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4-06-24
【图话】中国高铁:蹒跚走出国门
自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以来,已走过5年历程。近日,李克强总理访英,继续向英国推介中国高铁。数年来,中国高铁的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在国外的推广却并不那么顺利。编辑:周维
从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到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开通,到如今“四纵”干线基本成型。截至今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占到世界总里程的一半。图为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新社发富田摄
在高铁技术方面,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尽管屡屡被指抄袭,但无可否认的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技术迅速进步。由中国南车研制的CRH380A车型,被认为是真正的自主创新,也是中国唯一能出口的高速动车组型号,并且通过了美国知识产权局专利鉴定。图为2011年8月10日,一列国产高速列车CRH380A动车组快速驶离上海虹桥火车站。
高铁技术和规模的增长,离不开巨额的投资。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猛增至7000亿,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也一直维持在较高位。今年4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年初定的6300亿元调高到8000亿元以上,铁总同时强调:不怕超,不怕冒,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图为2009年10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中铁集团的建筑工人乘坐吊车前往沪宁城际高铁的高架桥墩进行施工。安心摄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铁将达1.6万公里以上,覆盖中国90%以上人口地区。飞速的发展也意味着在五六年后,高铁建设需求将骤减,如今每年数千亿元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无处安放,高铁产业也将随之面临困局。当内需已经不能满足中国高铁企业胃口时,让高铁“走出去”成为消化发展高峰期过后剩余能力的有力途径之一。图为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新社发玉龙摄
而放眼海外,金融危机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建设高速铁路等巨额投资计划。按照此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4年,全球高铁总里程可达4.2万公里。海外市场容量可观。图为2013年12月,美国纽约,记者体验新建高铁。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是规划了高铁“走出去”的三个战略方向,可谓壮志雄心: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网。图为2012年3月10日,中国中铁公司一局的施工人员在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蒙自段高家庄二号大桥铺轨。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目睹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海外意欲寻求高铁技术合作的“橄榄枝”不断抛来。例如,2009年10月,中俄签订发展高铁备忘录;同年11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铁道部签署高铁项目合作备忘。图为2010年,时任美国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访问中国,考察虹桥枢纽高铁站。
中国的高铁出口素来以价格便宜,工期短著称。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一般为0.5亿美元,而中国为0.33亿美元。此外,中国在短时间内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络,其工期之短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人乐道。图为2014年4月30日,贵广高铁起点贵阳市火车北站建设工地,工人在紧张有序进行施工作业。呈文摄
除高性价比之外,从轨道技术到核心零配件,中国高铁也已达国际水平。高铁被认为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枚重要品牌。如今,总理李克强出访几乎必提高铁,“高铁外交”一词屡被提及。李克强也因此被外界誉为“超级推销员”。图为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共同出席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幕式。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