菜的上菜,各个小组都在井然有序的忙碌着。




12.jpg
这一大锅是舅爷准备的黄焖牛肉。




13.jpg
看到舅爷忙不过来,姑妈也加入进来帮忙端菜。




14.jpg
下午3点,“姑妈聚会”活动进入高潮。舅爷们摆下的500米长桌宴坐得满满当当。划拳声、敬酒声、酒歌声响遍整个苗寨。




15.jpg
席间,舅妈们轮番来敬酒,每位姑妈喝了多少,数也数不清楚。有的姑妈不胜酒力,满脸通红;有的姑妈醉意浓浓,竟然放开喉咙,唱起了敬酒歌;有的姑妈拉着舅妈,一起喝,硬是要分出高下……聚餐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16.jpg
当大家吃得、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村里的年轻舅爷就开始敬起了十三年一次的“斗牛酒”。




17.jpg
斗牛酒就是七八人的敬酒团,二人持“牛角酒”,二人持小木柜,边走边敲牛角,遇到了姑妈或游客,敬酒团把牛角酒送到其口边,这时姑妈大喝一声“来吧,谁怕谁”,于是半斤或1斤的牛角酒一饮而尽。




18.jpg
姑妈们没有喝尽兴的,也自己搞起了斗牛酒。




19.jpg
吃喝一直到天黑,舅爷们就开始打扫“战场”,把卫生搞完,全寨人又聚在一块吹芦笙、敲铜鼓、跳芦笙、对歌、放烟花,一个不眠之夜就这样开始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9:26 AM , Processed in 0.037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