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赵赫廷 编辑/王崴 2016-09-12 腾讯网
轮椅人生:地震截瘫夫妇的32年婚姻
文/潘俊文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夺走242769条生命,致3817人截瘫。高志宏和老伴儿杨玉芳不仅是这群截瘫患者中乐观面对生活的代表,还是地震伤员中的婚姻模范。地震之后,在彼此相依的岁月中,两人的轮椅并排驶出了“地震截瘫者活不过15年”的预言,又驶过32年相濡以沫的婚姻。
40年前,25岁的高志宏正好大学毕业。地震发生九小时前,她刚刚回到唐山,并随之接到了工作分配通知单,她们一大家子沉浸在欢乐中。随后山摇地动,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爸爸和妹妹死了,妈妈和她都被砸成截瘫。
当时在唐山市化工厂当工人的杨玉芳也和高志宏一样,被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埋在废墟里。地震之后,杨玉芳被人救出来,邻居拽了半条窗帘给他盖着身子。当晚唐山下雨了,暴雨狠狠砸落到地面,杨玉芳、高志宏以及很多受伤者在就这样在废墟上躺了两天两夜。7月30日,军队进城,伤员渐渐被运出了唐山。
相爱结婚
1981年,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建成,收治地震截瘫伤员。杨玉芳和高志宏分别从唐山化工局医院、东矿区林西疗养院转至截瘫疗养院。
经历了地震,又遭受身残家破,截瘫伤员之间比常人更易理解沟通。杨玉芳和高志宏都喜欢文学和朗诵,二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当时的高志宏在截瘫伤员里颇为出众,干部家庭出身、大学生、又长得漂亮。二十多岁的杨玉芳总是围在高志宏身边,帮助她处理各种事情。一来二去,两人便互生好感,一段震后的爱情故事便慢慢生根发芽。
最开始高志宏没想过要结婚,她看见别人家里有一个截瘫,日子都过得辛苦,他们两个截瘫生活在一起,她想都不敢想。后来,她发现生活中只有瘫子不嫌弃瘫子,瘫子最了解瘫子,于是他们决定“敞敞亮亮地在一块儿”。1984年5月4日,杨玉芳和高志宏挑了五四青年节的日子结婚了。他们成了唐山市第三对震后截瘫伤员结婚的新人。
32年过去了,高志宏还留着杨玉芳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一根二尺长的铁丝钩子。它是杨玉芳专门为高志宏设计的,以便高志宏坐着轮椅捞地上的东西、开关门。
相伴生活
结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买煤、生炉子、倒煤灰,这些正常人能麻利做的事儿,杨玉芳和高志宏得在轮椅上做大半天。
在二人的家中,随处可见许多小物件,都是他们为自己准备的生活必需品。截瘫病人最大的生活困难是大小便,年轻的时候,杨玉芳排便困难,总吃泻药,药力太猛导致他经常不敢吃喝,高志宏便戴手套一点点帮他把大便掏出来。有一次高志宏生病,住回了疗养院病房。杨玉芳两天在家里没敢吃东西,后来扛不住了,吃过饭后来到病房里,高志宏拖着病体帮他通便。
平常的日子里,高志宏承包所有的家务,杨玉芳在家附近的百货大楼旁给人配钥匙。闲暇时间,杨玉芳爱写诗、读诗,高志宏是他的第一读者。两位老人在家朗诵杨玉芳写的诗,分享对生活的感悟。两人还喜欢结伴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也因此经常受邀参加许多地震纪念活动。
最近,杨玉芳花了两年时间写了一本关于震后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凤凰吟》,出版之后,他又将其改为剧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拍成电影。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